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人,听起来不多。
但其中有1\/10的人装备了后膛枪、金属定装弹药还有大量各式火炮!
别说是放在这个时代,就算是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也是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劲旅。
实际上。
武酒并没有传授后膛枪的制造技术,更没有教他们金属定装弹药的生产技术。
这些,全都是蜀国自力更生研究出来的。
与前膛枪使用的黑火药和铅弹不同,后膛枪使用的金属定装弹药与后世的子弹没有任何区别,其生产制造工艺和科技水平都极高。
子弹底火中的雷酸汞、弹体中的无烟火药,需要对化学知识的高度掌握;弹壳的制造则需要高超的锻造加工工艺。
即便是在21世纪。
整个蓝星能完整制造子弹的国家也不过寥寥几个!
而这些。
都是蜀国的工匠、学者们从书本中学习,在实践中验证,然后自行摸索、创新出来的。
夏民族从来就不缺少创造力!
他们需要的,不过是一个允许创新、鼓励创新的环境罢了。
金属定装弹药研制成功后,一切也就迎刃而解。
先是单发的后膛枪,再之后是能连发的轻机枪、重机枪,然后就是六管转轴机枪,一系列枪械应运而生。
只不过,目前的产量仍然较低。
实际上。
所有这些,还是要感谢武酒。
他当初在李定国等人面前展现‘以德服人’的强大魅力时,不经意间展露了这些热武器的强大。
以及基本构造。
英明如李定国。
又怎会对这些强大的武器不上心?
有了歪把子、马克沁、加特林,放眼世间,有谁能打得过蜀军?
放眼当前的世界格局。
南明三王能跟荷兰、西班牙、英国这些欧洲强国掰手腕;李来亨的大顺、黄得功的大燕则远强于他们;蜀国又强于后者,属于独一档的存在。
除了陆军外,蜀国的水师同样亮眼。
两艘排水量超3000吨的巨型风帆战舰,各自配备104门火炮。
另外的一百余艘战舰,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当做主力战舰。
而它们。
都不是主角。
确切地说。
这些战斗力强大的新锐战舰还没登场就已经走上了注定要被淘汰的道路。
因为。
蜀国水师已经下水了2艘实验性铁甲舰。
它们的吨位超过2000吨,各自配备了两门110毫米口径主炮和八门副炮,全部都是装备了开花弹的后膛炮。
其射程、射速、爆炸威力都不是普通火炮所能比拟的!
而排水量超过1万吨的前无畏级铁甲舰已经在研制中!
它们,是武酒给蜀国开的小灶。
毕竟。
表现好的孩子更得父母喜欢,不是吗?
誓师大会结束后,蜀国大军水陆并进,开始了灭明、光复云南的战争。
与此同时。
深感唇亡齿寒的大顺,不出意外地发兵攻打汉中,与蜀军展开激战;大燕也从徐州发兵,意图在灭明之战中分一杯羹,同时警戒蜀国。
夏人大地兵戈再启。
一场场蓝星17世纪最高规格、最大烈度的战斗不断上演。
放眼整个世界,即便欧洲各国倾举国之力合兵一处,也不足以跟其中一场小规模战役相提并论。
这一场夏人的内战,即是人类战争艺术的巅峰!
武酒静静看着这一幕,轻声喃喃。
“希望这一次少流一些血吧!”
幸而有‘酒天尊’的威名震慑,各方势力不约而同地选择约束士兵,尽量让战火远离普通百姓。
总算是没有再次出现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景象。
当然了。
纵兵虐民的现象终归还是不少。
鲁王朱以海麾下的一队士兵见胜利无望,于是冲进自家城池,打算搜刮一番后退往海上。
另谋出路。
甚至可以去南洋当土皇帝。
然而。
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
在向百姓举起屠刀的那一刻,他们的命运也就注定了。
酒天尊携万钧之威从天而降,只用了几个呼吸就绞杀了这支超过2000人的乱军。
与此同时。
这一幕通过海市蜃楼出现在各方势力眼前。
汉中前线。
身着甲胄的李来亨脸色阴沉不定。
为了与蜀国的战争,他这位大顺实际统领亲临前线指挥战斗,原本打算一举攻占汉中,直取蜀国腹地。
至少要给蜀国造成一些麻烦。
不曾想,战斗远比想象的艰难。
原因无他。
蜀国士兵的火器远比大顺先进,尤其是各种后膛枪、后膛炮。对比大顺士兵手中的燧发枪和红夷大炮,简直具有碾压性的优势。
实际上。
大顺也在研发后膛枪炮,甚至无烟火药、连发枪原型机都已经有了,目前就是卡在了子弹底火上面。
归根到底,大顺在化学科技方面落后于大蜀。
“立刻将这批物资运往后方,不得有失!告诉军械局,务必在三个月内研发出金属定装弹!”
李来亨沉声命令道。
他面前的箱子里放着几百枚子弹、十几支有些破损的枪械,都是大顺军在前线拼命从蜀军手中缴获的战利品。
李来亨的打算是将它们运回后方。
开展逆向工程。
交代完这些,他仰头看向仍旧悬浮在空中的海市蜃楼。
很明显。
这是酒天尊对自己的警示。
实际上,这些年他处死了不少人,主要都是一些不合作的士绅、地主、大明宗室、权贵等。
李来亨将他们占据的土地分给了百姓,用他们几世积累的金银、店铺来发展大顺的工商业。
这也算是大顺农民军的传统艺能了。
对此。
酒天尊从未予以惩戒。
扬州城外。
黄得功横刀立马,一手铁鞭虎虎生风。
与那些腐朽、残暴且战斗力低下的明军将领不同,黄得功治军极其严格,他麾下的士兵战力强悍。
却也有着跟他同样的毛病。
暴躁、桀骜。
因此。
虽然没有发生大规模虐民事件,但扰民的行为却也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