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军车一路风驰电掣,向着东南方向疾驰而去,车上坐着夏先衍等一行人。经过晋城后,车辆驶入了中州地界,再经过山阳市行驶一段路程,就到了他们此次行的第一个目的地——中州市的商城遗址。

在车水马龙、繁华喧闹的城市地表下,掩埋着一座3600多年前的规模宏大、布局严整的商代早期都城遗址。

商城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殷墟之前商文化的空白。

中州商城“亳都”的确认,影响了整个夏商考古文化体系及学术框架的构建,通过中州商城作为支点,可以更好地追寻夏朝的足迹。

谱写历史,整理华夏文明的脉络,是考古学家需要做的事情,夏先衍只是需要将每个朝代的脉络串联起来就可以,看着浩浩荡荡的灵气自商城遗址诞生,他知道自己没有来错地方。

大河泱泱,奔腾不息,自西向东滚滚流淌,汇聚万流形成浩浩荡荡的气势。当它流经中州城时,湍急的水流突然变得平静温和起来。就像一把折扇的轴心一样,黄河悠然展开,冲积出一片辽阔肥沃的华北平原。

位于中州城市中心区的郑州商城遗址,见证了3600年来这座城的人脉不息、文脉不断、城址不移。

夏先衍一行人到达中州市后,已经是深夜了,城市的喧嚣被夜色吞噬,夏先衍需要休息,所以其他人也放弃了修行跟着来休息了。

正好可以好好地睡一觉,养精蓄锐。

第二天清晨,天刚亮,众人就起来了,经过一夜的休整,精神焕发。

在中州市城东路与东里路交叉口,仍留有一段保存完好的中州商代城墙纵剖面,断面上清晰展示着从商代、战国一直到近代各个时期的夯土层,每一层都蕴含着不同时代的印记。

深深浅浅的土层间,用白色线条做以区隔,乍看之下恰如树木的年轮,记录着城市生长的轨迹。它们承载着古老岁月的记忆,无声地诉说着时间的故事。

考古证实,中州商城遗址是商汤王之“亳都”所在,是华夏历史上最早的都城遗址之一。

中州商城遗址的文化内涵不仅代表了早商文明的高度发展,更是华夏文明形成环节中的关键一环。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华夏文明的长河之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夏先衍一行人,徜徉在中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感受着历史的沉淀。雄伟的商代城垣会让人一眼千年,园中的郁郁风光与黄色长龙般的城垣相得益彰。

在灵源的作用下,公园内绿树如荫,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与外面的萧瑟秋色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恍若隔世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在这里,时光似乎倒流,从秋天穿越进了夏天。

遗址公园由多个部分组成,其中包括宫殿区遗址公园、环城垣遗址保护绿带如东南城垣遗址公园、西南城垣遗址公园、三角地公园、紫荆山遗址公园等。这些遗址公园相互连接,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卷。

中州通过巧妙的设计和规划,将那些原本碎片化的现存遗址整合在了一起,向世人展现出一幅“宫殿区+城垣”全景式的大遗址公园画面。

在这个遗址公园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中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这是一座专门为展示考古成果而设立的博物馆,它集中展示了70年来的考古发现以及早商文明。走进博物院,人们可以近距离欣赏到那些珍贵的文物和历史遗迹,了解到商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传承。

历史悠久的亳都,如今的中州,古今同地,遗存与现代城市中心区紧密相连,交相辉映。漫步遗址公园,走进博物院,感悟历史,王都气派荡然胸中,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当夏先衍结束对整个遗址公园的游览后,玄鸟从西边飞来。玄黑色的羽翼在阳光的映照下,五彩斑斓,令人目眩神迷。

玄鸟在夏先衍头顶盘旋了许久,仿佛在告诉他”我来了“,在商城遗址吸收了足够的灵源气息,玄鸟随后振翅高飞,朝着北方远去。

见玄鸟飞走,夏先衍开口说道:\"走吧,去安阳殷墟遗址看看,看起来玄鸟飞向了那个方向。\"

于是,一群人匆忙离开中州城,赶往安阳,那里正是殷墟遗址被发现的地方。

中州安阳,洹河之畔,静水深流。洹水见证了三千多年前华夏青铜文明的繁盛,同样也见证了生生不息、传承至今的华夏文明,不远处的殷墟博物馆新馆覆以青铜底色,静静伫立,庄重大气。

