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屈尊归来 > 第104章 为夺到尤物造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琴琴音律间,李隆基对杨玉环宠溺万千。白居易曾叹:“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其肌肤柔软细腻,光滑若天蚕丝锦缎,触手温凉,温泉氤氲中更显晶莹剔透,似有圣洁光晕,宛如夜月倾洒柔光,令万物失色。容貌倾国倾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秋波流转,朱唇轻启,展颜一笑,魅惑之力可使山河失色,天地无光。后宫众女于她面前,如繁星遇皓月,光芒尽掩,唯于幽僻角落嗟叹自惭,如坠暗夜深渊。杨玉环能歌善舞,精擅音律,似乐舞仙子降世。李隆基亦痴迷音乐,诸般乐器乐曲皆有精深探究,心中仿若藏音乐殿堂,满是美妙旋律。夜幕低垂,华灯初上,杨玉环于宫中舞《霓裳羽衣舞》。长袖挥舞,似搅风云变幻,身姿婀娜若风中弱柳,舞步轻盈如水上飘萍,流转自然,顺畅无滞,仿若天女临世,仙姿佚貌。舞动长袖,如天边云霞翻涌飘舞,令人目眩神迷;白嫩肌肤于烛光映照下,若隐若现,如梦似幻,似仙境精灵,神秘勾人。李隆基于旁沉醉,情难自禁,操鼓槌击鼓相和。鼓声如天雷乍响,滚滚而来,与妙曼舞姿映衬,似天地开辟初的绝世合奏,奏响专属爱情华章。此刻宫殿,化人间极乐仙境,二人沉醉音乐舞蹈交融之境,忘却尘世烦恼,时间凝滞于美妙瞬间。杨贵妃一颦一笑牵李隆基心弦。他们爱情,如李白诗言:“明月从海上升起,我们虽远隔天涯却能共享此刻。”杨贵妃深知李隆基喜好,每次相见精心梳妆,似集世间美丽于一身。她的出现,让李隆基眼中满是宠溺欢喜。她非贪图荣华,亦会劝诫李隆基保重身体,莫累垮于朝政,关切眼神如清泉流淌李隆基心间。她有小女子娇态醋意,让习惯后宫恭顺谦卑的李隆基觉新鲜有趣。一次,李隆基宠幸他人,杨玉环醋意大发,道:“哼,陛下既然如此喜爱他人,便不要再找臣妾了,去与她相伴吧!”那娇嗔模样,哀怨眼神,让李隆基又怜又爱。他虽天子,于爱情亦普通男子,渴望爱人真心在乎。他们偶尔争吵和好,成感情调味剂,让爱更刻骨铭心,如磨砺宝石,璀璨耀眼。唐朝盛世以胖为美,杨玉环体态丰满合审美。农耕社会,百姓丰衣足食,体态丰腴为富足象征。大唐天子李隆基欲借后宫女子形象展大唐繁荣。杨玉环圆润脸庞,丰腴身姿,不失柔美,彰显高贵雍容,似大唐盛世化身。她一举一动散发自信从容,让李隆基倾倒,如被魔力吸引。

盛极而衰时,杨贵妃似尘世娇奢牡丹,对生活享受欲求无尽。穿着上,渴望日日华服更新,锦缎刺绣如寻常玩物,追逐服饰极致。温泉里,如美人鱼沉醉温润水波,每寸肌肤渴望润泽。荔枝,是她心中甜蜜执念。夏日荔枝成熟,唐玄宗李隆基为爱昏头,不顾路途遥远耗费巨大,遣高力士率队奔赴岭南高州。官道马蹄声声,扬尘似爱情疯狂见证,只为速呈“妃子笑”荔枝。杨贵妃似千年精灵,集万千宠爱,却内心贪婪如巨蟒,不知惜福,似被命运诅咒,注定薄命。一生如璀璨流星划过盛唐天际,因贪婪无度,急速陨落,留后人无尽叹息。

