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穿越知否,我成了韩章孙子? > 第298章 新任枢密使和‘生产建设兵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8章 新任枢密使和‘生产建设兵团’

随着韩章老爷子的离京,这场持续半年的‘党争’初步落下了帷幕,同时也迎来了一波新的人员调动。

兖国公、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曾明仲正式接过韩章的权力,成为中书门下新的话事人。

枢密使富彦国也重新进入中书门下,和曾明仲组成新的宰辅二人组。

前枢密副使陈升之,在这一次朝廷‘党争’平静后,被神宗皇帝宣召回京,继任枢密使,兼任制置三司条例司之职,和王介甫共事,商讨继续推行新政变法。

陈升之,本名陈旭,字旸叔,建州建阳县(今福建省建阳市)人,北宋宰相。

景佑元年(1034年),考中进士,出任封州、汉阳军通判,出任监察御史、右司谏,起居舍人,出任知瀛州,真定府,迁枢密院直学士、开封尹、枢密副使。

受到御史唐介、范师道等弹劾,出任知定州、太原知。

英宗继位后,升任枢密副使,因母年老,出知越州。

神宗熙宁元年,出任枢密使、集贤殿大学士、同平章事。

后因反对王介甫变法,出任镇江军节度使、知扬州,册封秀国公。

元丰二年(1079年),病逝,终年六十九,获赠太保、中书令,谥号“成肃”,是历史典故“四相簪花”人物之一。

已经五十七岁的陈升之被安排接替枢密使的位置,他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心理准备的。

准备什么呢?当然是继续给官家和韩某人背书,而这其中占大头的应该要属现在在家休养的小韩相公。

从仁宗皇帝开始,到英宗时期,凡是接任枢密使的曾明仲、张昇,或是富彦国他们,都是官家留给韩某人无情盖章机器。

行政、财政方面的事务,还有着中书门下和三司衙门的大相公们相互制约管理。

但是军事方面,官家这边可谓是除了韩某人以外,谁都不信任。

毕竟改变如今宋辽夏三国格局的人物,就是这位看起来年轻的不像话的年轻人。

总之一句话,‘政事不决问中枢,军事不决问韩明’这在经过仁宗、英宗,到现在的神宗朝,已经变成了共识。

韩章的退出,让朝廷中枢再次变化,但唯一不变的,依旧是新政派和改革派的强人执政。

保守派赢得了关于取消‘扩大化’改革的胜利,却还是获得不了官家的信任,以及中枢宰执的半拉席位。

韩明看似不升不降,实则在这场‘党争’中输的一败涂地,非但没有推进‘扩大化’改革,反而连累了祖父韩章,交出了相位。

唯一算是这一场斗争中亮点,就是原本还在位卑权重的职位上蹉跎的韩师朴,因为韩章退下的缘故,神宗皇帝的愧疚,提前加封了参知政事。

这样一来,韩家祖孙三代,全部成为宰执,并且都同时位列朝堂,这在整个大宋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从这道旨意中,所有人都看出了神宗皇帝对于韩家,或者说对于韩某人的喜爱。

真让人不禁感叹:“恩宠之胜,非历朝历代之名臣所能及也!”

熙宁元年八月,韩某人向枢密院递交了关于‘灭夏’的相关军事部署。

陈升之作为韩章的旧友之一,面对这位小韩相公,心里也是喜爱的紧。

可是对于‘灭夏’的相关事宜,还是需要上朝堂讨论才是。

“静远啊,你这计划是否有些过于大胆了呢?”

陈升之拉着韩某人坐下,很是开心自己上位不到一个月,就有如此大的军事行动,这不就代表功绩临门了吗?!

