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而且更重要的,就是有一半以上的路段,都用坚固的水泥进行了加固,而整个皇城之内,也都用水泥进行了返修加固。

这也使得道路非常整洁光滑,取代了传统的青石道路,让整个皇城亦是焕然一新。

两大皇城之间的联系,自然愈发紧密。

这是三年以来,最大的一个收获,也是李闲在位之后对乾国的最大贡献。

当得上人人称赞。

至于第二件事情,便是教育。

这也是交通之外一个非常大的门类。

而如今的教育,亦是在整个大乾帝国,已经完整且成功地,落实了一村一私塾制度。

没有任何一个村落,会有缺漏。

人人都必须强制让自己家的孩童,参与五年制义务教育。

拒不参加的,都会有官府联同村正,去各家做思想工作,磨也得磨的家长同意才行。

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后,绝大多数家庭,也都会同意下来。

只有极少数家庭,怎么都不听劝。

最后自然是官府严肃处理。

因为这可是陛下亲自下的命令,必须执行到位!

笑话!

免费教书都不去的话,这种家庭,也不适合培养孩子了,生再多出来都和畜生没什么区别,有何意义?

如果再拒不执行的情况下,官府甚至会给那家父母处以刑罚。

这可不是说着玩的,而是真真切切的会执行到位。

推行教育的过程中,难度有不少,集中在教材发放,以及各家各户做思想教育,包括在每一个村落之中,划出私塾供孩子们读书等等。

这都是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所以很有难度,挑战不小。

尤其是统一整个乾国(包含齐国领域在内)的所有村落,并且挨个落实到位,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工程。

所以说这三年以来,这的确是主要的一些工作,基本上占据到了整个乾国朝廷工作人员的一个精力。

但随着三年的时间过去……

如今,第一批入学的孩童,已经初步顺利步入了四年级,再等五年级结束之后,就会升到高中阶段了。

当然高中阶段,已经不是强制了。

而是需要掏一定学费,不是很贵,也就半两银子不到,其他都不需要掏钱,因为包含了学杂费等等所有费用。

目前读高中的人,还没有,毕竟现在才三年过去。

第一批读高中的人,可能在两年以后了。

相当于,将初中给直接剔除了。

整个大乾的教育体系,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前三年小学教育,后两年为初中教育,此为五年制义务教育,强制执行,整个五年制义务教育,大乾帝国教育部门财政可以完全负责。

在后面,是高中两年制,再到大学,这是完整的求学路径,哪怕如此大乾也投资了不少,学费其实也就是象征性收取罢了,和免费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至于九年义务教育外加大学研究生之类的,这边的国情也实在是不契合,所以也需要做出动态调整,不能生搬硬套。

那么现在的高中,其实已经是建设好了。

高中的话,就不是一村一个了。

高中需要落实到县域,目前是一县一个。

高中之后,便直接是大学,目前的大学,只有皇城才会有,那就是李闲正在打造的大乾皇家科学院,这是唯一的大学。

进入大学的人,非常珍贵特殊,如今还在培养之中。

而且皇家科学院,同样在筹备之中,即将成立……

可以说,经过这几年的教育培养,整个乾国孩童一代,已经有了一个显着而完整的改善和进步。

以前的孩童,都只是满口放牛养养,到了十二三岁,有些地方就直接让孩子继续生孩子了,属实有些可悲。

但现在,孩童也会随口背的出乘法口诀。

他们会说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会说出各种自然界的变化的缘由,会说出各种各样科学的论述。

见到鬼火也不会害怕了,会说这是磷火自燃。

见到手放油锅也不会害怕直呼仙人了,会说这是下方有低沸点醋,上方是油才会导致此现象。

见到电闪雷鸣,也不会觉得是什么神鬼之说了,总之如今的变化,确实是非常大。

于是潜移默化孩子下……

乾国绝大多数的孩子,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变化。

他们便是被知识,充盈了大脑了。

等这一批孩童长大成人之后,他们无疑将成为乾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

到时候,一代影响一代,代代传承,逐步提升国民素质,这自然也是李闲的几步走战略。

这才是李闲一直想要达成的初步结局。

他没想过在短时间内将一代人改变得绝顶聪明。

他只想着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慢慢改善教育环境,整体提升民众的智慧,这样就已经足够了。

因为他深知,教育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拔苗助长。

在整体营造出良好教育环境的情况之下,发明创造自然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毋庸置疑!

此外,能不能依靠百年时间,达到记忆中现代的发展现状,李闲觉得很悬,毕竟这实在是太遥远了一些,不现实。

但至少,他能让这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足够了。

以上,是交通和教育,在这三年以来的一些成果。

其实这三年以来,李闲所取得的成果,还是有不少的。

比如,文化这一点。

嗯,文化这点其实就相对宽泛了不少。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仁义礼智信也是文化,细分到居民和睦,见义勇为,官民一家等等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再细分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也属于文化,总之类别很多,不值得一一赘述。

三年以来,李闲也专程成立了与文化有关的任职部门,而后专程处理这方面的一些事情。

甚至,还会在整个皇城,举办这一类文化活动。

当然如果要细分到技能传承类型的话……

还有一些手工业文化传承,民俗家风的文化传承,总之每一个品类都不少,李闲举办了一次之后,就交给下面的人举办,并且锦衣卫有专人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