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诗经中的故事 > 第285章 成王嗣位之艰与兴周之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85章 成王嗣位之艰与兴周之途

晨晖洒落在宏伟壮丽的周王宫室之上,将那雕梁画栋、飞檐斗拱映照得金碧辉煌。然而,在这肃穆庄严的宫殿深处,却弥漫着一股凝重且哀伤的气息。年轻的周成王姬诵,身着一袭素白的丧服,孤零零地跪在父王武王姬发的灵柩之前。他的身姿略显单薄,面容苍白而憔悴,眼眸中噙满了悲痛的泪水,却又强忍着不让其落下,只是那微微颤抖的双肩,泄露了他内心深处的哀伤与惶恐。

姬诵深知,父王的离去,于他而言,不仅仅是失去了一位至亲之人,更是意味着整个天下的重担,陡然间全部压在了他那尚未成熟的双肩之上。他不过是一个年仅弱冠的少年,往昔的岁月里,他在父王的庇护之下,无忧无虑地成长,专注于习文练武,学习礼仪与治国之道,对于治理天下这等重任,虽有理论的研习,却毫无实际的经验。如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他只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茫茫的黑暗深渊之中,四周皆是无尽的迷茫与恐惧,不知该何去何从。

在这艰难的时刻,周公旦犹如一盏明灯,出现在姬诵的身旁。周公旦身形伟岸,气质儒雅中透着威严,他目光坚定而深邃,眼神中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忠诚。他轻轻走到姬诵身后,微微俯下身,轻声说道:“陛下,先王虽已仙逝,但大周的江山社稷不能一日无主。陛下当振作起来,挑起这兴周的重担,此乃先王的遗愿,亦是天下百姓的期盼。”姬诵缓缓抬起头,望着周公旦,声音略带哽咽:“周公,孤心惶恐,恐难当此大任。父王在位时,威震四方,诸侯咸服。孤年幼无知,无尺寸之功,不知如何才能使诸侯信服,让天下归心。”

周公旦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神色凝重地说道:“陛下,当下首要之事,乃是为先王举行一场盛大而隆重的葬礼。此葬礼非比寻常,不仅要彰显先王的功绩与仁德,更要让天下诸侯及百姓看到陛下对先王的敬重与追思,同时也借此昭示大周的威严与正统。”姬诵轻轻点头,深以为然。

于是,在周公旦的精心筹划与主持之下,武王的葬礼盛大举行。葬礼当日,镐京城内人山人海,万民空巷。通往墓地的道路两旁,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兵,他们身姿挺拔,神情肃穆,手持戈矛,威风凛凛。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犹如一条长龙蜿蜒前行。队伍前列,是一群身着白衣的乐师,他们吹奏着低沉而哀怨的乐曲,那乐声如泣如诉,仿佛在诉说着武王的功绩与离去的悲痛。其后,是由八匹白色骏马牵引的灵车,灵车装饰得极为华丽,车身四周镶嵌着各种珍贵的珠宝玉石,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武王的灵柩置于灵车之上,覆盖着绣有龙凤图案的锦被,尽显尊贵与威严。灵车之后,跟着的是周成王姬诵以及众多王室成员、朝廷重臣,他们皆身着素服,面色凝重,缓缓前行。再往后,则是来自各地的诸侯、使臣,他们怀着敬畏之心,前来送别这位伟大的君主。

葬礼的仪式繁琐而庄重。在墓地前,姬诵亲自捧着父王的牌位,率领众人行三跪九叩之礼。他的动作缓慢而虔诚,每一次叩首,都仿佛在向父王诉说着自己的决心与承诺。接着,周公旦宣读祭文,祭文洋洋洒洒,数千言,详尽地叙述了武王一生的丰功伟绩:从起兵伐纣,推翻商朝的残暴统治,到建立大周,分封诸侯,推行仁政,使百姓安居乐业。祭文读罢,在场之人无不被武王的功绩所感动,许多人不禁潸然泪下。随后,灵柩被缓缓放入墓穴之中,众人纷纷上前,撒下手中的黄土,为武王送行。

葬礼过后,姬诵正式登基即位。然而,他的内心却依旧充满了不安。在朝堂之上,他望着台下的群臣,心中忐忑地说道:“孤初登大宝,恐德薄能鲜,难以胜任天子之位。诸公皆乃先王旧臣,忠心耿耿,才德兼备,孤望诸公能不吝赐教,辅佐孤治理天下。”群臣闻言,纷纷跪地,齐声高呼:“陛下乃天子之选,圣德昭彰,臣等愿效犬马之劳,肝脑涂地,在所不辞。”周公旦更是上前一步,目光诚挚地望着姬诵:“陛下,臣愿摄行政事,协助陛下处理朝政,以保大周江山稳固。待陛下羽翼丰满,臣自当归政于陛下。”姬诵望着周公旦,眼中闪过一丝感激,微微点头道:“周公之忠心,孤深知之。有周公相助,孤心稍安。”

