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叫了跟着崔涣之的小厮,让人去报官,再去崔府禀报崔尚书。
崔涣之死的轰轰烈烈,一瞬间京都里所有人都得到了消息。
崔愈最先得到了消息,而且知道的很详细,她让人写了个纸条,直接把王家主买凶杀人的消息,
透露给了京兆尹的洪大人与崔尚书。
崔尚书知道后先是大张旗鼓地去了「魂楼」,把当时接任务的那个杀手的画像拿了出来。
「魂楼」也不敢得罪内阁重臣;为了保住「魂楼」只好把那个杀手给交了出来,至于「魂楼」里的账本,崔愈早
在昨天就让「辵」亲自走了一趟,把账本给偷了出来,崔愈复印后把复印本,扔到了崔尚书的书房里。
拿住了账本与当时行凶的杀手,崔尚书一纸诉状把王家主告到了景平帝面前。
景平帝也头大!
王家是世家,崔家也不弱,现在王家主把崔尚书唯一的儿子给杀了,崔家只有两个庶孙,崔家只等着崔尚书退下
来后,眼看着就要没落。
王家这是断了崔家的根基,怪不得崔尚书发狠一定要把王家主拉下马。
崔家在朝堂上有很多门生故旧,他自己还是内阁重臣,王、崔两家都是世家,累世联姻,自然有很多双方的把柄。
崔尚书没了唯一儿子,也没了顾忌,让手下的门生、故旧把王家的很多阴私,都写了折子,弹劾王家。
王家虽然是累世公卿,但这一辈的王家主没有在朝廷里任职,虽然也有很多门生、故旧,但怎么都比不过崔家。
因此一直处于下风。
再加上崔尚书让人爆料出来的很多不能见人的事情;
如王家主私下瞒着朝廷在历城发现了一个中型金矿,王家与当地的官员,也是王家的门生一起瞒了下来,私下开
采金矿超过了七年。
王家还组织车队把大周的粮食、铜矿等不许贩卖给国外的物资,卖给燕国与魏国,换取巨额利润。
*
景平帝一听,忙让了暗龙卫私下查探,这一查之下,朝廷里都风声鹤唳起来。
王家私开金矿,历城的官员们都知道,只不过他们都是一条线上的蚂蚱,谁都没透漏过。
现下被查了出来,景平帝雷厉风行地派兵去了历城收回了金矿,把王家派兵围了;
历城所有的官员全都免职,移交到刑部详查。
朝廷里属于王家的势力,瞬间被拔出了九成,剩下的都被边缘化了。
王家私开金矿这简直是谋反的重罪,谁也不敢跟他们求情。
景平帝让人直接抄了王家,王家除了嫡系一脉,其它所有人都流放漠北。
赫赫杨扬的王家,不过两个月就从大周版图上消失了。
王家主被判秋后问斩;他在监牢里直接吞药自尽;
景平帝光是从王家抄家所得,国库里就多了2000万两财物,这些都是王家累世积攒下来的!
从王家里抬出来的箱子中,有很多还是前朝的箱子,里面装的银子标记也都是前朝印记,可见王家有多富有,
家中积攒的财富,十辈子都花不完!
肃清了王家,景平帝最高兴,王家倒下,标志着崔、谢、王三大世家在朝廷的消亡,整个朝廷再也不是由世家掌
控了,皇权的控制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接下来崔愈就能大刀阔斧地在朝廷里进行改革了;
*
当第二年秋天来临时,景平帝名下的纺织厂全都竣工了,人手也都培训好,一切就等着第一批棉布出来;
崔愈亲自去了七个设立纺织厂的 并州、济州、鄞州、江陵、钦州、庆州、交州去巡视。
这次巡视主要是查看这些厂里的招收女工情况有没有落实。
崔愈先是去了并州,并州的纺织厂在寻水河边,便于取水,纺织厂一共招收了210名女工,都经过一夏天的培
训,现在都是熟手工人了,要不是并州的棉花产量才是第一年种植,肯定要招收更多的人。
她到并州后,并没有一开始就去了纺织厂,而是住进了驿馆里,先是悄悄去了「咖啡茶馆」里检查茶馆里的账
目,又问了留守的崔府的暗卫们,纺织厂的情况;
纺织厂刚开业,崔愈让一直监视着纺织厂的鸟儿们,晚上都去了她住的驿馆后院里。
把所有鸟儿们收到了空间中,一个个听它们讲纺织厂里的事情。
大的问题没有,就是并州纺织厂里的负责人,是并州知府的小姨子熊氏,她通过自己姐姐的关系,
拿到了并州纺织厂的掌管权,大肆在厂里安插她家的亲信,把她们家能叫上名的下人、丫鬟全都提拔做了管事。
拿着高俸禄,压榨纺织厂里的女工。
更过分的是她把女工们的俸禄一分不剩地都给了女工们的家人,女工辛辛苦苦做工一个月,手里拿不到一文钱,
这与崔愈办纺织厂,让女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目标相悖。
在纺织厂里做工的女人们命运没有改变不说,还被压榨的更狠;她们完全沦为了家人赚钱的工具。
*
并州纺织厂才开了一个多月,熊氏就从中捞了不少银子!
还克扣女工们的口粮;更过分的是,她强迫纺织厂里的漂亮女工服侍来纺织厂里参观的并州各阶官员,俨然把纺
织厂变成了另一个青楼;崔愈听到后都气笑了。
并州知府也该下台了,崔愈不信,她小姨子做的这些事情,并州知府没听说过!
强迫让女工服侍并州的官员,只要知府不是瞎子聋子,肯定是默许的,因为天高皇帝远,所有人都管不着他!
在当地肆意妄为。
拿着陛下的厂子当成自己家敛财、拉拢人心的工具,真是胆大包天。
他们这样做, 让陛下脸上的面子都没了。
崔愈第二天就带着暗龙卫气势汹汹地去了纺织厂,直接把熊氏与她的手下全都抓住,投到了暗龙卫在并州的暗牢里。
接着就把所有女工都召集了起来,开起了大会,当场让210名女工不记名投票,从纺织厂的女工里选出了二十名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