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宋熙宁三年(1070年)六月中旬,顾廷烨、燕达、王恩、李宪、赵卨五人移交了手头上的各项事情,脱出身来,正式汇合。

七月底,在历经了一个半月的磨合后,大宋朝廷下发《讨越南敕谕》,成立了安南道行营马步军都总管本道经略招讨司。

以顾廷烨为正使,赵卨为副,宦官李宪担任监军,燕达、王恩充副都总管。

调拨三衙下属之殿前司所辖拱圣军团、侍卫亲军马军司所辖武骑军团、侍卫亲军步军司所辖雄武军团,统共六万中央禁军。

除了调发北方禁军以外,朝廷下发旨意,要求水师都督沈起、副都督刘彝就地招募本土士卒两万,水师编制两万。

合计十万大军南征交趾!!!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七月底,朝廷第二次军改后,新成立的后勤保障军团,正式亮相。

他们多数由作战部队考核不成功者刷下成立,其中也包括部分伤病退出一线的将士参与其中。

这些人即便没有在一线精锐部队战斗的实力,但是作为‘优中选优’刷下来的士卒,放在旁的国家也是一流士兵。

这是第二次军改中,整个大宋军队变化最大的地方。

大宋舍弃了传统了征召民夫,服徭役的做法,有效保证了民间的所谓民力。

组建了正式而正规的后勤部队,来专门进行前线输送粮草的工作。

他们与一线部队待遇相同,同样进行军事化管理和训练,以及军演,同时编造入册,成为军户,享受朝廷对军队的补贴。

可以说后勤保障部队除了不上战场,其余各项都与一线部队相同。

但是大家都不羡慕对方,主要原因在于古代恶劣的交通环境,即便是这些专业的军需团队,所面临的困难也是极差的。

主力大军只管冲杀,但是后勤部队所要求的问题就很大了。

这个事情朝廷内部争议许久,认为‘后勤保障部队’完全是在浪费朝廷的财力物力,最后的结果可能还没‘徭役制度’更省时省力。

不过韩某人固执己见,认为‘服徭役’虽然能让朝廷节省开支,但是却容易损耗民力。

要知道‘人力即国力’,‘人力即生产力’这些话可是韩明天天反复讲,就是要让这些古代士族明白这中间的重要性。

而这些,从以往地方推行新政和生产建设中,神宗皇帝与朝臣也心知肚明,知晓了百姓在国家运转中的基础作用。

最后神宗皇帝和韩明抵住压力,坚持成立了‘后勤保障部队’。

但是这个统军人选一时间却安排不下来,因为大部分的将领都想冲杀前线,哪有坐镇后方运输粮草的。

当此时,作为朝廷前任宰相的韩章保举了一个人出任这个职位。

他是谁呢?

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大宋名将章楶,字质夫,建宁军浦城县(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北宋名将、诗人。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三十九岁的章楶进士及第,历任陈留知县、提举陕西常平、京东路转运判官、提点湖北路刑狱、成都路转运使。

哲宗元佑六年(1091年),出任环庆路经略安抚使,提出“以战为守,扼守要害之处,逐步蚕食西夏疆土”的方法,多次击退西夏侵扰。

元符元年(1098年),参加胡芦河川之战,三战三捷,击溃进攻平夏城的夏军,奇袭天都山,擒获西夏骁将嵬名阿埋等。

让西夏皇帝震骇,史称“西夏自平夏城之败,不复能军”。

累迁同知枢密院事,晚年以资政殿学士、中太一宫使致仕。

崇宁元年(1102年),章楶去世,享年七十六,累赠右银青光禄大夫、太师、秦国公,谥号“庄敏”。

章楶起家诸生,跃马疆场,镇守西北边境,屡次击败西夏入侵,宋徽宗称赞“才兼文武,学富古今” !

