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桂英派出的侦察小队在小心翼翼地探查后,带回了一些关键情报。她发现,尽管防线主体坚固,但连接两侧山峰堡垒的地下通道通风口存在防御薄弱之处。若能从此处突破,潜入地下通道,进而破坏敌军的补给线,必能打乱敌人的阵脚。
穆桂英当机立断,挑选了军中最精锐的轻功高手,组成一支突袭小队。趁着夜色的掩护,突袭小队悄然向通风口摸去。他们身手敏捷,如鬼魅般穿梭在敌军的岗哨之间,顺利抵达通风口。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进入通风口时,意外发生了。一名敌军巡逻兵恰好经过,发现了他们的行踪。巡逻兵大声呼喊示警,一时间,防线内警报声大作。突袭小队见行踪败露,当机立断,迅速进入通风口。
欧洲骑士团联盟和纳粹余孽组成的同盟反应迅速,他们立刻调集兵力,封锁地下通道,并在通风口附近布下重兵,试图将突袭小队困死在通道内。
与此同时,穆桂英知道奇袭已变为强攻,她果断下令全军出击。大郎、二郎、三郎、四郎各率所部,向着防线发起了猛烈攻击。宋军的投石车和弩炮纷纷启动,巨大的石块和弩箭如雨点般砸向敌军的堡垒和城门。蒙古骑兵则在两翼来回奔驰,寻找机会突破防线。
防线内的敌军凭借着坚固的防御工事,顽强抵抗。弩炮和火炮不断向宋军阵地倾泻火力,一时间,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
三郎一马当先,带领着敢死队冲向城门。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扛着巨大的撞木,奋力撞击城门。敌军的火炮不断在他们身边爆炸,敢死队的士兵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但他们毫不退缩,前赴后继。
二郎则带领着弓箭手,寻找敌军防御的薄弱点,以精准的箭术压制敌人的火力。他身先士卒,在箭雨中穿梭,不断射杀敌军的弩炮手和指挥官。
大郎指挥着投石车,调整角度,集中火力攻击城门两侧的火炮。在他的指挥下,投石车的攻击越来越精准,敌军的火炮一门接一门地被摧毁。
四郎则带领着一队士兵,利用地形和烟雾的掩护,悄悄接近防线一侧的堡垒。他们搭起云梯,试图攀登堡垒。堡垒上的敌军拼命抵抗,不断向云梯上的士兵投掷石块和火把。四郎毫不畏惧,他挥舞着长刀,第一个登上堡垒,与敌军展开近身搏斗。
此时,进入地下通道的突袭小队也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通道内狭窄昏暗,双方短兵相接,战斗异常惨烈。突袭小队的队员们凭借着精湛的武艺和顽强的意志,在通道内艰难推进。
在激烈的战斗中,一名突袭小队的队员身负重伤,但他仍死死抱住一名敌军士兵,为队友争取了攻击的机会。最终,突袭小队成功突破了敌军的封锁,向着防线的补给基地冲去。
而在防线外,穆桂英看着陷入苦战的将士们,心急如焚。她深知,时间拖得越久,对宋军越不利。于是,她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骑兵,向着防线的薄弱处发起最后的冲锋。
穆桂英手持大刀,冲锋在前,她的身影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在敌阵中来回穿梭。她的大刀挥舞间,敌军纷纷倒下。在她的带领下,宋军骑兵士气大振,如潮水般涌向防线。
经过一番激烈的拼杀,宋军终于突破了防线的一处缺口。三郎见状,带领着敢死队趁机冲进城门,与敌军展开了巷战。欧洲骑士团联盟和纳粹余孽组成的同盟在宋军的猛烈攻击下,渐渐抵挡不住,防线开始崩溃。
就在这时,突袭小队成功破坏了敌军的补给基地,燃起了熊熊大火。防线内的敌军见补给基地被毁,军心大乱。宋军趁势全面出击,与敌军展开了最后的决战。
经过一场惨烈的血战,欧洲骑士团联盟和纳粹余孽组成的同盟终于被击败。穆桂英率领的西征大军成功突破了超级防线,继续向着欧洲腹地挺进。这场血战,让宋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也让他们的威名更加远扬,为大宋在欧洲的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