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古代起着重要作用,在现代作用更加明显,教育可以提升全国民素质,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做到每个人都能受教育。
每个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有受教育的义务。在接受教育后可以增长知识,提升自我,还可以获得不受教育的人无法得到的经历。教育可以提高个人素质,包括道德修养素质,上体育课时可以提升自身身体素质,在做劳动打扫卫生,植树节种树这些可以提升劳动素质。
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的建设,在老师传递知识传统文化和做人做事的道理时,学生们耳濡目染下会根据教师所说的道理和新讲的知识来进行自己的行为,也许短时间内记得,时间长了又忘记了,但还是会对学生的行为起到引导作用。
语文课上老师在讲到关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句话时解释道:“就像你们朋友之间,同学之间就要做到自己有东西别人没有,你的朋友没有的时候你就要分享给她,在自己有福的时候与朋友分享,在朋友有难的时候做到和他一起承担,这是一句可以用来形容朋友之间深厚感情的四字词语。”
四年级的时候,晚上孩子们都在洗漱刷牙,他们搬到了二楼,这个宿舍里面有单独的洗漱间和厕所。马学珍的牙膏没有了,跟沈伊沐拿一点。突然她想到了今天白天老师讲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说道:“现在我们俩就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了,你有牙膏,我的用完了,你有福。”
沈伊沐说:“是的喂,我也想起来了。现在你有难了我就要跟你一起担当。是的。”
她把药膏给马学珍让她自己挤后,心里面想着好友真是学以致用,她自己都没想起来,对方这么说后她也觉得确实是从自己的角度说很适应这句话。
其实平时有什么东西都会相互借,只不过刚好学到这个成语觉得当下的场景很适合用。
在相互借东西这个上面,沈伊沐只会好意思和自己很熟悉的朋友借,对于半熟不熟的同学不怎么敢借。
在美术课上,总是需要用到彩色笔,班里面一半以上的同学没有,只能跟其他人借。夏朝雪刚好有彩色笔,还坐在沈伊沐和马学珍旁边,马学珍立马向夏朝雪借,之后也帮忙给沈伊沐。后面沈伊沐自己终于买了彩色笔,这下轮到其他没有的同学向她借笔了,她很乐意借给她们,也为帮助到其他人而感到高兴。她内向,不过一直喜欢分享,不管是她自己带着的零食还是书本。
美术课上夏朝雪光有工具,可是迟迟不下笔,她皱着眉头为难担心地看着沈伊沐说道:“怎么办,我不会画。”沈伊沐安抚道:“没事啊,你就下笔画就行了,你看这样往左弯曲画一下再往右画一下,小草就画好了。你只要下笔就可以画出来的,很简单,画不好看没关系,可以擦掉在重新画。”
但是夏朝雪还是不画,就在那里看周围的同学画画。夏朝雪是一个个子小巧,鹅蛋脸,最吸引人注意的是她的那对招风耳,沈伊沐看来挺好看的,虽然有些人觉得招风耳不适合女的,不过沈伊沐觉得没什么,挺独特的。
夏朝雪最后还是画了,可能在她看来画得没那么好,不过沈伊沐觉得只要下笔了,有了尝试的勇气就已经很厉害了,迈出了第一步挺好的。
教育是老师这个传授知识的引导者和吸收知识的学生们组成的,在以前老师是中心,以教师的独奏变成了现在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变成了伴奏者,他也不在上演独角戏,而是和学生们多互动。
在素质教育以前有种叫做应试教育的,那种教育是以“教”为中心,现在素质教育改成了以“学”为中心。时代在发展,教学方式和教育制度也在与时俱进发展着,变得更加适应正在发展的社会和自我提升的人们。
教育也给了一些困难的人出路,他们可以在公平的竞争制度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刻苦,考到好的成绩就能进去大学。只要成绩足够优秀,平时也没有德行亏损没被学校记过,就能去更好的城市更好的大学发展。
沈伊沐平时真的班里面公认的乐于助人,六年级的时候班里面选举一个优秀少先队员。周老师没有明说,只是问道:“平常班里面谁很喜欢帮助别人,你们觉得她很乐于助人的?”
这个时候全班异口同声道:“沈兰。”只有沈伊沐她自己说了好朋友的名字,她的名字两个字,说出来的速度不一样,显得那三个字有些突兀,只有她自己的声音。
后面才知道班主任这样问是因为要推选出一个优秀少先队员,沈伊沐也因此拿到了奖状。在颁奖的时候是老师在台上念,学生们在下面听到自己的名字上去领奖。
她记得跟马国民,黄浩明一起回教室,老师让她们领奖的先把奖状和一起颁发的笔记本拿回教室。
他们几个人在路上讲了会话,问了对方奖状怎么样,看了看对方的。
跟黄浩明倒是没讲话,感觉对方在前面误会她后就不怎么搭理她。其实不用看也知道对方是校级三好学生,其他俩人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