殷墟西行20余公里,即见山峦起伏,从山麓前伸出的低丘,犹如太行山伸出的双臂,形成一个箕形盆地,殷墟正位于盆地的出口处,面向的是一望无垠的豫北平原。殷墟还依偎着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洹河,这是华夏北方的一条小型水系。

中州省安阳,洹河之畔,青铜大鼎造型的殷墟博物馆新馆矗立岸边,和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馆体上方“大邑商”3个甲骨文字格外醒目。以商代国之重器“鼎”为设计意向,通过抽象和演变,形成整体大气、简练有力的四方之形。

大家来这里的目的,是为了将华夏守护之灵《商书》中商朝后期的历史文化脉络补齐,顺便完成根据商朝历史文化衍生而出的功法。想必在完成这座历史遗迹的考察之后,商朝的图腾玄鸟应该会像夏朝和周朝的图腾那样,诞生出灵智来。

3300多年前,商王朝建都安阳小屯村一带。随着商王朝的灭亡,这座曾经繁荣的都城也逐渐荒废,最终变成一片废墟,被淹没于地下,史称“殷墟”。

在殷墟被发现之前,商朝只是一个存在于历史文献中的王朝。其中,最为完整地记录商朝历史的当属《史记·殷本纪》。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典籍实际上是西汉中期的作品,距离商朝的灭亡已经过去了千年。

在此之前,尽管也有一些传世文献提及过商朝,但这些文献无一例外都是西周以后才出现的。因此,如果没有对殷墟的发掘工作,那么商朝的历史恐怕仍将继续笼罩在一层迷雾之中。

殷墟,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且被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填补了殷商历史的空白,还通过发掘的大量遗迹和遗物,全面展现了商代晚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貌。

考古工作就像一座桥梁,将现实与想象紧密相连,把文献资料与遗迹一一对应起来,让书写在甲骨文上的人物有了血肉。

1928年,考古学家董作宾在安阳市西北郊小屯村挥出第一锹,拉开了华夏考古人持续科学发掘殷墟的序幕,至今已近百年。殷墟,成为华夏发掘时间最长、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在一代代考古人的手中,“大邑商”的轮廓渐渐清晰。

根据《史记》中的记载,商王朝的创立者称为“汤”,立国后传承17代31位王。文献资料显示,商朝建立后经历过五次迁都,兴建六座都城。

最后一次迁都约为公元前1290年,第20位商王盘庚率领臣民迁至洹水之滨,此后沿袭270余年直到商朝灭亡,都没有再次迁都,迎来晚商盛世。

位于中州省安阳市的殷墟,是商朝晚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它见证了商朝从兴盛走向衰落的整个历程。

在华夏古代历史上,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如盘庚迁殷、武丁中兴、帝乙征夷、帝辛失国等重大的历史事件均与此地有关。

《诗经·商颂》记载:“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被洹水萦绕的殷墟王城逐渐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号称“大邑商”。

当夜幕降临,众人抵达了安阳市。秋雨不期而至,断了一行人想去修行的想法,于是他们决定先在殷墟遗址附近转转,明天再进去。

次日清晨,天公作美,居然晴天了。

一场秋雨一场寒,推开窗户,迎面而来的是夹杂着丝丝凉意的清新空气。时间不着急,夏先衍一行人并未太早起来。

吃过早饭太阳刚刚升起,经过一场秋雨,不少树叶被打落,环卫工人来不及打扫,地面一层金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煞是好看。

空气中弥漫着清冽而微凉的气息,夹杂着雨后的清新,让人感到清爽宜人。

进入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一片绿意盎然。这里的景色与外界截然不同,得益于灵源的保护,这里的植被依旧郁郁葱葱,犹如绿色的海洋。

走进殷墟,就会被形制阔大、气势恢宏、布局严整的80余座宫殿宗庙区已发现大型夯土建筑基址所震撼。

殷墟有大量的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后冈遗址、洹北商城遗址以及许多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祭祀坑、甲骨窖穴、手工业作坊遗址等,这里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精美文物,包括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等等。

其中,1973 年之前发掘的 53 座建筑基址更是重中之重,它们是殷墟宫殿宗庙区的核心部分,也是殷王都全盘规划、布局结构的关键所在。

这 53 座建筑基址中有 15 座是王室的宫室、寝居之所,还有 21 座是王室的宗庙建筑,另有 17 座则是王室的祭坛建筑。

这些建筑基址按照华夏古代宫殿建筑的传统格局——\"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格局依次排列,分布在以宫殿区为中心的范围内。

