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臣见状忙说:“圣人不必如此,臣会上一道奏章。”

“没事,妹夫你只管说你的便是。”李适笑着摆手。

“也罢,臣便姑妄言之。”王臣见状便也不再矫情,肃然说:“如今国子监下设六学,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及算学,其中国子学、太学以及四门学俱教授儒家之经史子集,律学教授律令及刑法,书学教授书法以及篆刻等技艺,培养书法人才,算学教授算术天文,培养算术及天文人才。”

“然后呢?”李适道,“怎么改?”

王臣说道:“将国子学、四门学、太学及书学合并,统称为文学,教授诸子百家经典以及书法篆刻等,律学以及算学需扩招,区区数十人太少,此外还需增设医学、工学以及农学诸学,诸学再分设不同科目,比如文学分设儒家、墨家、道家等学科,医学分设外科、内科及儿科等科目,工学分机械、材料、冶金、采矿等科目,总之有用到的科目都需储才,而且还要建立中央、州、县三级选拔输送机制。”

李适已经听出一些眉目,说道:“何谓三级选拔输送?”

王臣说道:“各县设县学,派教谕教授各科初级知识,但凡我大唐子民,年十岁以下之童子皆可报考,优胜者入县学,逾十岁则不可再报考县学。”

“县学学成之后参加州试,择其优胜者升入各州州学继续深造。”

“州学教授各科中级知识,学成之后参加国子监考试,优胜者则升入国子监继续深造各科的高级知识。”

“自县学、州学至国子监,所有费用一律由国家承担。”

“国子监学成后参加科举考试,优胜者进入六部或者藩镇观政,落第者可以选择继续留在国子监读书,直至六年强制结业,也可以由国子监推荐进入对口手工作坊,若能成为行业顶尖之老师傅,一样可以进入国家研究院或者兵器研究院。”

李适忍住了没有问国家研究院还有兵器研究院是个甚?

停顿了下,王臣又接着说道:“各县童子试,各州州试,还有国子监的入学试必须公开公正以及公平,必须得给寒门学子留下一条阶层跃升的通道,为了保证公平,臣建议今后所有科举考试必须强制采用糊名制。”

“糊名制?”李适点头,“确实该糊名!”

科举考试采用糊名制虽然是武则天首创,只不过并没有得到普遍的应用,所以大唐的科举考试是玄学,考官让你中,想不中都不行,考官不让你中,就一定中不了,所以高适、杜甫还有黄巢等才会屡试不第,这跟学问无关。

但是王臣的这一番话触动了李适的神经。

跟王臣接触的时间长了,交流次数多了,李适慢慢的接受了王臣的一些新奇观念。

比如说寒门的阶层跃升,这个东西不能说重要,可以说是非常的重要,因为阶层跃升的通道被锁死后,底层的寒门贵子想要往上爬,就只能打碎现有的一切制度,也即造反。

都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可要是遇上一个像黄巢那样的,真能够天街踏尽公卿骨。

“要糊名,必须得糊名!”李适拍了拍龙案说道,“寒门的阶层跃升通道必须打开,科举考试必须公平,县学、州学乃至国子监的入学资格绝对不能够被士族把持!”

王臣又道:“仅只是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还不够,除了读书考科举之外,我还想到了一条专供寒门贵子的上升通道,那就是考武举,入武学!”

“考武举,入武学?”李适问道,“武学又是何意?”

“武学也可以说成军校。”王臣道,“目的是为大唐培养优秀的基层军官,在将来,大唐的高级将领也必需从武学的学生中产生。”

李适当即敏锐的抓住了其中的关键,问道:“妹夫也要在安西创办武学吗?”

王臣给予了肯定的回答,点点头说:“不只是安西,安东、安南、安北乃至八大节度使辖下都要创办武学,只不过,四大都护府及八大节度使府的武学只培养基层军官,高级将领只有长安的武学有资格培养,也就是说,要想担任十六卫或四大都府、八大节度使府的中郎将以上的高级将领,就必须首先进入长安武学深造学习,而且臣建议,今后可以让皇太子兼任长安武学之祭酒(校长),并且将之引为常例。”

毫无疑问,这是王臣送给李适或者说大唐的一份重礼。

将归于朝,兵散于府的府兵制,再加上所有的高级将领全都出自长安的武学,出自太子门下,就基本杜绝军阀割据的可能,而且还不会阉割武德。

但是这一举措落在李适的眼里,却又有另外一层含义。

就是王臣主动消除了在他之后,下一任安王凭借安西都护府雄厚的人力物力军力造反的可能,因为除了河北士族掣肘之外,安西军各镇的高级将领全都是长安武学出身,都是太子门生,下一任安王又没有王臣的崇高威望,还拿什么造反?

当下李适拍了拍王臣肩膀说道:“妹夫心意,愚兄就愧领了。”

王臣知道李适误会了,但是也没有多做解释,李适这么想其实也没错。

旁边的骆奉先、董休还有孙希严等几个大太监却是面露异色,一个个暗忖道,君臣之间能处成圣人跟安王这样的,也算是古今罕有了吧?

“妹夫,愚兄在这里也不妨向你做一个保证。”

顿了顿,李适又说道:“今后政事堂宰相的出身也要一分为二,文武学各半!朕还要立下一个规矩,凡宰相必须起于州县,或起于行伍,没有在州县担任过亲民官又或者没有在边镇担任过队正旅帅皆不得担任宰相!”

“圣人英明!”王臣毫不犹豫的唱起了赞歌。

因为李适的这一举措至少可续大唐百年国祚。

这其实就是文武双轨,保证寒门的上升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