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三国:穿越我是东乡公主曹绫 > 第6章 苦战石亭,曹休怀恨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章 苦战石亭,曹休怀恨死

228年(魏太和二年,吴黄武七年),孙权派遣鄱阳太守周鲂秘密求助已为北方所知名的山越宗帅,想让他们去诳诱魏扬州牧曹休,准备与曹魏一战,得到吴国称帝的本钱。

周鲂说:“山民宗帅地位低贱,不足以依赖信任,事情如有汇漏,不能使曹上钩。请派亲信带着我的书信去引诱曹休,说我受到责难,害怕被杀,打算以郡归降北方,请求派兵接应。”吴王同意。

当时不断有尚书郎到周鲂处查究各种事情,周鲂因而来到鄱阳郡门之下,剪下头发谢罪。曹休听到后,率领步骑兵十万人向皖城进发接应周鲂。

不久蜀将姚静、郑他等率其部属七千余人来降。当时边郡新附,户口不实。朝廷想加以核实,请司马懿进京,征询他的意见。司马懿认为:“叛贼以严苛的法令约束部下,所以被部下遗弃。应该以宽和待他们,那就会自然安乐”。

曹叡又问他吴、蜀都该讨伐,应该先从何处着手?司马懿回答说:“吴国认为我们北兵不习惯水战,所以才敢散居东关。只要攻打敌军,一定要扼住敌军的咽喉而撞击他们的心脏,而夏口、东关就是吴军的心喉。如果在陆上以军攻打皖城,因孙权的兵马东下,派水师攻向夏口,乘其虚而击之,一定能大破吴军。”

曹睿对他的看法深以为然,再次命司马懿屯兵宛城备战,命司马懿向江陵方向、贾逵向东关方向,与曹休三路大军同时进发。

在江东的温柔水乡与魏土的苍茫大地之间,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较量悄然铺开。秋风萧瑟,曹休率领着十万魏军铁骑,如同黑色的洪流,向皖城(今安徽潜山)汹涌而来,他们的目标直指吴国的腹地。与此同时,另外两路魏军也如饿狼般,从不同方向深入吴地,意图将这片富饶的土地纳入魏国的版图。

八月,江南的暑气渐退,孙权亲率大军,雄踞皖城之上,目光如炬,凝视着远方滚滚而来的烟尘。他深知,此战非比寻常,关乎吴国的未来。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任命陆逊为大都督,赐予他黄钺,以彰显其权威。在接见陆逊时,孙权亲手执鞭,以示信任与期待。

陆逊,这位智勇双全的青年将领,接过重任,心中涌动着无尽的豪情与责任。他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同时,孙权还任命了朱桓、全琮为左右督,各领三万人马,准备迎击曹休的魏军。

然而,当曹休的军队真正出现在眼前时,吴军上下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曹休的军队人数众多,气势汹汹,仿佛要将整个江南都吞噬下去。但朱桓却并未被这股气势所吓倒,他敏锐地洞察到了曹休的弱点,并立刻向孙权提出了自己的战略构想。

“主公,曹休此人,不过是凭借皇亲国戚的身份才得以重用,他并非真正的勇将谋士。若我们与之交战,必能大获全胜。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在曹休败退时,于夹石、挂车两处险要之地设伏,用柴草断路,如此便可将其部众一网打尽,甚至有可能生擒曹休。此乃千载难逢之机,万望主公采纳!”朱桓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孙权闻言,心中暗自思量。他深知朱桓的才能与勇气,但面对如此重大的决策,他还是决定征求陆逊的意见。陆逊闻言,却微微摇头,神情凝重。

“主公,朱将军之言虽有道理,但魏军毕竟兵多将广,实力不容小觑。我们若轻易出击,一旦失利,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坚守城池,静待时机。待魏军疲惫之时,再行出击,方为上策。”陆逊的话语沉稳而有力,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自信与从容。

孙权听罢,沉默片刻后,最终决定采纳陆逊的建议。他深知陆逊的智谋与远见,也相信他的判断。于是,吴军并未立即出击,而是选择了坚守与等待。

而曹休,在得知自己被骗后,虽然心中愤怒难平,但依然仗着自己人多势众,决定与吴军一决雌雄。然而,他并未料到的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伏击正在等待着他。当他的军队被引入夹石、挂车两处险地时,等待他的将是无尽的绝望与毁灭……

陆逊认为:“主公万万不可,魏军毕竟兵多将广,不可轻易出击。”

于是孙权没有采取行动。

在魏国的朝堂之上,秋风萧瑟,落叶纷飞,似乎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不祥之兆。曹睿,这位年轻的帝王,眉头紧锁,手中紧握着前线传来的紧急军报,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这份军报上所载的,不仅仅是战场的胜负,更是国家命运的转折点。

“传朕旨意,即刻下诏给曹休大将军,令其务必谨慎行事,切勿轻敌冒进,以免落入敌手。”曹睿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然而,朝堂之下,尚书蒋济却站了出来,他手持奏章,面色凝重:“陛下,臣有本奏。曹休大将军深入敌境,与孙权精锐对峙,且朱然等人在长江上游虎视眈眈,此等形势,实难言利。臣恐大将军孤军深入,有去无回。”

蒋济的话音刚落,前将军满宠也上前一步,沉声道:“陛下,曹休将军虽智勇双全,但用兵经验尚浅。此次行军,背靠湖泊,傍依长江,地势险要,易进难退,实为兵家大忌。若大军贸然进入无疆口,必须严加防范,以防不测。”