殷墟遗址中的妇好墓,是自殷墟发掘以来所发现的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这座古墓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的完整性,更在于其中出土的大量文物和历史信息。

通过对该墓的地层关系以及大部分青铜器上的\"妇好\"铭文研究,考古学家们确定了墓主人的身份——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

妇好在华夏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她是华夏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位女政治家和军事家,其墓葬随葬品数量巨大、种类丰富,且造型新颖,工艺精湛,充分反映了商代高度发达的手工业制造水平。

例如中国家博物馆之中的夏先衍选择观想的凤玉佩,就是出自妇好墓。

在殷墟,繁盛的城市文明、完善的礼乐文明、举世瞩目的甲骨文字以及高度发展的手工业等,共同构筑了早期华夏的出彩时代;在殷墟,灿烂精美的青铜器皿、琳琅华贵的玉石雕刻、装饰精美的马车,是3300多年前殷商文明的生动诠释。

刀笔留痕,甲骨呈奇。在殷墟诸多考古发现中,甲骨文是重中之重。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华夏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在殷墟出土的刻辞甲骨至今已有约15万片,记有5000余单字,卜辞10余万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天文、气象等各个方面。

以甲骨文为主体的殷墟文字体系一脉相承数千年,对华夏文明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甲骨文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基本保留下来,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块字。

殷墟青铜器代表了华夏古代青铜文化的最高成就。目前,殷墟出土的青铜器数量已经超过5000件,可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装饰品和车马器等。

其中,青铜礼器厚重精美,发现有后母戊鼎、牛方鼎、鹿方鼎等一大批工艺高超的重器。在造型上常常以实际的或想象中的动物形象作为模型,如妇好鸮尊、妇好圈足觥、鸮卣等等。器表的花纹装饰崇尚繁缛,流行以雷纹为底纹,饕餮纹、夔纹为主体的通体装饰,给人以稳重、庄严而又神秘的感觉。

殷墟玉器体现出华夏青铜时代高超的工艺水平和艺术想象力,同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据不完全统计,殷墟科学发掘出土的玉器已超过2600件。它以圆雕、俏色、双勾阴线为主要技法,表现出栩栩如生的人或动物形象。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各地文化异彩纷呈,而又交融汇聚。注视着那些表面满布狞厉的饕餮、蜷曲的夔龙、昂首的凤鸟、重生的蜕蝉等复杂纹饰的青铜礼器,可以想见商人浩荡而深窈的精神世界。

这里的灵源全部考察完毕,夏先衍带着队友从博物馆出来。重新回到入口处,看着四方之形庄重大气殷墟博物馆新馆,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就在夏先衍好奇玄鸟为何没现身的时候,华夏守护之灵从识海之中出来了,守护之灵手持《商书》手稿,立于空中。

就在这时,夏先衍感觉到了博物馆内的异常动静。他运用神识探查,看到殷墟博物馆新馆大厅,那只代表商朝图腾的玄鸟,在盘旋飞翔之中,活了过来。

一只黑中带微赤的玄鸟从博物馆中飞出,夏先衍心中的疑惑得到了解答:原来她一直在这里!

现在的玄鸟与传说中的苍龙和凤鷟一样,拥有了智慧。当她看到夏先衍带着华夏守护之灵到来时,她兴奋地飞舞起来,感谢他们帮助自己诞生神志。

玄鸟在空中翱翔,其鸣喈喈,响彻云霄,它不仅仅是一种图腾的象征,更是商朝文明与精神的化身。它围绕着夏先衍与华夏守护之灵盘旋,每一次振翅都似乎在传递着古老的信息。

华夏守护之灵也开始行动,他开始补全手中的《商书》。夏先衍见状,赶紧盘坐在地上,准备接受即将到来的变化。周围的灵气和造化之气开始向这里汇聚,仿佛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正在酝酿。

随着《商书》的补全,一股前所未有的能量波动自书中涌出,这股力量与夏先衍体内的灵力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旋涡,将周围的灵气与造化之气尽数吸纳。

终于,在这股力量的催化下,《商书》完成而后蜕变成《殷商经》。这是一部融合了商朝文化精髓与天地灵气的修行功法。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殷商经》又名《天命玄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