“陈公应该明白,如今灭夏是最好的时机。”

韩明对于这些曾历经政斗后升任相位的老一辈,还是保持着善意和认可。

他们不过是受限于固有的文人思维,导致在军事上有些单一论调,而不是真正的什么都不懂。

“自从治平三年‘平型关之役’后,辽国损失八万大军,彻底失去了对于西京道的把控。”

“虽然耶律洪基从其余京道调集了一批军队坐镇大同府,但是在根子上解决不了西京道的问题。”

“因此在攻守之势上,辽国已经不能如同以往那样,随意干预宋夏战争。”

“排除掉辽国这个最大的威胁点,加之如今的军改第一阶段初步结束,国库盈余,正是‘灭夏’的好时候啊!”

韩某人自从‘党争’失败后,也真正见识到了政治的残酷。

他现在基本很少在插手中书门下和三司衙门的事宜,多数时间都是在衡量国库和财政后,想着怎么进行大宋开疆拓土的军事行动。

韩某人的解释很简洁明了,让陈升之了解了三国局势。

“如此看来,现在的时机确实不错。”

“这样吧,老夫这边先给你放行,至于后边的调兵和粮草事宜,得要上呈官家批复。”

陈升之二话不说,拿起枢密使大印,先给韩明的计划书落了章,然后签署了自己的名字。

“那下官谢过陈公了。”韩明轻笑着拱手一礼。

八月初五,神宗皇帝简单的召开了一场中枢会议,到会的虽然是政、财、军三方大佬,但是主要以枢密院为主。

听着陈升之关于‘灭夏’之战的汇报,除了三司衙门外的王介甫等人,众人都是微微颔首,表达了对于这份军事部署的赞同。

“王相公,你怎的一言不发啊?”

神宗皇帝看着大家讨论的热闹,只有王介甫为首的三司衙门主官有些神色凝重,不由得开口问道。

“禀陛下,臣是担忧如今国库刚有结余,财政好不容易缓过一点,就对外开疆,怕是后续的治理新土地的成本会高。”

王介甫的话无疑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所有人的头上,众人瞬间冷静了不少。

“若说开战,仁宗朝时期咱们那么艰苦也能够打赢西夏,现在想要灭夏,估计难度不大,后勤粮草也不是问题。”

“可要是灭夏后占领土地,那么确实需要高昂的成本来治理地方。”

王介甫也不想让众人以为他是反对开疆拓土的保守一派,连忙解释了一番。

“韩侯,你觉得王相公的话是否有解决的办法?”

神宗皇帝觉得王介甫的话没什么问题,想要开疆拓土,就要有后续加大治理成本的准备。

“臣这边有一份简单的规划文书,一直没来得及呈于陛下。”

韩明如同变戏法一般,掏出了一本奏疏,递给了神宗。

打开奏疏,看着上边龙飞凤舞的字体,神宗皇帝不由得感叹两声:“韩侯的书法现在可是出神入化了,颇有名家之风啊!”

韩某人装着不好意思的腼腆一笑,身旁的王介甫看到如此惺惺作态的对方,转头用袖袍挡住脸,用力咳嗽两声。

“生产建设兵团?!”

神宗皇帝讶异的声音传来,神色古怪的看着韩某人,似乎觉得这个人脑子里怎么总是有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

“其实所谓的‘生产建设兵团’,类似于汉末的‘屯田制’,以兵团形式驻扎新占有土地上进行初步管理。”

“朝廷只要前期投入一部分财政开支和农业支援外,后续一到两年内,将会由这些‘生产建设兵团’自行产出,这样对于国库来说,压力会小一些。”

“只要初步达成内部的自我生产,那么这些地方就不会成为朝廷的负担,反而会反向给予国家财政税收收入。”

“到了这个地步,新领土也会逐渐融入大宋的管理体系中,形成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后续就可以裁撤这些兵团,改为朝廷的官府治理形式,完成彻底的合并。”

韩明的话音落下,众人都理解这个‘生产建设兵团’的作用。

一方面用军队驻扎管理新土地,可以减少土着叛乱的可能。

另一方面,让军队在朝廷的部分帮助下形成生产模式,自给自足,开启内部循环,不再单纯依靠国家中央的帮扶。

一旦实现自给自足,那么不论是当地,还是朝廷的压力都会骤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