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 > 第5章 收服台湾,猛击东吴,割让荆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章 收服台湾,猛击东吴,割让荆州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甲士万人”航海抵达夷州(今台湾)。234年7月,由于孙权北伐失败,孙权听从陆逊建议派兵驻守了夷州。倭国女王得知此消息,决定亲自汇报联盟大将军曹绫。于是日夜兼程,赶赴辽东军营曹绫的营帐。

后来,卑弥呼,这位来自倭国的女王,轻轻地推开了书房的门,步入室内。只见曹绫一直看着地图,卑弥呼的脸上带着一丝复杂的神情,既有对东吴此举的惊讶,也有对曹绫接下来反应的期待。

“绫儿妹妹,”卑弥呼微微欠身,恭敬地说道,“我刚从倭国传来消息,孙权已派大军前往夷州。此事非同小可,不知将军有何打算?”

曹绫闻言,微微一笑,将手中的地图轻轻放下,转身面向卑弥呼,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孙权此举,虽显其雄心,却也为我等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她缓缓说道,“夷州,地理位置重要,物产丰富,更可作为训练水军之绝佳基地。我意已决,定要占领夷州,以此为跳板,逐步蚕食东吴。”

卑弥呼闻言,心中虽有惊讶,却也佩服曹绫的胆识与远见。“绫儿之志,果然非同凡响。只是,东吴水军强大,且夷州地形复杂,将军可有良策?”

曹绫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早已命王基将军详查夷州地形,并着手组建一支精锐水军。待时机成熟,我将亲自领兵,水陆并进,直取夷州。而后,以此为基地,训练水军,逐步壮大实力,直至有朝一日,与东吴一决雌雄。”

卑弥呼听后,心中大为震动,对曹绫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妹妹之计,深谋远虑,卑弥呼愿助一臂之力。若大魏有需要,倭国定当全力支持。”

曹绫闻言,感激地看向卑弥呼,两人的手紧紧相握,仿佛在这一刻,两国的命运已经紧密相连。“多谢卑弥呼姐姐的美意。待我军占领夷州之日,便是我们两国友谊更加深厚之时。”

于是,一场围绕着夷州的争夺战,在曹绫的精心策划下,悄然拉开了序幕。而这段历史,也将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见证着两位女杰的智慧与勇气。

在公元234年8月的风起云涌之际,魏国女将曹绫以其超凡的智谋与深远的布局,悄然编织着一张针对东吴的庞大网罗。她的目标,不仅是削弱孙权的力量,更是要趁机夺取夷州(今台湾),为魏国开疆拓土,奠定霸业之基。

曹绫深知,欲攻其外,必先乱其内。于是,她秘密派遣心腹之人夫君阎盾,潜入合肥新城,找到了守将张颖。曹绫许以重利,并承诺事成之后给予高官厚禄,张颖终于被说服,决定成为曹绫计划中的一枚关键棋子。

合肥张颖利用其职权之便,暗中策动庐陵一带的盗匪李桓、路合等人,这些平日里打家劫舍的“贼”首,在利益的驱使下,纷纷响应张颖的号召,准备在曹绫的号令下,同时发难,袭击建业(今南京)周边地区,制造混乱。

与此同时,曹绫还派遣密使前往会稽东冶和南海,游说那里的“贼”首随春和罗厉。随春与罗厉,虽非正统军队,但在地方上拥有不小的势力,且对孙权的统治多有不满。在曹绫的巧妙游说下,两人亦决定加入这场针对东吴的叛乱,从多个方向对建业形成包围之势。

正当孙权忙于应对内部叛乱之时,曹绫已率领大军,悄无声息地逼近了建业。她深知,单凭陆军难以迅速攻克这座坚城,于是决定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静待时机。而她的目光,早已越过建业的城墙,投向了更为遥远的夷州。

为了彻底打破孙权的防线,曹绫精心布局,派遣大将王基率领魏国水军精锐,秘密集结于长江下游。王基,以勇猛善战着称,更兼水战之才,他深知此战的重要性,于是亲自挑选勇士,训练有素,准备给予东吴以致命一击。