这位大佬的出现,开始填补了大宋军事史之后勤保障的空白页。

连韩明都‘啧啧称奇’,自家祖父韩章简直比自己这个穿越者还要厉害,其眼光独到,不差自己这个开天眼的人了。

原本他第一次出征西夏的时候,就想找这位仁兄给自己当副手。

结果当时人家进京考试时,听说父亲章访入狱,正在河北魏县对质,于是放弃考试,赶赴魏县辩冤。

这一下子二人就错过了这个会面的时机,等到后来第二次宋夏之战结束,韩明封侯拜相回京,更是忙得昏了头,把人忘了。

加之其叔父章得象为相期间,对范文正公、韩老爷子等人推行改革持缄默态度,遂以久居相位“无所建明”遭到御史孙抗的弹劾。

这件事虽然和韩章无关,但是两家的关系一直都是很平淡,没有太多的交集。

前两年,章楶被调入陕西,提举陕西常平,掌管陕西后勤粮库,让韩章看在眼里,察觉到对方的政治军事才能。

正好此次朝廷南征,需要一个统管‘后勤保障部队’的将领,韩章二话不说,直接把章楶报了上去。

这一下可解了神宗皇帝的燃眉之急,除了任命章楶为后勤运输‘大队长’外,还授给了韩章老爷子为永兴军节度使。

加之手里的经略使、宣抚使、招讨等使,以及各类高大上的头衔,韩老爷子现在成了名副其实的‘西北王’。

本来神宗皇帝还想着让韩章回京在担任几年宰执,结果直接被老爷子给推了。

别说,这几年从中枢退下跑西北忙活,老爷子精神头和身体好上不少。

尤其是陕西美食,让老爷子很是享受,大有安扎落户的节奏。

神宗皇帝无可奈何,最后觉得自己不能那么小气,就给韩章加了个‘雍凉大都督’的头衔。

主要负责陕西和甘肃两地的统筹规划,毕竟是宰相出身,肯定能够把控方向。

这也是给凉州生产建设兵团的韩绛,拉了一个托底的人,毕竟凉州事大,可不容马虎。

章楶的到来,彻底将最后一步漏洞给堵上了。

至此,整个南征的班子全部组建完毕,只等天气转凉,就能南下两广,与交趾作战。

等待的时光总是那么漫长,漫长到众人还没发兵,种谔腆着脸着大脸给韩明发了一封信。

洋洋洒洒之中,总结了自己现在工作有多么到位,西北马场的产马量以及成马量都在与日递增。

当然还要叙叙旧,表达一下咱们哥俩关系从小有多么近......

看着韩明都想笑了,结果最后来了个转折。

“静远吾弟,你我二人同属武襄公门下,可谓关系之亲密。”

“吾有一侄儿,年岁十九,富有谋略,能成大事,希望能够在此次南征中,多加提携...”

“对了,咱们侄儿的名字叫‘种建中’,在此次南征的拱圣军团里。”

“你我都是他的好伯父,就多多给他点小灶呗,嘿嘿o(* ̄︶ ̄*)o!”

看着种谔的落款,韩明扶额叹息,芽儿哟,这特么走后门走到老子这里了!

刚想扔掉信,拍桌子怒骂两句,突然好像意识到什么,拿起那封信仔仔细细看着‘种建中’这三个字,脑子开始乱转。

“种建中...种建中...”

“是谁呢?感觉就在嘴边来着...”

“啪!”

韩明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立马反应过来。

“尼玛!这特么不是‘种师道’吗?!”

种师道(公元1051年—公元1126年),字彝叔,洛阳人(一说长安人)。

汉族,原名建中,因为避讳宋徽宗建中靖国的年号,改名为师极,后被徽宗御赐名为师道。北宋末年名将。

大儒种放从曾孙、名将种世衡之孙。

种师道初任文职,因有谋略,后改武职,抵御西夏有功,成为名将。

靖康元年,金兵南下,他奉诏任京畿河北制置使,力主抗金,深得百姓拥戴,京师解围即被解除兵权。

不久种师道病逝,时年七十六岁,钦宗亲临祭奠,下诏追赠开府仪同三司。

种师道死后次年,京师失守。

建炎中,加赠少保,谥曰忠宪。

“好好好,给我来这一手是吧,平常找个人都费劲,现在不管了,全都跟雨后春笋似的冒头了!”

韩明嘴上说的不客气,表情完全就是乐开了花。

大宋名将辈出,这是一个好苗头,证明大宋改革后的体制开始发挥威力了。

接下来的南征可太好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