开元二十六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奉诏入京。他身形魁梧如巍峨山峰,力大无穷,练兵时双手挪几百斤巨石,轻如鸿毛。虽娶汉族美妻,然脾气暴躁,常拳脚相加,妻不堪忍而离去。安禄山凶狠却深谙官场,善阿谀奉承。见李隆基满脸堆笑,如罂粟迷人暗藏危险。巧言令色,因练兵有方、边防见解独到,渐令李隆基放松警惕。安禄山初见杨贵妃,如遭雷击,呆立当场。杨贵妃美貌点燃他欲望之火。他知身份低微,然爱慕如野草疯长。遂贿赂李林甫,金银财宝流水送,套近乎求美言,吹嘘战功忠心。皇帝李隆基被谗言迷惑,对他赞赏有加。安禄山得逞后,留意杨贵妃,寻机接近。

惊变宫闱日,安禄山借酒装醉,向杨贵妃认干妈。杨贵妃洞悉企图,然身为弱女,面对重兵在握的安禄山,如困陷阱小鹿,无奈应允。此后,安禄山入宫先向她请安,众人敢怒不敢言,称宫中不成文规。安禄山言语轻薄,贵妃恼怒强颜欢笑。终于,一日安禄山以军事机密为由邀贵妃单独相见。贵妃心忧预感不祥。入屋后,安禄山锁门。贵妃惊恐转身无路。安禄山逼近,眼神贪婪如狼。贵妃奋力抵抗,不敌蛮力。安禄山将她抱起案桌,动作粗暴如暴风雨摧花。衣衫被撕,肌肤留痕,疼得呻吟,泪水决堤。安禄山欲欲熏心,无视她痛苦,肆意侵犯。事后,贵妃瘫坐,身心俱疲,惊恐绝望。她知此事若传,性命难保,宫廷震荡,大唐根基动摇。只能忍痛忍辱,深埋心底。回宫面对皇帝强装欢颜,难掩哀伤。玄宗察觉询问,她以身体不适搪塞。

自安禄山和杨贵妃自那夜亲密艳事,从此以后,安胖子念念不忘她天生丽质,肤若凝脂,如羊脂美玉经神工鬼斧雕琢,白璧无瑕,似天山积雪未染纤尘。特别是杨玉环这种女人,身体的每一处与众不同,特别是三角地带深处构造,叫尤物极品中的极品,千万个女人当中难遇到一个。而安禄山造反的主要目的就是为那尤物,有三条理由:一找个理由杀掉杨国忠;二夺大唐江山;三长期占有杨玉环那尤物。回去后,眼睛睁开便是杨贵妃的影子,神魂颠倒,不能入眠,心烦意乱,夺不得的东西,一日比一日张狂,在范阳扩军备战,操练士兵,野心昭彰。力士早察觉,告于江浩然,杨国忠上书提醒,玄宗明皇帝沉浸柔情,被伪装迷惑,未予重视。皇帝认为安禄山为忠诚边将,谋反传言为无稽之谈。关于杨贵妃为干儿子安禄山洗三白,可不是作者乱编的,在那幽深而又神秘莫测的唐宫之中,重重宫墙仿佛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将无数的秘密与欲望禁锢其中。杨玉环倾国倾城的贵妃,安禄山是个男人,他这种野心勃勃、狡黠多诈的胡人将领,看见国色天香的杨贵妃他能不动心吗?那才不合人性常理,他们之间的故事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而那所谓的私通艳闻,更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在宫廷的各个角落悄然流传。

且看那唐宫之中,太监们因身体残缺,虽身处这脂粉堆里,却只能将心底的欲望深深掩埋,而大批宫女们虽正值青春年华,却被宫规森严束缚,不许有丝毫偷情之举。然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欲?长久的压抑,使得他们对宫中任何一丝风吹草动都格外敏感,恰似一群饥饿许久的野狼,对猎物的气息有着超乎寻常的嗅觉。于是,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这宫廷深处的“狗仔队”,时刻竖着耳朵,睁大眼睛,留意着周围的一切。

