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铁蹄哀明 > 第33章 三十六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月初四,是清明节的第二天,京师在为大行皇帝朱由校发引(即出殡),而乐亭营则迎来了一位客人,郑思明。

郑思明便是当初韩林在京师小巷遇到的那个人,开了春以后果然应邀而来。

韩林看着这个叫郑思明的琉球人,他身穿及膝红衾,足踏草履,戴着汉氏的巾帻感觉与汉人没有什么差异。

询问过后韩林才恍然,原来他便是所谓的“久米三十六姓”的郑家,太祖朱元璋时琉球中山王向大明朝贡,而太祖为方便贡使往来,赐福建船工三十六姓移民琉球,如此繁衍了下来,郑思明是福建长乐移民郑肇祚的后裔。

其父亲名叫郑迥,郑迥十六岁时以官生的身份入学南京国子监,归国后转理国内向明朝朝贡的事务,因为血统、留学以及后来的种种经历,郑迥亲明而恨倭,万历三十三年,五十七岁的郑迥出任琉球三司官。

这也让他成为了琉球史上第一位拥有中国血统的三司官,有道是:三十六姓为法司,自迥始。

琉球的朝廷一般叫王府评定所,国王尊称为“御主加那志”或者“首里天加那志”,国王之下便是国相,一般都来自国王的叔父或者兄弟。而国相之下便是“三司官”,再之下便称为“表十五人”,负责辅佐国相和三司官。

亲明派的郑迥当上三司官以后,与琉球国内的亲倭派争执朝政,万历三十七年,萨琉之战打响,倭萨摩藩派三千兵进犯琉球,琉球难以抵挡,只十九日就被攻克其首都首里,双方缔结了掟十五条,琉球成为了萨摩藩的附庸。

郑迥和琉球尚宁王以及一些王公贵族被掳至鹿儿岛,郑迥拒不降顺萨摩藩,甚至破口大骂,萨摩藩藩岛津忠恒怒而下令将其处死,而且死法十分残酷,是烹刑。

临刑前尚宁王担心无人可以委托明朝朝贡之事,郑迥向尚宁王举荐了同为三十流姓之一的蔡坚,总理琉球贡典唐荣司。

蔡坚一样是亲明派,在他的庇佑下郑迥的儿子郑思明和弟弟郑周才秘密出奔于琉球北中城隐居。

尚宁王死后,尚丰王继承王位,偷偷联络郑思明,郑思明由此成为了尚丰王的私人幕僚。

听完这些来龙去脉以后,韩林与在座的蔡鼎、金士麟这个民事和军事两个主官都唏嘘不已。

“请封和朝贡两事还未定型?”

听到郑思明滞留在明地的原因以后,韩林向其问道。

郑思明一脸苦涩地回道:“世子临国已有八载,临国时便上表请封,前年和大前年又再请,可惜,大行皇帝三次都以未‘通国结状’不纳。”

说到这里,郑思敏脸上闪过一丝怒气:“都是那群倭奴的走狗,如若他们不对倭人唯唯诺诺,上国圣上和群臣如何会对我们持以戒心?可惜郑某不过一介白身,难能左右朝纲。”

琉球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其在大员(tw)和日本之间,不仅可以与日本进行贸易,还可以与盘踞在大员的红毛夷(荷兰人)以及佛郎机人(葡萄牙、西班牙)展开贸易,是一个很好的交易中转站。

韩林想在海贸上有所建树,那么与琉球交好可以大大获益,而与琉球交好那么亲明的郑思明则是一个非常好的人选。

想到这里,韩林对着蔡鼎问道:“蔡先生可有什么法子?”

“有的。”蔡鼎微微一笑,缓缓说道:“礼部主客清吏司郎中与我有旧,请封一事不敢说,不过朝贡一事倒是也许可行。”

朝贡其实就是藩属国向宗主国进献礼物以表臣服,不过一般情况中原王朝都更注重其背后的z治意义,往往以十倍回之,这对于很多小国来说是可以大大薅一把中原王朝的羊毛,甚至一些小国靠着进贡回来的赏赐就足以过很长时间的好日子了。

琉球同样如此。萨摩藩正不断地抽着琉球的血,让他们处于赤贫的状态,而他们这个能被三千人就打下来的蕞尔小邦,自然对朝贡一事十分看重。

郑思明原本是和韩林来商量购买粮食一事的,萨摩藩要求的那八千八百石的粮食如同一座大山一般压在琉球的头顶,让其苦不堪言。

但没想到原本只是想博取同情的言语,竟然在韩林这里找到的解法,让郑思明感到万分惊讶,心中更是对韩林的实力和势力进行了重新一番评估。

郑思明忙不迭的站起身,恭恭敬敬地向几个人深深弯腰行礼:“郑某以世子之名,谢过几位大人。”

郑思明如此给面儿,韩林也要投桃报李,从座位上站起身将郑思明扶起:“郑兄何须客气?你我都在一条船上,这都是互惠共利的事情,莫要记挂在心上。”

重新落座以后,一直沉默着的金士麟突然发了问:“敢问郑兄,不知道如今岛上有多少倭奴驻扎?”

韩林微微抬头看了一眼金士麟,暗赞金士麟的眼光果然可以,和他想到一块去了。

郑思明毫不隐瞒地说道:“我琉球合为三省三十六岛,萨琉之战后,倭人只驻那霸,约有八百之数,不过这只是兵员,还有一些倭人移居至此,不过数量不是很多。”

韩林心中暗自盘算了一下,三千人灭国,驻军八百即可让琉球称臣,这琉球的战斗力实在是不怎么样。

不过韩林手上目前也只有千五之数的战兵,而水兵也只有五百,乐亭距琉球三四千里,要是出事,一时也救援不及。

不过现在也只是随口打探,既然已经知道了倭人的兵力部署,那么往后也可以图图徐之。

韩林忽然心思一动,嘴里问道:“既然郑兄乃我闽地移民,与郑一官可有渊源?”

所谓的郑一官便是郑芝龙,他虽然是海盗,但是对普通的平民来说反而十分仁慈,去年间,闽中大旱,郑芝龙怜闽人无所依托,于是招抚泉州数万饥民赴大员脱垦,赤贫者给予钱米,在民间的威望很高。

而如今听闻福建左布政使熊文灿正在与他商讨招安之事,又联想到同姓郑,韩林才有此一问。

郑思明笑道:“家祖郑肇祚与郑一官之祖为一母兄弟,虽然一官比思明小两岁,但他实为思明的族叔,五六年前,思明还曾与之一同去闽中祭祖。”

韩林忽然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