当陆逊得知建业告急,匆忙率领水军回援时,曹绫已算准时间,命王基率领水军精锐,趁着夜色与逆流,向金门港(夷州附近的重要港口)发起了突袭。金门港是东吴水军的重要补给基地,一旦失守,将严重影响东吴的整体战局。

王基所部凭借高超的战术与强大的战斗力,迅速突破东吴水军的防线,成功占领了金门港。

随着金门港的失守,东吴的防线出现了明显的漏洞。王基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率领水军顺流而下,直指夷州。夷州的守军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攻势,显得措手不及,他们未曾料到魏国会如此迅速地突破防线,直逼州城。而更为致命的是,曹绫早已在夷州内部策反了一部分当地部族,这些部族在关键时刻倒戈相向,使得王基的进军异常顺利。

不久之后,夷州城头便插上了魏国的旗帜,宣告着这片土地正式成为了魏国的新领土。为了彰显对此地的重视,并加强统治,根据曹绫的旨意,决定将夷州改名为台湾郡,寓意着这片岛屿将成为魏国与南方诸国交流的重要桥梁。

王基因其在占领台湾郡中的卓越贡献,被曹睿亲自嘉奖,并被任命为台湾都督及夷州(现台湾郡)太守。这一任命不仅是对王基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魏国对台湾郡未来发展的高度重视。王基上任后,立即着手整顿军务,加强防务,同时积极推行一系列政策,以促进台湾郡与大陆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

在他的治理下,台湾郡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官员们被派遣到台湾郡协助治理,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文化、技术和制度,与当地的部族和民众共同建设这片美丽的岛屿。随着时间的推移,台湾郡与大陆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两地的经济联系也日益紧密。

而建业城内,孙权面对内忧外患,已是焦头烂额。他一方面要调集兵力镇压内部的叛乱,另一方面又要防备曹绫大军的进攻。此时的他,已无力顾及远在夷州的失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曹绫的势力在江东地区迅速扩张。

曹绫的这一系列操作,不仅展现了她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深邃的战略眼光,更彰显了她在复杂局势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力。她以最小的代价,换取了最大的胜利,不仅削弱了东吴的实力,更为魏国开辟了新的疆域。而夷州的失守,也成为了东吴历史上的一道沉重伤痕,提醒着后世之人,在乱世之中,任何一次疏忽与大意,都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东吴与魏国之间的较量达到了白热化阶段。陆逊,这位东吴的智勇双全之将,本欲回援建业,以解孙权之困,却不料遭遇了曹绫亲自统率的魏军精锐,一时间竟难以抵挡其凌厉攻势。

孙权立于江边,望着远方战场上弥漫的硝烟,心中怒火中烧,却也无可奈何。他深知,继续硬拼只会损耗更多国力,于是咬牙做出决定,带领残余兵马一路向南撤退,誓要在豫章郡重整旗鼓。

“主公,此战虽败,但我们的意志不能垮!”周瑜之子周胤在旁劝慰,眼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孙权紧握双拳,沉声道:“吾东吴岂是轻易言败之辈?待我们在豫章郡收拢兵马,定要一雪前耻!”

数月之后,豫章郡内,东吴兵马汇聚一堂,士气高昂。孙权亲率大军,采用奇袭战术,成功击溃了战线过长、补给不足的曹绫联军。胜利的消息如同春风一般,迅速传遍了东吴大地。

然而,正当孙权准备乘胜追击之时,魏国却传来了新的消息。魏主曹睿派遣猛将张合为使,率领一支精锐部队,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东吴边境。

张合立于阵前,手持长枪,气势逼人。他高声喊道:“孙权小儿,速速出来受降!魏国大军压境,你东吴已无力回天!”