当杨玉环与安禄山独处之时,那暧昧的气息仿佛能穿透宫墙。想象一下,在那华丽而又私密的宫殿内室之中,水汽氤氲的大澡盆子周围,杨玉环那如羊脂玉般的肌肤在朦胧的水雾中若隐若现,安禄山那强壮而又粗野的身躯与之相伴。他们或许会在水中嬉戏打闹,溅起的水花如同他们肆意放纵的笑声一般,在寂静的宫殿里回荡。宫女们在门外偷听偷看时,心中该是何等的惊惶与好奇?那一颗颗年轻而又寂寞的心,此刻怕是早已被这禁忌的场景搅得波澜起伏。有的宫女或许会暗自惊叹贵妃的大胆,有的或许会对安禄山的莽撞感到些许畏惧,更有的或许会在心底泛起一丝难以言说的嫉妒。而太监们,虽无法亲身体验那份男女之欢,却也会在口耳相传中添油加醋,将这艳闻渲染得更加绘声绘色。毕竟,在这沉闷压抑的宫廷生活里,这样的故事就像是一道划破黑夜的闪电,虽然短暂,却足以震撼人心。无论是《开元天宝遗事》《杨太真外传》《禄山事迹》等野史稗记,还是《唐史演义》等小说杂剧,都纷纷将这“杨安恋”的香艳故事记录其中,果真是无风不起浪,这宫廷秘事,就如同一坛深埋地下多年的美酒,一旦开封,那浓郁的芬芳便再也难以掩盖。那么,玄宗皇帝、杨贵妃、安胖子作为本小说中的男、女主角,这一部分风流艳事,那是不可或缺的。

以下这一段是在《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中白话文译出来的。说到安禄山认杨贵妃为干娘这事儿啊,这段故事记载在《资治通鉴》里,可是个不小的风波呢!安禄山这家伙,为了讨好唐玄宗和杨贵妃,可真是下了不少功夫,连认干娘这种招数都用上了。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唐朝宫廷的复杂和混乱。

大唐王朝,自建国伊始,便在边疆统帅的选派上秉持着谨慎而明智的策略。往昔,边帅之位皆由忠厚名臣担当,且任职期限有限,不允许遥领或兼统多地,如此一来,既能有效避免边帅权势过重,又能确保边疆的稳定与安宁。而那些功勋卓着者,往往会被召回朝廷,荣升为宰相,这般用人之道,犹如稳固的基石,奠定了大唐初期的繁荣昌盛。

然而,李林甫,这位在朝堂之上权势滔天、心机深沉的宰相,却被一己私欲蒙蔽了双眼。他目睹那些战功赫赫的武将,心中不禁涌起深深的忌惮与恐惧,生怕他们有朝一日入朝为相,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与权力。于是,狡黠的他在玄宗面前巧言进谏:“陛下,文臣柔弱,难以在沙场上冲锋陷阵、浴血奋战。而胡人则全然不同,他们出身寒微卑贱,目不识丁,头脑简单而纯粹,然其作战却勇猛无畏,恰似那荒原上的野狼,且无任何后台靠山,更不会拉帮结派、结党营私。陛下若能诚心相待,他们定会为朝廷肝脑涂地、万死不辞。”玄宗皇帝,那曾开创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此刻却仿若被李林甫的花言巧语所迷惑,轻易地采纳了他的建议,自此开启了大批任用胡人将领的篇章。

李光弼,契丹王李楷洛之子;哥舒翰,突厥酋长的后裔;安思顺,突厥之人;高仙芝,高丽之将,这些胡人将领皆因勇猛善战而被委以重任,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为大唐的边疆稳定贡献着力量。然而,在这众多胡人将领之中,却有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如隐藏在暗处的恶魔,悄然孕育着一场足以颠覆大唐盛世的空前浩劫。

安禄山,本是营州(今辽宁西部)一带的“杂胡”,乃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混血儿。他的身世颇为曲折,其母身为巫女,在他年幼之时,父亲便已离世。随后,母亲改嫁突厥安延偃,命运的齿轮自此开始转动。恰逢部落破散,安禄山与安延偃兄长之子思顺一同逃亡至大唐境内,为求生存,他冒姓安氏,取名禄山。与他同里巷出生、仅相差一日的史思明(本名史窣干),自幼便与他相伴,长大后更是亲密无间,二人皆以骁勇之名闻于乡里,成为互市牙郎。

