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残明,山海乱 > 第151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下方,一个被群山环绕的山坳,如果不是不时有人声隐约传出,站在山头看去,没人会知道,这片山坳之中藏有数十人。

韦阿洪孤身一人,站在坡顶,眼睛死死盯着山坳中某处,因为,他知道,在那个地方,那片密林之下,有六七十号人,正在搭建窝棚。

七八天前,阿狸崽的一句无心之语,没想到,最后居然成真。

“当头人”的念头在韦阿洪脑海中萦绕了好几天,他终于决定找地方收留阿狸崽姐姐一家,并且还允诺,如果阿狸崽他姐姐嫁去的那个部落,如果有其他人愿意搬来,也一并收留。

有了韦阿洪的承诺,喜出望外的阿狸崽,连夜赶了数十里山路,把这个好消息带给了他姐姐。

一直在“被掳为奴”阴影笼罩的下的姐姐,听到阿狸崽带去的消息,一刻都没耽搁,立马联系了夫家的几个至亲,漏夜收拾东西,赶在天亮前,逃离了那个让她们惶惶不可终日的地方。

经过几天的跋涉,六户总共五十多口人,终于抵达了韦阿洪为他们选定的这个山坳。并且,据阿狸崽他姐姐所说,还有几拨族人,也加入了举家逃离的队伍,此刻正往山坳赶来。

眼下,被茂密树林掩盖下的山坳中,先期抵达的这五十多人,在阿狸崽招来的一些好友协助下,开始搭建栖身之所。

丢下所有人,韦阿洪独自坐在山顶,他需要好好的琢磨一番,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既然做了接收那些人的决定,那么,接下来的日子注定不会安稳。

他不但要考虑,之前觊觎阿狸崽姐夫族人的那些人,接下来会有何举动?更要考虑,自己的大哥和父亲,得知消息之后,又会是什么反应?

要知道,即便搬迁而来的几百口人全部到齐,那些妇孺,在不怀好意的人眼中,依旧是待宰的羔羊。

如果那些人,看在自己父亲的情面上,不敢轻举妄动也就罢了。可是,如果父亲与大哥不愿为这些妇孺招惹麻烦,替他们出头,自己又该怎么护佑他们的安全?

此时的韦阿洪心乱如麻,焦躁万分。

这就是年轻,这就是一腔热血之下的冲动!

相信在往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得为此付出代价!

新宁州,州衙

午后的州衙后院,知州的书房内。

许山海倚在书案后的圈椅中,手中拿着一卷书,认真的看着。

繁体字、没有任何标点符号、自右及左、由上往下的排版方式让他很不习惯。作为一个穿越而来的人,他此时手中的书,不由得他不认真细致的读。

许多笔画繁复的字,他只能从字形,以及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连猜带蒙的看。

大体上,把一页书上的所有字都弄清楚后,他还要反复的在心中默念几遍,找出最贴切的断句方式。

如此一来,一页书的内容,往往要花上他小半个时辰的时间。

正当他好不容易读完十几页,打算停下来歇会的时候,书房门被韦阿昌悄悄的推开。

“小先生,顺丰号的陈掌柜来了。”看到没有打扰许山海看书,韦阿昌探进半个身子,轻声说道。

“顺丰号?”许山海下意识的反问了一句。

“哦,请他进来吧!”联想到之前,自己略带恶作剧的行为,许山海尴尬的笑了笑。

不一会儿,一身风尘的陈展云,在韦阿昌的带领下,走进了书房。

“见过小先生!”刚进门,陈展云便朝许山海作揖。

“陈老板,不必多礼,来来来~~~坐下说话!”许山海起身,从书案后迎了上来。

“恭喜小先生,恭喜林将军!这么快便拿下了州城,可喜可贺!”陈展云满脸笑容的又冲许山海拱了拱手。

“拿下州城,是三哥的功劳,我未曾参与,陈老板谬赞了!”许山海摆了摆手,不以为意的说道。

“展云一路过来,都没见着林将军,不然一定要向他好生恭喜一番。”