孙权闻讯,亲自披挂上阵,立于城头之上,冷冷地望着张合这天下第一猛将。他心中虽有惧意,但更多的是不屈与愤怒。

“张合将军,我东吴虽败,但骨气未失!你魏国若想以武力相逼,我孙权奉陪到底!”孙权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回荡在战场上空。

张合的嘴角勾起一抹微妙的笑容,那双锐利的眼眸中仿佛藏有千般算计,他缓缓开口,声音在战场上空回荡:“孙权啊孙权,你我皆是乱世中的豪杰,何必让这片土地再添无谓的鲜血?魏主心怀天下,念及两国百姓饱受战乱之苦,特命我前来,寻求和平之路。荆州之地,虽为东吴之重,但若能以此换来长久的安宁,岂不是更大的福祉?只要你肯割让荆州,并交付三千万白银作为战争的补偿,我们魏国不仅愿意归还建业,更可携手共谋两国未来,永结同盟。”

孙权闻言,眉头深深锁起,心中如同翻江倒海。荆州,这片承载了东吴无数荣耀与梦想的土地,怎能轻易割舍?然而,眼前的局势却如利剑悬顶,每一分拖延都可能让东吴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他望向身旁的陆逊,这位智勇双全的将领,眼中同样闪烁着复杂的情绪。

陆逊上前一步,目光坚定地望向张合,沉声道:“张将军,你之言差矣!荆州非但关乎东吴的领土完整,更是无数将士用鲜血守护的家园。但,我等亦非不识大体之人。为了两国百姓能够安享太平,我们愿意做出让步。不过,割让荆州之事非同小可,需得慎重考虑。”言罢,他转向孙权,轻声建议:“主公,我们不妨提出更为周全的议和条件,以确保东吴的未来。”

孙权闻言,点了点头,目光中透露出决绝与无奈。他深吸一口气,再次面对张合,语气缓和而坚定:“张将军,我东吴愿以大局为重,同意割让荆州,并尽力筹集银两,以表我求和之诚意。但请转告魏主,此番议和之后,大魏需承诺不再无故侵犯我东吴疆土。我孙权愿去除帝号,作为大魏的属国,只求两国百姓能够免受战乱之苦,共享太平盛世。”

张合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意外,随即又恢复了那副冷静的模样。他深知,孙权此言已是他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于是,他微微欠身,以示敬意:“孙权大人深明大义,张某佩服。你的条件,我将如实禀报魏主。愿两国从此化干戈为玉帛,共谋和平发展之路。”

说罢,张合率领部队缓缓退去。孙权望着张合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场战争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未来的路还很长,东吴需要更加团结和努力,才能在这片乱世中立足。

在魏国的皇宫内,曹睿坐在龙椅之上,手中紧握着张合送来的战报,心中权衡着利弊。窗外,阳光透过云层,斑驳地洒在他的脸上,映照出他复杂而深邃的表情。良久,他轻轻放下战报,目光中透出一股决绝与智慧。

“战争,终究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曹睿心中暗道,他深知每一次征战都伴随着无数生命的消逝与国家的创伤。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决定——接受孙权的议和提议,以换取两国之间的长久和平。

随即,他下达了停止对东吴进攻的命令,并亲自挑选了曹绫作为使者,前往东吴签署和平协议。曹绫,这位魏国的女中豪杰,不仅武艺高强,更擅长外交辞令,是执行此次任务的不二人选。

数日之后,曹绫身着威武的戎装,威风凛凛地踏上了前往东吴的旅途。她的心中既有对未知的挑战的期待,也有对和平的深切渴望。她知道,此行不仅代表着魏国的尊严,更承载着两国百姓对和平的期盼。

在东吴的都城建业,庄严肃穆的签字仪式上,阳光透过精致的窗棂,洒在铺展着和平协议的长案之上。孙权身着一袭华贵的长袍,缓步上前,微笑着对曹绫说道:“曹将军远道而来,实乃我东吴之幸。此番议和,不仅止息了两国战火,更为天下苍生带来了和平的希望。”言罢,他轻轻一摆手,示意侍从搬来一把精致的座椅,置于自己的首席之侧,请曹绫入座。

签字仪式上,孙权主动让出首席,以示对曹绫的尊重。在坐下的瞬间,曹绫轻轻调整了坐姿,二郎腿微微一翘,并非傲慢无礼,而是她身为武将特有的豪迈与自信。她目光如炬,直视着孙权,继续说道:“和平来之不易,望两国今后能秉持诚意,共守此约,让百姓安居乐业,免受战乱之苦。”

孙权闻言,心中暗自赞叹曹绫的见识与气度,他点头道:“曹将军所言极是,和平需要两国共同努力去维护。我东吴愿与魏国携手,共筑和平之基,让这片土地再次焕发生机。”

曹绫翘着二郎腿哈哈大笑,胸前摇晃了一下,对孙权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啊!”