满宠的表章紧急送出,但命运似乎并未给魏国太多喘息的机会。就在满宠的表章尚未得到回复之际,石亭之战的烽火已经熊熊燃起。陆逊,这位东吴的智将,亲自统帅中路大军,以朱桓、全琮为两翼,三路并进,如猛虎下山,直扑曹休的埋伏圈。

战场上,刀光剑影,喊杀声震天动地。陆逊凭借卓越的指挥才能,迅速击溃了曹休的伏兵,并乘胜追击,直抵夹石。此役,魏军大败,损失惨重,一万余人或死或俘,牛马驴骡车辆及军资器械几乎尽失。

曹休,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魏国大将,此刻却狼狈不堪,几乎命悬一线。幸得贾逵及时率军救援,才勉强保住性命。吴军见援军到来,惊恐之下撤退,曹休这才得以喘息,返回魏国。

夹石之地,贾逵据守要道,为曹休的残兵败将提供粮草补给,使得士气稍振。而这一切,对于曹休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他未曾料到,自己与贾逵往日的嫌隙,竟在今日成为救命的稻草。

远在陇西练兵的曹绫,得知叔父曹休败北身亡的消息,心中悲痛欲绝。她匆匆与阎盾商议,决定立即启程前往洛阳奔丧。一路上,她心中充满了对叔父的怀念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她知道,这一战不仅让魏国损失惨重,更让魏国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当曹绫踏入洛阳的那一刻,她仿佛看到了整个国家的哀伤与坚韧。她暗暗发誓,一定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叔父报仇雪恨,为魏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这一切,都将在未来的日子里,化作她前行的动力与信念。

葬礼上,曹睿和曹真亲自为曹休抬棺,出席的曹魏宗亲个个泣不成声,就连曹植听说此事也不顾约束赶来奔丧。棺椁落地,葬礼隆重举行。

曹植含泪写下祭文:於穆公侯,魏之宗室。明德继踵,奕世纯粹。阐弘泛爱,仁以接物。艺以为华,体兹亮实。年没弱冠,志在雄英。高揖名师,发言有章。东夏翕然,称曰龙光。贫而无怨,恐以为难。嗟我公侯,屡空是安。不耽世禄,亲悦为欢。好彼蓬枢,甘此瓢箪。味道忘忧,逾宪超颜。矫矫公侯,不挠其厄。呵叱三军,躬奋雄戟。足蹴白刃,手接飞镝。终弭淮南,保我疆场。

在沉重的丧钟声中,洛阳城内的气氛凝重而庄严。曹休,这位曾为曹魏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军,其葬礼成为了整个国家关注的焦点。曹睿,年轻的帝王,身着素服,面容悲戚,与曹真并肩而立,亲自为这位逝去的叔父抬棺。他们的步伐虽沉,但每一步都透露出对曹休无尽的哀思与敬意。

曹魏宗亲们纷纷出席,个个泣不成声,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曹休的怀念与不舍。就连素来淡泊名利的曹植,在听闻曹休逝世的消息后,也不顾一切地赶来奔丧,他的到来,让这场葬礼更添了几分悲壮的色彩。

棺椁缓缓落地,葬礼正式开始。曹真,这位同样英勇善战的将领,此刻却显得异常脆弱。他不断拍打着棺椁,泪水混杂着哭声,回荡在空旷的葬礼现场:“文烈,你怎么能就这样离我而去!我们曾约定要共同为曹魏开疆拓土,你打下吴国,我打下蜀国,完成武帝未竟的事业。如今,你却先我一步离去,这不仅是你的遗憾,更是我曹家之大不幸啊!”

曹睿望着曹休的尸体,泪水如断线的珍珠般滚落。他哽咽着说道:“文烈叔父,祖父武帝曾称赞你是吾家千里驹,驰骋疆场数十年,功勋卓着。你的离去,如同晴天霹雳,让我曹家痛失栋梁。但叔父一生戎马,最终为国捐躯,也算死得其所。我虽悲痛,却也知不能过分沉溺于哀伤之中。”

这时,曹绫,聪慧过人的东乡公主,悄然走到曹睿身旁,拿出手帕为他轻轻擦去泪水。她的话语温柔而坚定:“皇兄,叔父的离去确实让人痛心,但正如你所说,我们不能因此懈怠。叔父一生都在为大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他的遗志应由我们来继承。如今大魏正值多事之秋,东线战败,西线亦损兵折将,百废待兴。我们需要振作起来,以叔父的英勇为榜样,共同努力,振兴大魏。”

贾逵与阎盾等重臣也纷纷进言,他们的话语无不透露出对国家的忧虑与对曹睿的期望。曹睿听罢,眼神逐渐变得坚定。他挺直了腰板,对着跪拜在地的文武百官大声宣告:“我军定当以曹休将军之败为鉴,知耻而后勇。自今日起,全国上下要积极备战,积蓄国力,誓要一雪前耻,重振我大魏雄风!”

众臣闻言,无不激动万分,他们齐声高呼万岁,誓言要为大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曹睿则下令让曹休的儿子曹肇继承爵位,并追赠曹休谥号为“壮侯”,以表彰他一生的功勋与牺牲。

在这场葬礼之后,曹睿与曹绫携手并肩,带领着曹魏的臣民们踏上了新的征程。他们深知前路艰难,但更相信只要心怀信念,勇往直前,就定能克服一切困难,实现大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