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荣军士兵们在城门处负隅顽抗,他们慌乱地将拒马和沙袋堆砌在城门后方,试图阻挡大燕军的脚步。
然而,大燕军的攻势如排山倒海般猛烈,根本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
前排手持厚重盾牌的士兵,紧密地靠拢在一起,盾牌相互交错,形成一道密不透风的防御屏障,将北荣军射来的箭矢纷纷挡下。
后排的长枪兵则透过盾牌的缝隙,将锋利的长枪刺向敌人,每一次刺出都伴随着北荣军士兵的惨叫。
萧焱辰一马当先,他手中的长剑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每一次挥舞都带起一片血花。
他的眼神坚定而炽热,望着城门的方向,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彻底结束这场战争,还百姓以和平。
在他的带领下,大燕军的士气愈发高涨,士兵们仿佛不知疲倦,前赴后继地朝着城门冲锋。
卫恒骑着枣红色战马,在队伍中来回穿梭。
他一边挥舞着手中的长刀,砍杀靠近的敌人,一边高声呼喊:“将士们,为了大燕,为了我们的家人,冲啊!”
他的声音如同洪钟,在战场上回荡,激励着每一个士兵的斗志。
士兵们听到他的呼喊,纷纷回应,喊杀声震耳欲聋,让北荣军士兵们胆战心惊。
此时,北荣军的将领们也意识到城门是最后的防线,他们亲自上阵,试图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一名身材魁梧的将领,手持一柄大斧,站在城门前,对着逃跑的士兵大声呵斥:“都给我回来,谁敢后退,我先砍了他!”
他的声音充满了威严,一些原本打算逃跑的士兵被他的气势震慑,不得不停下脚步,重新加入战斗。
然而,北荣军的抵抗只是徒劳。
大燕军的皮卡和弩炮持续对城门进行攻击,巨大的炮弹不断地砸在城门上,使得城门摇摇欲坠。
热气球上的炸药也不断地在城墙上炸开,炸出的缺口越来越大,大燕军的士兵们从这些缺口涌入城内,与北荣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在巷战中,大燕军士兵们充分发挥出了训练有素的优势。
他们三人一组,相互配合,一人持盾防御,一人持长枪攻击,一人负责掩护侧翼。
这种紧密的配合让他们在狭窄的街道中如鱼得水,而北荣军士兵们则因为军心涣散,各自为战,根本无法抵挡大燕军的进攻。
项厉带领着一部分士兵,沿着炸开的城墙缺口,迅速向城楼逼近。
他们的目标是北荣王,只要擒住北荣王,这场战争就能彻底结束。
北荣王在城楼上看到项厉等人冲上来,脸色变得更加苍白,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他挥舞着佩剑,对着身边的侍卫喊道:“快,给我挡住他们,一定要挡住!”
侍卫们硬着头皮冲上前去,与项厉的士兵们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项厉手持一把长刀,左劈右砍,他的刀法凌厉,每一刀都能砍倒一名敌人。
在他的带领下,士兵们很快就突破了侍卫们的防线,来到了北荣王的面前。
北荣王看着项厉,眼中露出一丝哀求:“将军,饶我一命,我愿意投降,愿意交出北荣的一切。”
项厉冷哼一声:“你犯下如此罪行,今日便是你的死期!”说罢,他举起长刀,毫不犹豫地朝着北荣王砍去。
北荣王惊恐地闭上了眼睛,然而,就在长刀即将砍到他的时候,一只手突然伸出来,挡住了项厉。
项厉抬头一看,原来是萧焱辰。
萧焱辰看着北荣王,眼中充满了鄙夷:“就这样杀了你,太便宜你了。你必须为你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活着接受审判,让天下人都知道你的罪行。”
北荣王瘫倒在地,如同一滩烂泥,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彻底被改写。
随着北荣王被擒,北荣军彻底失去了抵抗的意志。
士兵们纷纷扔下武器,举手投降。大燕军顺利地占领了北荣都城,这场持续已久的战争终于画上了句号。
萧焱辰站在城楼上,望着城内的一片狼藉,心中感慨万千。
他深知,这场胜利来之不易,是无数士兵的鲜血换来的。
他转头看着身边的卫恒和项厉,眼中满是欣慰:“这场战争,多亏了你们,多亏了每一位将士。”
卫恒和项厉单膝跪地,齐声说道:“这都是陛下的英明领导,我们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
此时,天空中的乌云渐渐散去,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
萧焱辰望着这初现的阳光,心中充满了希望。
他知道,接下来的路还很长,他要重建北荣,让这里的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
战争结束后,萧焱辰立刻着手安排战后事宜。
他命令士兵们清理战场,救治受伤的士兵和百姓。
同时,他还派遣使者前往大燕朝各地,宣告战争的胜利,让百姓们放下心来。
在处理完这些事情后,萧焱辰迫不及待地回到营帐,通过铜镜联系顾晴。
铜镜亮起,顾晴的面容出现在眼前,她的眼中满是喜悦。
“焱辰,我听说你胜利了,太好了!”
萧焱辰看着顾晴,眼中的疲惫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温柔。
“晴儿,多亏有你和萧兄弟改良的武器,还有你给我的那些计策,这场胜利才有了可能。”
顾晴微微脸红:“我也没做什么,主要是你指挥有方。”
两人隔着铜镜,诉说着思念和牵挂。
萧焱辰多么希望此刻能立刻回到顾晴身边,将她紧紧拥入怀中。
“晴儿,等这边的事情处理完,我就立刻回去找你。”萧焱辰轻声说道。
顾晴轻轻点头:“好,我等你。”
北荣城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残垣断壁在斜阳下投下扭曲的影子,诉说着战争的残酷。
萧焱辰站在城楼上,望着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心中五味杂陈。
战争虽已结束,可重建的艰难才刚刚开始。
萧焱辰把胜利的消息传回大燕国京城的同时,调来许多朝中人才到北荣都城。
一天,卫恒匆匆登上城楼,禀报:“陛下,城中百姓人心惶惶,都在担忧往后的日子。”
萧焱辰微微颔首,目光坚定:“传我命令,立刻张贴安民告示。”
负责起草告示的是大燕的文官之首,素有“笔落惊风雨”之称的许敬之。
他眉头紧皱,反复斟酌每一个字句,力求将大燕的诚意与承诺清晰传达。
告示张贴后,百姓们纷纷围拢过来,却仍有人满脸疑虑。
一位中年汉子,看着告示,忍不住嘟囔:“这大燕皇帝,真能说到做到?”
恰好路过的大燕士兵听到,赶忙上前解释:“大叔,您放心!陛下一言九鼎,往后大伙的日子肯定越来越好。”
中年汉子挠挠头,将信将疑:“但愿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