孙权见状,非但没有丝毫怒意,反而对曹绫更加毕恭毕敬。他亲自为曹绫端茶倒水,“曹将军所言极是,和平乃天下苍生所愿。”孙权的声音温和而坚定,他的言谈举止间充满了诚意与敬意。

两人之间的对话虽然简短,但却充满了智慧与默契。他们知道,这份和平协议不仅是对两国过去的终结,更是对未来和平共处的期许。

然而,在一旁的陆逊,这位东吴的智勇之将,却对曹绫的傲慢姿态心生不满。他紧盯着曹绫那翘起的二郎腿,眼中闪过一丝怒意。在他看来,即便是作为使者,也不应如此无礼。但转念一想,他又不得不承认,曹绫的这份自信与不羁,正是她能够成为魏国女中豪杰的原因所在。

陆逊心中五味杂陈,他既为东吴能够与魏国达成和平协议而感到欣慰,又为曹绫的傲慢而感到不悦。但他知道,此刻的他必须保持冷静与克制,因为这份和平协议不仅关乎两国的未来,更关乎天下苍生的命运。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怒火压下,转而用更加专注的目光审视着这场历史性的会面。他明白,虽然曹绫的傲慢让他心生不满,但她的到来,却为东吴带来了一线生机,也为天下苍生带来了和平的希望。在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曙光,正缓缓升起在这片被战火摧残过的土地上。

随着笔墨落下,和平协议正式生效。两国之间的战火终于熄灭,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祥和与安宁。曹绫与孙权相视一笑,他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这一刻,他们不再是敌人,而是共同守护这片土地、共同追求和平的伙伴。

从此,东吴与魏国之间暂时恢复了和平。得到荆州后,魏吴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得到了缓解。而曹绫、王基等将领的名字,也被后世铭记为那个时代的英雄与智者。

在蜀国的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沉闷,大将军蒋琬手握长卷,眉宇间锁着深深的忧虑。他缓缓放下手中的战报,那上面赫然写着东吴割让荆州于魏国的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波澜。

姜维,这位年轻而充满斗志的将领,站在蒋琬身旁,眼中同样闪烁着复杂的情绪。他深知,荆州的失去对蜀国意味着什么——不仅是领土的减少,更是战略上的重大失利。

“大将军,荆州之失,实乃我蜀国之大不幸。”姜维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重锤般敲击在人的心上,“魏国得之,便如虎添翼,既可顺流而下,水陆并进,直逼我蜀国东南部;又可自陇右而出,突袭汉中,使我蜀国四面受敌,陷入重重包围之中。”

蒋琬闻言,长叹一声,眼神中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忧虑。“姜维啊,你所言极是。荆州之失,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我蜀国腹地的门户,让魏国有了更多的进攻选择。此等局面,实乃我蜀国前所未有之危机。”

他转身,凝视着墙上的地图,手指轻轻划过荆州的位置,仿佛在试图用这种方式来感受那份沉重。“然而,危机之中往往也蕴含着转机。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主动出击,寻找破局之道。”

姜维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他知道,蒋琬此言定有深意。“大将军,末将愿闻其详。”

蒋琬转过身来,目光如炬,直视姜维。“我意已决,需加强汉中防线,确保门户不失。同时,我们也要利用蜀地山川之险,灵活布置兵力,与魏国周旋。此外,我们还需加强内政,发展经济,提升国力,为将来的反击做准备。”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你,姜维,你是我蜀国未来的希望。我命你领一支精兵,秘密前往荆州附近,侦察敌情,寻找破敌之机。或许,我们可以从敌后发动袭击,打乱魏国的部署,为蜀国赢得一线生机。”

姜维闻言,胸中热血沸腾,他深知这是对自己的信任与重托。“大将军放心,末将定不负所望,誓死完成任务!”

就这样,两位将领在沉重的局势下,却展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与坚定的信念。他们知道,前路虽险,但蜀国的未来,正掌握在他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