机缘巧合之下,安禄山投身于唐朝守将张守珪麾下,凭借着自身的狡黠聪慧与勇猛无畏,很快便崭露头角,被任命为捉生将。他常常率领数骑外出,却总能如苍鹰擒兔般,擒获契丹数十人而归,其战功赫赫,令张守珪对他刮目相看,喜爱有加,甚至收他为养子。

此后,安禄山凭借着自己善于揣摩人心的本事,在官场之中如鱼得水。他对待朝廷派来探视的使者,总是不惜重金,盛情款待,馈赠厚礼。这些使者返回京城后,在玄宗面前对他赞不绝口,大肆吹嘘:“安禄山此人,实乃忠君爱国之贤臣,能征善战之良将!其才能卓越,必可担当大用。”在这一片赞誉声中,玄宗对安禄山的好感与信任日益加深。

数年之间,安禄山如火箭般蹿升,成为东北一带的军政首脑,掌控着一方军政大权。然而,在这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安禄山却隐藏着一颗狡诈阴险、野心勃勃的心。他表面上装作天真烂漫、憨厚淳朴,仿佛人畜无害,实则暗地里使出浑身解数,无所不用其极。他深知人心向背的重要性,于是一方面大肆收买人心,用金银财宝、高官厚禄诱惑部下,使其对自己忠心耿耿;另一方面,为了获取战功与荣耀,他不惜采用残忍卑劣的手段。

他驻节于范阳(今北京)之时,每年都会巧言诱骗奚人和契丹人前来会盟赴宴,佯装出一副友好和善的模样。然而,在那看似其乐融融的宴会背后,却隐藏着致命的阴谋。当奚人和契丹人沉醉于美酒之中,昏昏欲睡时,安禄山便会露出狰狞的真面目,命人在酒中投入毒药“莨菪”。片刻之后,这些无辜之人便会在痛苦的挣扎中死去,而安禄山则会指挥手下,将他们如蝼蚁般活埋,每次惨遭毒手之人多达数千。随后,他会割下这些人的首级,作为自己的“战利品”献给朝廷,谎称是平定叛乱、讨伐贼寇之功。

有一年,安禄山献上奚人俘虏八千之众,玄宗皇帝被他的谎言所蒙蔽,对他的“功绩”深信不疑,盛赞他是边将之中最为勇敢忠诚之人。在玄宗的恩宠之下,安禄山的官职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先是被封为东平郡王兼河北道采访使,最终竟兼领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掌控着二十万正规部队,手中的权力之大,赏罚皆可自行决断,朝廷对他已然难以节制。

安禄山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可谓是煞费苦心。他精心挑选并蓄养了八千名东北胡人作为亲兵,这些亲兵个个勇武雄壮,被称为“曳落河”,意为汉语中的“壮士”。他们如同一群凶猛的猎豹,随时准备听从安禄山的调遣,扑向猎物。此外,他还有亲随奴仆一百多人,这些人皆是以一当十的勇士,对安禄山忠心不二。他私自蓄养战马数万匹,那一匹匹战马膘肥体壮,毛色锃亮,在阳光下好似奔腾的火焰,仿佛只要一声令下,便能踏破山河。他还派出大批商人,如穿梭于黑暗中的幽灵,四处收购珍宝百货和军用物资,暗中制作五品以上的礼服,为自己日后称帝封官提前做好准备,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为了及时掌握朝廷的一举一动,安禄山在京师安插了自己的心腹眼线。他派遣忠实机智的将军刘骆谷长期驻守在京师,犹如一只隐藏在暗处的蜘蛛,精心编织着自己的情报网。刘骆谷时刻密切探察朝廷的风吹草动,任何一丝细微的消息都逃不过他的眼睛,然后迅速将其汇报给安禄山。每当安禄山需要向朝廷呈递笺表时,刘骆谷便会凭借自己的才华,代为撰写,巧妙地传达安禄山的意图。安禄山每年都会向朝廷进献大量的俘虏、杂畜、奇禽、异兽、珍玩之物,那浩浩荡荡的运输队伍如一条长龙,绵延不绝,沿途的郡县都因接待和转运这些物品而疲惫不堪。