“三哥有事外出,这两日不在城中,不知陈老板有何要事?”关于林宗泽等人的去向,许山海不愿多谈,顺势岔开了话题。

“展云本是从南宁府押送货物前去山寨,半路上得知,州城已被林将军、小先生拿下,心中欣喜万分,所以,到了城外便立刻前来拜见。”为了不引人注意,陈展云进城之后,还特意乔装打扮了一番,才敢让手下的伙计与州衙前的守卫通报。

“陈老板有心了!”许山海微笑着点头。

“不知陈老板的新商号,一切可还顺利?”

“有小先生的关照,新商号在南宁府挂了牌匾,眼下已经开始经营!”说罢,陈展云又想起身施礼,却被许山海伸手,按回了椅子上。

“之前那些从山寨拉的东西,最终变现所得三百七十多两银子,加上小先生给的一百两。有了这些本钱,新商号才得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开业,小先生的恩情,形同再造!展云没齿不忘!”从陈展云的眼神中,许山海可以看到他真情。

“顺利便好!顺利便好!那些感激之言,以后就不要再说了。”许山海阻止了陈展云再说下去。

“山寨拉的那些东西,留着是累赘,能变现也是好事。你能把新商号建起来,对我们更是好事,互惠互利,谈不上恩情。”面对着陈展云的真情流露,许山海说话也不藏着掖着。

“对了,小先生,上次交待之事,展云幸不辱命,请小先生过目!”说罢,陈展云从袖中抽出两卷书册,双手递给许山海。

接过陈展云递过来的书册,许山海仔细端详。

两本薄薄的线装书册,每一本估摸着都只有十多二十页。米黄色的纸张,散发出一种混合了油墨与草木特有的香气。

最上一面一本,封面上《新编对相四言》几个繁体大字,右下方几个小字“祝氏藐园”。1另一本则是《兔园册》

翻开封面,映入眼帘的是六列方格,每列八个方格,每个方格中都印有一个馆阁体大字,在每个字相邻的方格中,都画有与汉字相对应的图案。

书册中汉字,均以大自然和日常生活的物品为内容,由简至繁,配以一旁的图案,简单明了。

“这两册,皆为孩童蒙学之物,展云找遍南宁府,这个版本最为精良,不知可合小先生所需?”看到许山海细细翻看,久未出声,陈展云小心翼翼的问道。

“甚好!甚好!陈老板费心了!”许山海合上书册,微笑着不停点头。

在没见到书册前,许山海心中默认,陈展云找来的会是《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之类的启蒙读物。

