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场培训持续了十多天,只能给大家讲个大概,想让他们一下子就吃透是不可能的。

李东山十分大方,邀请大家都去他的汽车厂学习、实践,学到家了再回去。

所有人都很感动,立刻向自己所在的厂子打申请,要去任城汽车厂学习。

谢赟觉得李东山这家伙狡猾得很,一下子就把人家的高级工程师全挖走了。说是去他那儿学习,去了以后还能不帮忙干活吗?反正这个技术是捂不住的,必须要分享的,那自然也得给自己谋点好处。

谢赟和谢燊回曲水的时候,李东山也带着人回任城了,和他一起回去的,还有李知新,他要负责全程指导。

李知新嘟嘟囔囔,不情不愿,李东山问他:“你不跟我回去,难道让斌斌和木木跟我回去吗?”

李知新顿时就闭嘴了。斌斌姐的工作不能耽误,无可替代,木木年龄还小,现如今也不过只有16岁,哪能让他去工厂里吃苦头,还是让他专心学习吧。

谢赟不走心地安慰他:“好好干,尽快让厂子走上正轨,把大家都教会了,你就能回来了。有时间我和木木去看你哈。”

李知新眼睛一亮,叮嘱道:“你们一定要来啊。你开车很方便的。”

谢赟:“我就说说而已,你还当真啦。”

“嘿!你这人!”

“我这人怎么了,我这人就这么实在。连用善意的谎言欺骗你都不愿意呢。”

“你刚才就欺骗我了!”

“那不叫欺骗,那就是客套话。”

李知新:“……”

谢燊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师弟,有事给我打电话。”

李知新:“……”

回到桃园公社,谢赟正好赶上了高精度数控机床的收尾工作,算得上有始有终了。

郑跃华说:“我配合你们弄完这个机床,接下来你们都和我一起集中攻关集成电路,这个真的很重要。”

郑淑华说:“知道了,你都念叨了一百遍了。”

为了研究大规模集成电路,她和老赵都暂时放弃去军区做研究了。

主要是郑跃华太能叨叨了,每天跟和尚念经一样不厌其烦的向大家科普大型集成电路研究的重要性,什么“涉及计算机、半导体、精密仪器、化工、材料、冶金等各学科诸多技术领域”,什么“一个国家集成电路电路设计、制造技术的水平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反映”。

为了让他闭嘴,郑淑华和赵英杰决定留下来。

谢赟对此也是支持的,军工研究固然重要,集成电路也真的很重要。

这段时间,根据郑跃华提供的信息,谢赟四处联络,找到了好几个正在研究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光刻机的团队,了解到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情况,现在的人都是大公无私的,没有藏着掖着,确定了谢赟的身份之后,就把研究进展跟她共享了。

谢赟听说,这些研究团队还主动联系集成电路厂,给厂子做培训,研究成果也都是免费转给了这些厂子。

郑跃华综合分析了研究情况,和自己从四机部那里得到的国外的情况作对比,得出一个结论:单从理论研究上,我们并没有落后几年。但是考虑到工业的整体水平,在产业化方面,我们落后还是比较多的。

对于这个分析结论,谢赟表示完全赞同。

说实话,她还是有点震惊的。

她只知道后世被卡了脖子,这会才知道,目前,理论研究真的没有落后多少。1965年科学院研制出65型接触式光刻机。1970年代科学院开始研制计算机辅助光刻掩模工艺。

但是,落实到生产上,那真的就差比较多了。说白了,我们差的是生产线。所以改开之后,我们各行各业都从国外直接引进生产线,就是为了实现规模化生产。

集成电路研究由郑跃华总体负责,他根据大家的专业把人分成了几个小团队,有的团队去研究纯度更高的化学制剂、满足条件的光刻胶,郑淑华带领一拨人去研究能满足生产条件的精密仪器。

谢赟负责的是计算工作,大家都知道她有超强的计算能力,计算速度堪比国内目前最好的计算机。所以,郑跃华要做模拟设计和电路设计的时候,谢赟要帮忙计算。

虽然我们研制出的计算机计算速度不比国外的差,但是数量真的有限,不是一台就是两台,东省科学院还没有那个牌面能搞来一台。

只能靠人工了。

谢赟都是双线并行,一方面用大脑进行计算,这对于脑子来说也是一种锻炼和考验,二是用空间里的电脑进行模拟运算,那纵然不是什么超级电脑,但也比现在最快的计算机要快很多很多。

除此之外,谢赟也加入了郑淑华的队伍,从事生产线方面的研究。

10月份,机床研究完成。

谢赟打电话到一机部,让他们派人过来验收。同时,她也联系了李东山,让他把机床厂的人请过来。

产品研究出来了,一定要投产,不然就白研究了。

就像当初最早研究出来的那台数控机床,研究完了就放那儿当吉祥物了,成了国家科研实力的象征,有外宾来了,领导带去参观一下,工作人员操作演示一番。但是没有后续了,没有继续将其优化成熟,没有让它进入生产环节。

我们的很多研究都是如此。

真的很可惜。

当然了,这和整体的工业水平落后也有关系。

一机部很快就派了专家过来,二机厂的领导们和工程师来的更快。

东省第二机床厂的厂长、李东山的老伙计严清泉接到李东山的电话激动不已,虽然一开始他没抱太大希望,只是单纯得想支持一下贫下中农兄弟,但是后来就不一样了,从汽车被制造出来的那一刻起,他希望大发了,已经到了天天盼夜夜盼的程度,希望这个不同寻常的研究团队能够再出成果。

现在,他终于等到了!这泼天的富贵终于落到他老严头上了!堪堪赶在了他去省工业厅上任之前!让他还能以厂长的身份见证这激动人心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