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华纯越和马义听闻此言后,立刻恭恭敬敬地拱手施礼,齐声说道:

“回禀陛下,臣等对此决议毫无异议,臣等附议!”

实际上,对于这件事情,压根儿就不存在任何商讨的空间。因为众人心中都非常清楚,此次行动的关键在于确保一旦动用兵力,就能旗开得胜、一击即中。

正因如此,无论是华纯越还是马义,都决然不可能提出相左的看法或建议。

听到他俩异口同声的回应,宁皇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并微微颔首表示认可。随后,他将目光转向了华纯越,开口问道:

“既然如此,那么这件事情就交由丞相来全权负责吧。你需尽快召集那些相关家族的管事人员汇聚一堂,向他们清晰明确地转达此事的意图和要求。”

“此外,关于此次行动究竟具体需要多少普通百姓参与其中,不知在座的三位爱卿是否心里已经有了大致的数量呢?”

话音刚落,马义便霍然站起身来。按照之前他们两人之间的默契分工,一个负责出谋划策,另一个则负责实际执行操作。

如今,轮到他出马表现的时候了。毕竟在军事领域,此时此刻在场的所有人当中,确实无人能比他更具权威性和话语权。

只见马义再次向着宁皇郑重地拱起双手,然后朗声答道:

“启奏陛下,微臣经过方才一番粗略估算,如果想要顺利达成预期目标,所需要征调的民众人数即便达不到一百万之巨,恐怕至少也得八十万人方可满足需求啊。”

“按照朱大人所言,若要制造声势,就务必要让敌军能够亲眼目睹我军的雄威阵势才行啊!”说话之人语气坚定,目光炯炯地看向众人。

“正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嘛,只有让敌军实实在在地看到我军庞大的规模和强大的实力,他们才会深信不疑!”

“这样一来,咱们真正的精锐之师便能毫无后顾之忧、放心大胆地向大雍发起猛攻!”

这时,只见马义向前一步,拱手施礼后说道:

“陛下,微臣斗胆进谏。臣以为,可以把历年更换下来的那些旧铠甲和兵器发放给城中的百姓们,让他们装扮成士兵模样。”

“如此一来,便可以营造出一支人数众多且气势恢宏的‘大军’呢!况且这些旧盔甲搁置已久,如今正好能派上用场!”马义说完之后,脸上露出自信满满的神情。

话音刚落,宁皇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大声赞道:

“妙哉!此计甚妙!那就依大司马所言去办吧!此次出兵作战之事,全权交由大司马负责统筹调度,兵部需全力以赴给予支持配合!不得有丝毫懈怠!”

宁皇环视一圈在座的大臣们,接着又语重心长地叮嘱道:

“三位爱卿,眼下距离那李九天正式登基称帝之日已所剩无几,时不待人!这一次能否一雪前耻、将大雍一举击溃并使其恢复原状,可就要仰仗各位爱卿齐心协力啦!”

“切记一定要争分夺秒,尽快将所有相关事务都妥善安排处理好。尤其是丞相,关于动员百姓一事至关重要,务必在短短一个月内全部落实到位!万不可延误军机呀!”

闻言三人起身上前,随即恭敬一礼:

“臣等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宁皇也起身:

“好,朕等着三位的好消息!”

.........

当夜幕悄然降临,繁星点点闪烁于天际之时,那三位身影才缓缓踏出宫门。他们并未选择舒适的马车代步,而是肩并着肩漫步在宫外宽阔的马路之上。

此刻,只见华纯越轻轻地叹息一声后,率先打破了沉默:

“马老弟啊,依我之见,此次之事恐怕陛下早已知晓会是如此结局。召我们前来,似乎仅仅只是走个形式罢了。”他边说边若有所思地摇了摇头。

紧接着,他继续说道:“尤其是你后续所提之事,陛下竟然连思考都未曾有,便毫不犹豫地应允下来。显然,陛下心中对此亦是早有成算呐!”说完,他不禁再次长叹一口气。

闻听此言,马义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笑容,轻声回应道:

“丞相大人多虑了,但身为臣子,陛下既有旨意下达,我们只需谨遵圣命便是,其余诸事实非吾等所能左右。至于此事究竟如何发展,又何须过多挂怀呢?”

然而,华纯越却缓缓地摇了摇头,表示并不认同。他感慨万分地道:

“老夫倒并非真的在意这些。只是如今人至暮年,愈发觉得自己所为可能会遭致世人诟病,脊梁骨怕是要被戳穿咯!待此事了结之后,老夫定当速速向陛下呈递辞表,请辞归乡。毕竟年岁渐长,也到了该给你们这些年轻后辈们腾出位置的时候了!”说到此处,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落寞与释然交织的复杂情感。

华纯越此刻满心都是懊悔和无奈,他深深地觉得自己这一次是被给坑惨了!竟然要让普通老百姓来假扮成庞大的军队,而更要命的是,他还要亲自出马去拉拢那些位高权重的名门望族。

可以想象得到,等到那些望族开始动员他们治下的人口时,必然又得抬出他华纯越的名号来压阵。

可问题在于,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百姓一旦真的上了那残酷血腥的战场,又怎么可能平平安安、毫发无损呢?

只要稍有差池,出现任何意外情况,那么背负着千古骂名的就必定是他华家啊!

他华纯越都已是半截身子入土、行将就木之人了,却在这风烛残年之际摊上了如此一件吃力不讨好、两头受气的苦差事!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好在朱镇江提出的策略还算明智,先大肆宣扬一番爱国主义情怀,以此激发起老百姓们的报国热情,从而促使他们自愿踊跃地报效国家。

如此一来,倒确实能够极大程度地降低日后遭人诟病、被人戳脊梁骨的风险。

倘若这件事由当今圣上直接拍板定夺,恐怕下达的只会是一道冷冰的旨意,然后强行逼迫老百姓们套上沉重的盔甲奔赴疆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