但是,翻看之后,这种图文并茂的编辑方式赞赏有加,他没有想到,在当下,居然会有如此通俗易学的启蒙读物。

因为,在他的记忆中,后世之人,一说到古代的启蒙读物,就只有“三、百、千”2,最多再加上《增广贤文》、《弟子规》、《声律启蒙》。

山寨

后山山腰,洞口旁,一袭蓝布长裙的沈南秋,坐在树荫下,全神贯注的纳着鞋底。

虽然太阳已经偏西,山中的气温不算高,不时还有阵阵山风吹过,但是,沈南秋的鼻尖上还是蒙上了一层细细的汗珠。

一旁的石头上,整齐的摆放着两双未完工的的鞋面和鞋底,灰色的鞋面、黑色的鞋底。无论从颜色、尺码上看都不像是女孩子的鞋。

沿着鞋底边缘,沈南秋好不容易缝完一圈,抬起头,轻舒一口气,抬手,擦了擦鼻尖上的汗珠,之后又拿起另一只鞋底,摆在一起,眯着眼比较起来。

两只鞋底,在沈南秋的手中,不停地变换角度对比了好一会儿。

忽然,她像是想起了什么,轻叹一声,放下了手中的鞋底,一只手支着下巴,朝山下望去。

眼前一条蜿蜒的小路,顺着山势可直抵山脚的溪河,小路在快到山底的一个缓坡,分出一条岔路,通向坡上的几座大屋,以及何一手的救伤所。

溪河边的几座草棚,那里原本是打铁坊,只要睁开眼,沈南秋都能听到远处传来铁器的敲击声。

可是,自从小先生哥哥带人拿下了几十里外的一座铁窑,没过几日,打铁坊就搬了过去,沈南秋便再也听不到那有节奏的声音。

“嘿!”一只手轻轻的拍在沈南秋肩头,把陷入沉思的她,吓得发出一声尖叫。

“该死的金枝,你想吓死我啊?”待回头看清身后人,沈南秋嗔怪道。

“你发什么呆呢?”金枝提了提裙摆,挨着沈南秋身边坐下。

沈南秋脸上的慌乱神色一闪而过,赶紧拿起手边的鞋底,说道:“我没发呆,我在给先生哥哥纳鞋底。”

“我看你是在想小先生了吧?”金枝抿嘴轻笑,打趣道。

两人天天都待在一起,刚才沈南秋慌乱的表情和闪躲的眼神,自然瞒不过金枝。

“哪有?我分明是在纳鞋底,金枝休要胡说!”被金枝一番打趣,被看穿心底的沈南秋有些恼羞成怒,赶忙辩解。

“小先生也真是的,说是带人去铁窑,现在铁窑占下了,也不见回来。”终究是好姐妹,金枝肯定要与沈南秋站在一起。

“我听人说,先生哥哥拿下铁窑之后,被林大哥叫去了州城。”听得金枝言语中对许山海的不满,沈南秋赶忙替他辩解起来。

“说到小先生,我在救伤所听到好几个人,在背地里夸他呢。”金枝像是想到了什么。

自打那次,在许山海半命令半鼓励下,给土兵缝伤口之后,何一手就把金枝当做了救伤所的人,几乎每天都派人把她叫去,不是给伤员缝合伤口,就是让她帮忙给伤员清理伤口、换药。

“他们都说了些什么,你快说来听听!”听到有人议论许山海,沈南秋顿时来了精神。

“他们说,小先生文武双全,不但满肚子学问,还救过林爷、王叔他们的命,并且,之前几次官府来围剿,也全仗着小先生的谋略方才取胜。”在金枝的口中,对林宗泽、王恩祖等人的称呼乱作一团,幸好两人天天在一起,沈南秋才能明白他说的是谁。

“是啊,我听林大哥说过,那个害了我哥哥性命的巡检,就是被他事先让人埋的火药炸死的。”想到自己惨死的亲哥,沈南秋的神情不由得低落起来。

“你不知道,最早的一次,林爷他们被一伙山贼制住,是小先生孤身一人,把他们救下。巡检那次,也是他用计,炸死炸伤一片官府的人,前些日子就更不用说了,如果不是他带人劫了官军大营,我们早就成了刀下鬼。”金枝把从救伤所听来的事,一件一件的细数给沈南秋。

“所以,现在队伍中,很多人都在说,小先生是天上神仙下凡,如果没有他,队伍早早就垮了,哪还有今日?”说到后半句,金枝音调一变,不知道是模仿了谁的语气。

“那是自然,我先生哥哥岂是凡人?”得知别人对许山海的评价如此之高,沈南秋不由得一阵欣喜,语气中满满的傲娇。

“只是不知道他啥时候回来,不要有什么意外才好……”说完,沈南秋又不禁的轻叹一声。

1《新编对相四言》:元代佚名编着的一本孩童启蒙读物,正文起于“天云雨,日月星斗”,止于“牡丹芙蓉,斗笤帚”,皆四字为句,共三百八十八字,三百零八副图。所谓“对相”,即每字或每词附图对刻与行次,有图文对照之意,类似于今日《看图识字》

2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