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年头更是如此,能赚外汇的单位,都很牛逼。

国家恨不得当宝贝一样捧在手心里。

主要突出一个不差钱儿!想要什么就买买买!完全不像伊水这个路边捡来的,爹不亲,娘不爱,随时都可能裁市撤县的野孩子。

大庆作为国家外汇的主要创收地之一,即使在如今这个特殊阶段,依旧是被上面供着。

很多在其他地方看起来很严重的问题,在这里并不会上纲上线。

当地的企业与政府为了改善民生状况,走在了社会的前沿。

..

..

..

陈泽和肖红两人到达大庆。

本次的任务将价值五万的木材卖出,换取林场需要的资源。

这次的量不大,可以说,只是一次小小的尝试,如果能成最好,如果不能成,也没有问题,后续再做调整就好了。

两人的目标是大庆炼油厂的某个小主任。

至于为什么卖木材要找到炼油厂的一个主任,看似荒诞不合理,其实这要归结于现在的统购统销政策。

统购统销政策,是建国初期实施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

旨在通过国家对重要商品的统一收购和供应来保障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稳定市场物价与供求关系。

该政策于1953年正式实施,将会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初期才逐渐取消。

在统购统销的政策下,某个单位想要拿到相应的配额,就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但如果父母偏心,哭破喉咙也没有奶。

石油部门当然爹娘的心肝宝贝,是既会哭,又有奶吃。

但即便是爹娘再疼爱孩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奶水本就不多,很多时候就算是饿死其他孩子,也喂不饱一个。

全国经营木材家具行业的工厂不多,产量更是供不应求,远远不足以满足全国各大城市数以千万家庭的需求。

像是最出名的四大巨头,魔都家具、清岛一木、天金木器厂和首都木材厂,每年的产量连自己城市都无法满足,更别说供给其他兄弟城市了。

如果是靠近农村还好,城市里的市民可以找乡下的亲戚,托人帮忙打造一套实木家具,不但好用,可能还省钱。

像在伊水,随便那个村子,都有几个会木匠活的老师傅,闲暇之余包揽整个村子的家具活,有些伊水市区的市民,就会委托木材厂的人,让其找村子里的人帮忙打一套家具,能有外快赚,大家都是很乐意的。

但在像大庆这样的城市中,市民们想要打一套家具却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因为大庆市一座完完全全的移民城市。

大庆这里以前几乎是没有人居住的,直到59年油田的发现,为了开采石油,人才渐渐多了起来。

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大庆除了石油跟磕头机,什么都缺。

尤其是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这个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

高工资,意味着高消费,可这个时代匮乏的物资供给,不足以满足大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资需求。

比如说,家具。

据说,一个好点的,无论夫妻俩如何翻腾都不会发出吱吱呀呀声音的实木床,在大庆能卖出三百元高价。

要知道陈泽买张老汉房子的时候,一堆破家具多到没人要,直接送给了他。

两相对比,由此可见一件好的家具在大庆的抢手程度。

抢手到陈泽第一次听肖红说的时候,甚至动了利用空间从伊水倒腾家具卖到大庆赚取巨额利益的心思。

这种不平衡的供需关系,不只陈泽注意到了,当地的单位领导自然也注意到了。

多次向上级部门申请,但最终都无果。

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人还能让事情给急死?

当地的领导也是大胆,既然你们不给我发,那我自己造总没问题吧?

然后,就有炼油厂负责,找了一批会木事工夫的老师傅,自己搞了一个小型家具厂。

没想到,第一批家具打造出来,放到厂下直属的小国营商店后,竟然直接卖爆了,遭到了工人们的哄抢。

本来只是想满足工人们需求,没有赚钱的意思,但当东西买完以后,负责的相关领导一看账目。

娘的!居然这么赚钱?

一件成本几十块钱不到的家具,放到商店里面和其他家具摆在一起,即使是摸着良心卖一百多一件,也被人疯抢。

领导一看,呦呵?有搞头!!!

渐渐就搞大了。

发现这玩意儿确实赚钱,规模越来越大,不少其他厂的工人也跑到他们这里买,间接垄断整个地区的家具市场。

‘赚自己人的钱有什么意思?赚兄弟单位的钱才爽!’

‘扩大规模!给我狠狠地扩大规模!’

不得不说,大庆人民此时地消费力是很恐怖的,就像是个无底洞,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看见什么买什么,绝不亏待自己。

而原本只是准备小打小闹的家具厂,居然越干越大,一发不可收拾。

其实,如果不了解这个时代的人,会觉得这种事很不可思议。

你一个炼油厂,和家具厂八竿子打不着,怎么会搞起木材加工生意,还干这么大?

不怕上级来查你?

事实上,这种情况看似很离谱,其实一点也不离谱。

这个时代的经济模式十分单一,很多需求市场无法满足,工厂只能自己想办法,渐渐地就发展成了一个个小型托拉斯怪物。

这种情况根本就谈不上个例,可以说是随处可见了。

陈泽记得小时候吃月饼,一直都是吃的一家叫做管道局的五仁月饼,以至于他小时候一直以为管道局是一家生产月饼的部门。

后来才知道油气管道才是管道局的主业,而卖月饼只是人家的副业。

管道局卖月饼原本是只供自己员工的中秋福利,但没想到请来的老师傅手艺太好,领导又舍得花钱,肯用心,生产出来的月饼味道鲜美,用料扎实,深受当地人喜爱。

后来干着干着,竟然直接将之干成第一副业。

等到92年以后,管道局改制大裁员,很多员工下岗,月饼厂再次扩大。

原本管道局的工人,干脆专门卖起了月饼。

陈泽穿越前,管道局月饼已经以传统、健康、便宜等优势,击败了一众包装精美的月饼,成为当地必不可少的特色之一。

而卖月饼反倒是成了管道局的主业,越干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