当时的朝廷之中,李林甫、杨国忠和酷吏吉温皆是位高权重的权臣,他们之间相互倾轧、明争暗斗,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权力格局。安禄山身处其中,与他们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时而相互勾结,时而彼此争斗。在这些人当中,安禄山唯独对李林甫敬畏有加,如老鼠见了猫一般。

这其中缘由,皆因李林甫心机深沉,善于洞察人心。每次安禄山与李林甫交谈,尚未开口,李林甫便能如神算般准确无误地说出他心中所想之事,将安禄山这个看似狡诈实则浅薄的胡儿惊得目瞪口呆,心中对他的智谋佩服得五体投地。此后,安禄山在他人面前常常傲慢无礼,肆意侮谩,唯独在李林甫面前,却如温顺的绵羊,小心翼翼。哪怕是在寒冬腊月相见,他也会紧张得汗流浃背,那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滚落,仿佛雨滴在荷叶上滚动。李林甫见他如此惶恐,便会故作关切地脱下自己的皮裘,轻轻披在安禄山的身上,温柔地说道:“你受寒了,怎么不多穿些衣裳呢?”安禄山望着李林甫,眼中满是感激与敬畏,心中被他的“关怀”所感动,不由自主地连连下拜,对他言听计从,尊称他为“十郎”,仿佛奴仆对待主子一般,谦卑而恭顺。

在勤政楼的一次盛大宴会上,百官齐聚,列坐楼下,气氛热烈而庄重。玄宗皇帝却唯独为安禄山在自己身边专设一席,那席位位于御座东间,装饰得极为华丽。一张精致的屏风将其与外界隔开,宛如一道神秘的屏障,增添了几分尊贵与私密。玄宗命人卷起帘子,让安禄山坐在榻上,使其清晰地展现在众人面前,那待遇之殊,仿佛他是玄宗最为宠爱的子嗣,令在场众人无不侧目,心中暗自揣测安禄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不仅如此,玄宗还兴致勃勃地命杨家兄弟姊妹与安禄山结拜叙亲,一时间,众人欢声笑语,气氛融洽,显得格外亲热。可没过几日,安禄山竟公然提出要做杨贵妃的干儿子,此等要求可谓胆大妄为,却也足见他在玄宗面前的受宠程度。

拜寄那日,阳光明媚,照耀着金碧辉煌的宫殿。玄宗与杨贵妃并排列坐于高台之上,宛如两尊神只,散发着威严与尊贵的气息。安禄山身着华丽服饰,满面春风地走进殿内,他先径直走向杨贵妃,毫不犹豫地扑通一声跪下,然后恭恭敬敬地叩头行礼。玄宗见状,心中微微一怔,好奇地问道:“你为何先拜贵妃?”安禄山抬起头,脸上露出一抹憨态可掬的笑容,用他那略带沙哑的声音说道:“陛下,胡人习俗向来是先拜母亲,后拜父亲。”玄宗一听,顿时龙颜大悦,哈哈大笑起来,那笑声在宫殿中回荡,仿佛是对安禄山这一“可爱”举动的赞赏与认可。

时光流转,安禄山的生日如期而至。作为干爹干妈,玄宗与杨贵妃自然不会吝啬赏赐,他们赐予安禄山大量的衣服、宝器和美酒佳肴,那丰厚的礼物堆积如山,令人目不暇接。三日后,安禄山被召进宫里,一场别具一格的“三朝洗儿会”即将上演。杨贵妃命人用锦绣精心制作了一件巨大的背婴儿的大背褡,那背褡上绣满了五彩斑斓的图案,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她亲手将五百斤重的安禄山像包裹婴儿一般,小心翼翼地放入背褡之中,然后命太监们抬着他在宫中四处游走。

