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三国:刘备辅翼,助他再造大汉 > 第445章 赵将军不从主命,诸葛瑾离寨向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45章 赵将军不从主命,诸葛瑾离寨向北

赵雄站在岸边,望着孙策与诸葛瑾远去的背影,心中思绪万千。这时,他身边的副将走上前来,眉头紧锁,低声问道:“将军,今朝放他们二人离去,岂不是违了主公之命?主公命将军带张昭张纮两人回广陵,如今这般轻易放走,恐怕难以交代。”

赵雄闻言,长叹一声,神色间满是无奈与沉重。他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责与深思:“此事本就是我自觉羞愧。当初张昭、张纮两位先生南下时,我便未曾阻拦,如今若再强行留下诸葛瑾……孙策性情刚烈,言出必行,若真因此事引发江东大军压境,广陵恐怕难以抵挡。更何况,孙策已言明,若我们敢伤江东一人,他必率大军踏平广陵,寸草不留。此等威胁,岂能轻视?”

副将听罢,神色依旧忧虑,低声道:“可主公的命令……”

赵雄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语气坚定了几分:“主公命令固然重要,但眼下局势复杂,岂能因小失大。若真将诸葛瑾强行留在此处,激怒孙策,届时与江东联盟破裂,主公便四面受敌。退一步说,此刻在南边与舒县军士同守的那四千弟兄,又该如何?若广陵与江东彻底决裂,他们岂不也会陷入险境?”

副将沉默片刻,终究点了点头,低声道:“将军所言极是,只是此事恐怕难以向主公交代。”

赵雄苦笑一声,目光望向远方,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此事我自会向主公请罪。眼下最重要的是稳住局势,避免更大的冲突。至于主公那边……我会如实禀报,说明利害。主公若能理解,自是最好;若不能,我也只能承担后果了。”

副将见赵雄心意已决,便不再多言,只是默默站在一旁,心中却也为广陵的未来感到担忧。

赵雄收回目光,转身朝寨内走去,心中依旧沉重。他知道,今日之事已无法挽回,广陵与江东的关系恐怕也将因此事而破裂。倘若孙氏众将能考虑到广陵尚有四千军马,与其共同抵御纪灵的话,或许还不至于彻底决裂。

然而,作为将领,他必须在这复杂的局势中做出最有利于大局的抉择。即便背负违抗命令的罪名,他也只能如此了。

夜色深沉,赵雄的身影在月光下拉得修长,显得格外孤独。他抬头望了望夜空,心中默默祈祷。

……

却说孙伯符与诸葛瑾离开水寨,领着两百骑卒,却并未向南而去,而是向北前行。夜色中,马蹄声轻响,队伍悄然行进。诸葛瑾骑在马上,目光敏锐地察觉到行进方向的变化,心中略感疑惑。他轻轻一夹马腹,驾马上前,与孙策并辔而行,低声问道:“伯符,此行不回舒县?为何如今却向北而行?”

孙策闻言,侧头看了诸葛瑾一眼,嘴角微扬,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他压低声音,语气中带着几分神秘与自信:“子瑜先生果然敏锐。此行确实并非南下,而是向北。我早已与公瑾商议妥当,此行另有安排。”

诸葛瑾眉头微皱,心中疑惑更甚,低声问道:“伯符此言何意?如今局势紧张,张勋大军已逼近舒县,若不及时回江东,恐怕会贻误战机。”

孙策轻笑一声,目光中闪过一丝锐利,缓缓道:“先生不必担忧。张勋大军虽来势汹汹,但舒县城坚,一时半刻难以攻破。待远离芍陂,安顿下来,我自然全数告知先生。”

……

天明时分,晨曦微露,薄雾笼罩在田野与山林之间。孙策的队伍经过一夜的疾行,已经远离了芍陂,寿春的城墙隐约可见,巍然矗立在远方。随着队伍逐渐接近,城墙上飘扬的旗帜也愈发清晰,守城的士兵在晨光中来回巡视,显得戒备森严。

孙策勒马停下,抬手示意队伍稍作休整。他目光如炬,凝视着寿春的方向,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自信的笑意。诸葛瑾策马来到他身旁,眼中依旧带着几分疑惑,低声问道:“伯符,如今已近寿春,可否告知此行的真正意图?”

孙策侧头看了诸葛瑾一眼,眼中闪过一丝狡黠,随即压低声音道:“子瑜先生稍安勿躁。此行的确事关重大,我早已与公瑾商议妥当。且先进城再说。”

寿春,这座巍然屹立在淮河之畔的古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它曾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故都,见证了楚国的兴衰与风云变幻。如今,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寿春依旧屹立不倒,成为江淮地区的重要城池,城墙高耸,城楼巍峨,彰显着其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战略地位。

孙策与诸葛瑾率领的队伍在晨曦中悄然接近寿春城。随着距离的拉近,寿春的轮廓逐渐清晰。城墙由厚重的青砖垒砌而成,历经风雨却依然坚固如初。城墙上,守军的旗帜在晨风中猎猎作响,士兵们手持长矛,来回巡视,戒备森严。

诸葛瑾望着眼前的寿春城,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他低声对孙策说道:“伯符,寿春乃楚国故地,昔年楚王曾在此建都,号令四方。如今虽时过境迁,但其地理位置依旧至关重要。”

“先生说的不错。所幸九江郡界皆我父之地,若非如此,今朝公瑾此计,却难施行。”

孙策率领队伍来到寿春城门前,晨光洒在巍峨的城墙上,显得格外肃穆。守城的士兵早已注意到这支队伍,见他们靠近,立即提高了警惕。一名守将站在城楼上,高声喝道:“来者何人?报上名来!”

孙策勒马停下,抬头望向城楼,神色从容。他抬手示意身后的队伍停下,随即从怀中取出一枚精致的玉佩,高高举起,朗声道:“我乃江东孙文台之子孙伯符,奉命进城,有要事相商!”

孙策话音落下,城楼上的守将闻言,神色骤然一变,目光紧紧盯着孙策手中的玉佩。那玉佩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上面雕刻着孙氏家族的徽记,正是孙策身份的象征。守将仔细辨认片刻,随即脸色大变,急忙转身对身旁的副将低声道:“快,随我下城迎接!”

守将匆匆走下城楼,身后跟着几名副将和亲兵。城门缓缓开启,守将快步走出,来到孙策马前,拱手行礼,语气恭敬而急切:“末将见过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