在周公旦摄政期间,他兢兢业业,事无巨细,皆尽心尽力。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以稳定大周的局势。在政治上,他加强了中央集权,完善了官制,选拔贤能之士担任各级官职,使得朝政清明,政令畅通。在经济上,他鼓励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在文化上,他重视礼仪制度的建设,修订了周礼,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举止,使社会秩序井然有序。然而,周公旦的摄政之举,却引来了一些人的猜忌与不满。

管叔鲜、蔡叔度等人,本就对周公旦心怀嫉妒与怨恨。他们见周公旦在朝中权势日盛,便四处散布谣言,声称周公旦欲篡位自立,夺取成王之位。这些谣言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在各地传播开来,一时间,人心惶惶,朝廷内外议论纷纷。姬诵听闻这些谣言后,心中也不免产生了疑虑。他开始对周公旦的行为多加留意,对周公旦的信任也产生了动摇。

周公旦得知此事后,心中十分忧虑。他深知,若不及时消除成王的疑虑,必将危及大周的稳定。于是,他决定亲自面见成王,坦诚相告。一日,周公旦进宫求见姬诵。姬诵在宫殿中召见了他,面色略显冷淡地说道:“周公前来,所为何事?”周公旦跪地,免冠叩首,眼中含泪,说道:“陛下,臣闻近日坊间流言蜚语,皆言臣有篡位之心。臣冤枉啊!陛下,臣对大周忠心耿耿,天地可鉴。臣之所为,皆为大周江山社稷着想,绝无半分私心。先王临终之时,托孤于臣,臣若有负先王重托,有负陛下信任,死后有何颜面去见先王?”姬诵望着周公旦,沉默不语,心中思绪万千。

周公旦见状,继续说道:“陛下,臣愿将心剖出,以示清白。自先王去世以来,臣日夜操劳,不敢有丝毫懈怠。臣之所作所为,皆可一一查证,若有半句虚言,愿受陛下严惩。”姬诵微微动容,他深知周公旦以往的功绩与忠心,如今见周公旦如此诚恳,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他起身扶起周公旦,说道:“周公快快请起。孤错怪周公了。孤被谣言所惑,险些误了大事。”周公旦感激涕零:“陛下圣明,能明察臣之忠心,乃大周之福,天下之幸。”

此后,姬诵与周公旦君臣二人更加紧密地合作,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在他们的努力下,大周逐渐走出了困境,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姬诵在周公旦的辅佐下,不断学习治国之道,积累经验,他的政治才能与领导能力也日益提高。他开始积极参与朝政决策,展现出了一位君主应有的睿智与果断。

在外交方面,姬诵继承了父王的遗志,继续推行“分封诸侯,以藩屏周”的政策。他派遣使者前往各地,对有功之臣和王室宗亲进行分封。这些诸侯们在各自的封地上,建立起了一个个诸侯国,他们对周天子忠心耿耿,承担着拱卫周王室的重任。同时,姬诵也注重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他通过联姻、贸易等方式,加强了与他们的交流与合作,使得边疆地区得以稳定。

在军事上,姬诵加强了军队的建设与训练。他深知,大周的江山是靠武力打下来的,要想长久地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他任命了一批优秀的将领,如召公奭、太公望等,负责军队的训练与指挥。在他们的努力下,大周的军队战斗力得到了显着提升。姬诵还多次组织军事演习,展示大周的军威,震慑周边的敌对势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姬诵逐渐成长为一位成熟稳重、有为之君。他在周公旦的辅佐下,将大周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而周公旦见成王已能独当一面,便主动归政于姬诵。姬诵对周公旦的功绩感激涕零,他赐予周公旦丰厚的赏赐,并对其敬重有加。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姬诵率领群臣前往郊外祭祀天地。他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冕旒,面容庄重而威严。他站在祭坛前,望着蓝天白云下的大好河山,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自己肩负着父王的遗愿,承载着天下百姓的期望,一路走来,历经艰辛与磨难。如今,大周在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他终于可以告慰父王的在天之灵了。

祭祀完毕,姬诵转身面对群臣,大声说道:“孤今日在此立誓,必将以先王为楷模,勤政爱民,保我大周江山永固,福泽万世。”群臣闻言,纷纷跪地,高呼:“陛下圣明,大周万岁!”那声音响彻云霄,久久回荡在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