此时的后宫之中,一片欢声笑语,宫女太监们皆被这新奇的场景所吸引,纷纷围拢过来,指指点点,嬉笑打趣。玄宗在远处听闻后宫传来的喧闹声,心中好奇不已,忙问左右侍从发生了何事。侍从们赶忙上前,将贵妃为安禄山举办“三朝洗儿会”之事一五一十地告知玄宗。玄宗听后,心中涌起一股好奇与愉悦之情,他决定亲自前往观看。当他看到那被包裹在锦绣背褡中的安禄山,宛如一个巨大的婴儿,正咧着嘴傻笑时,不禁也被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他满心欢喜地赐给杨贵妃洗儿钱,以慰劳她“生了个胖娃娃”,同时也对安禄山厚加赏赐,直弄得众人皆大欢喜,尽兴而散。

自此之后,安禄山在宫中的地位愈发特殊,他出入宫掖畅通无阻,仿佛这皇宫便是自己的家。他时常与杨贵妃一起吃喝玩乐,有时甚至整夜留宿宫中,与贵妃对食。二人的亲密举动,在旁人眼中显得丑恶不堪,犹如一朵盛开在粪土之上的恶花,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息。然而,玄宗皇帝却对此不以为意,仿若被一层迷雾遮住了双眼,对安禄山的宠溺与信任丝毫未减。

玄宗皇帝对安禄山的宠爱,可谓是无微不至。他甚至亲自下令为安禄山在亲仁坊建造一座美轮美奂的府宅,在交待工匠们时,玄宗特意强调:“胡儿眼光颇高,心地宽广,切不可让他笑话我大唐小气寒酸。”于是,工匠们竭尽全力,精心打造这座府邸。府中的一切设备皆极尽豪华之能事,不计成本与财力。厨房中的物事更是令人瞠目结舌,皆用金银打造而成,那淘洗米的策篱,竟是用金丝编织而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仿佛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安禄山搬入新居之日,府中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他大摆宴席,广邀宾客,并请求皇帝下令让宰相前来赴宴。凑巧的是,那日玄宗正在楼下兴致勃勃地击球,听闻安禄山的请求后,他毫不犹豫地立即停止游戏,仿佛安禄山的事情便是这世间最为重要之事。他迅速命令文武大臣们即刻前往安禄山的府邸赴宴,不得有误。同时,他还安排杨家姊妹以及梨园教坊的歌舞妓人前往助兴,一时间,安禄山的府邸宾客云集,热闹非凡。

此后,安禄山在府中享受着奢华的生活,而玄宗皇帝对他的关怀仍未停止。每当玄宗品尝到新鲜美味的菜蔬时,总会第一时间想起安禄山,立即派人快马加鞭传送至安禄山的府中。那传送菜蔬的使者在路上络绎不绝,仿佛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连接着皇宫与安禄山的府邸,见证着玄宗对安禄山的无尽宠爱。

然而,杨国忠却对安禄山厌恶至极,他敏锐地察觉到安禄山心怀不轨,野心勃勃,迟早会起兵造反。因此,他时常在玄宗面前进谏,言辞恳切地提醒玄宗:“陛下,那安禄山绝非善类,胡儿终究是要造反的。陛下如若不信,不妨即刻召他进京,臣料定他必不敢前来。”

玄宗皇帝听闻杨国忠的谏言后,心中虽有疑虑,但还是决定派人前往范阳召请安禄山。令杨国忠意想不到的是,安禄山竟毫不犹豫地迅速赶到了华清宫。安禄山见到玄宗后,立即泪流满面,扑通一声跪下,哭诉道:“陛下,臣本是一出身低微的胡人,承蒙陛下恩宠,得以擢升至此高位。然如今却遭杨右相的嫉恨与污蔑,臣的心中惶恐不安,不知何时便会性命不保。”玄宗皇帝见他如此悲切,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怜悯之情,对他的话深信不疑,对杨国忠的谏言则更加不以为然。为了安抚安禄山,玄宗不仅赏赐给他巨额财宝,还加封他为左仆射,并赐他的两个儿子官职,一个为三品官,一个为四品官。不久之后,玄宗又将宗室的荣义公主许配给安禄山的儿子安庆宗,如此种种恩宠之举,令安禄山在朝廷中的地位愈发稳固,而他心中的野心也随之愈发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