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黄帝悠悠然开口,仿佛是在古树下与老友品茗论道:“嘿,岐伯老兄,你可曾留意到,那人体内的络脉显现时,颜色五花八门,青的、黄的、红的、白的、黑的,就像是大自然的调色盘一样,各不相同。这背后,到底藏着啥玄机呢?”

岐伯闻言,哈哈一笑,那笑声里满是智者的从容与风趣:“哎呀,黄帝陛下,您这问题可真是问到点子上了!要知道,咱们人体的经络系统,那可是大自然的杰作,精妙绝伦。经脉嘛,就像是高速公路,有着固定的路线和速度,它们的颜色相对稳定,代表着气血运行的基本状态。而络脉呢,就像是那些错综复杂的小巷、胡同,四通八达,变化多端,它们的颜色就随着气血的盛衰、脏腑的寒热、情绪的波动而变幻莫测了。”

黄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好奇:“哦?这么说来,这络脉的颜色还能当成身体的晴雨表了?”

岐伯点头如捣蒜,继续说道:“正是如此!您看那青色,多半是肝气不舒,就像春天的树叶还没完全舒展,憋着一股劲儿呢。这时候,咱们就得考虑是不是得给肝来个‘疏肝解郁’的小按摩,比如揉揉太冲穴,那位置就在脚背上,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那条缝儿往上推,推到一个凹陷处就是了。按一按,让肝气顺畅起来,青色自然就淡了。”

“再来说说黄色,”岐伯话锋一转,“黄色往往和脾胃有关,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它们要是怠工了,气血不足,脸色就容易发黄。这时候,咱们得想办法给脾胃加点油,比如炖点黄芪红枣鸡汤,黄芪补气,红枣养血,鸡肉健脾,三者合一,简直就是脾胃的超级能量包!哦对了,说到穴位,足三里可是脾胃的保健大穴,每天按一按,脾胃好,气色自然佳。”

“红色嘛,”岐伯笑眯眯地接着说,“红色代表火热,有时候是热血沸腾,有时候也可能是上火了。比如心火旺盛,脸上就容易泛红。这时候,得给心火降降温,喝点莲子心茶就是不错的选择,清心火,还不伤身。穴位上,可以试试少府穴,它就在手掌上,握拳时小指指尖所对的位置,按一按,心火自然就熄了。”

“白色呢,”岐伯话锋又转,“白色常常和肺有关,肺主气,如果肺气不足,脸色就容易苍白。这时候,咱们得补补肺气,比如用黄芪、党参泡水喝,都是补肺的好东西。穴位上,可以揉揉肺俞穴,它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让肺气充足起来,脸色自然红润有光泽。”

“再说说黑色,”岐伯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黑色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它往往和肾虚有关。肾为先天之本,肾精不足,脸色就容易发黑。这时候,得好好补肾,比如黑芝麻、黑豆、核桃都是补肾的佳品。穴位上,肾俞穴可不能错过,它也在背部,和肺俞穴是邻居,不过是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每天热敷或按摩这个穴位,肾好了,人自然就精神焕发了。”

黄帝又问:“老岐,能给我谈谈五脏经脉颜色蕴含的学问吗?”

岐伯笑了笑,说:陛下,且听我慢慢道来!心,那绝对是热情的火焰红。想象一下,当你心中充满爱与激情时,是不是感觉整个人都暖洋洋的,仿佛有团火在心中燃烧?没错,这团火,就是心的本色——赤色。在中医看来,心主血脉,它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面色的红润与否。所以啊,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不仅心态要年轻,身体也要跟得上,这样才能面若桃花,红光满面。

再来说说肺,它是纯洁的云朵白。肺,就像是天空中的云朵,轻盈而纯净。它负责呼吸,吸入清气,排出浊气,维持着人体的气机畅通。想象一下,如果肺部出了问题,就像天空被雾霾笼罩,人的脸色也会变得暗淡无光。所以,保护肺,就是守护我们身体的蓝天白云,让每一次呼吸都清新自然。

肝,则是生机勃勃的青翠绿。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树木抽出嫩绿的新芽,这不就是肝的象征吗?肝主疏泄,喜欢条达而恶抑郁。它就像是大自然中的一股生机勃勃的力量,推动着气血在全身流畅无阻。如果肝气郁结,就像春天里缺少了雨水,万物生长受阻,人的脸色也会变得青黄不接,失去了那份应有的活力。

脾,则是温暖的黄土黄。脾,被誉为“后天之本”,它就像是大地上那肥沃的黄土,滋养着万物生长。脾主运化,负责将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如果脾的功能强健,人就会面色黄润,气血充足;反之,则会面黄肌瘦,营养不良。所以,想要拥有好气色,别忘了照顾好你的“黄土地”哦!

肾,则是深邃的夜空黑。肾藏精,主水,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所在。它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虽然深藏不露,却无时无刻不在为身体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能量。肾好的人,头发乌黑亮泽,精神饱满;肾若虚了,则会出现黑眼圈、腰膝酸软等症状。所以啊,保护肾,就是守护我们身体的“能量源泉”。

说到这里,您可能会问:“这跟现代穴位、方剂、脉象有啥关系?”嘿,别急,我这就给您一一道来。

您知道吗?中医的穴位就像是人体的秘密开关,每个穴位都对应着不同的脏腑和经络。比如,我们常说的“太渊穴”,它就位于手腕部,是肺经的原穴。按摩这个穴位,就像给肺部做了一次深呼吸,能帮助我们缓解咳嗽、气喘等症状。再比如“足三里穴”,它是胃经的合穴,也是养生保健的要穴。常按此穴,能健脾和胃,增强身体免疫力,让您吃得香、睡得好、身体棒!

说到方剂,那可是中医的精髓之一。比如“四君子汤”,它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专门用来治疗脾胃虚弱、面色萎黄等症状。这方子就像是一个小团队,每个成员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共同为身体的健康保驾护航。不过,现代人在使用时,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量,比如人参可能会用党参或太子参替代,以适应不同人群的体质需求。

脉象,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的脉象,反映着不同的身体状况。比如“浮脉”,就像水面上的浮萍,轻轻一按就能感受到,通常表示外感风寒;而“沉脉”,则像石头沉入水底,需要用力按压才能察觉,多见于里证或虚寒证。中医大夫通过把脉,就像是在和患者的身体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从而准确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黄帝有一天突发奇想,问起了身边的医学大神岐伯:“嘿,岐伯兄,你说这络脉里的阴阳之分,是不是也跟咱们的正经(十二经脉)一样,有着固定的规律可循呢?”

岐伯一听,微微一笑,那笑容里仿佛藏着千年的智慧与风趣,他慢悠悠地说:“黄帝啊,您这问题问得真有水平!阴络嘛,它的颜色变化确实和所属的正经相呼应,就像是忠诚的卫士,颜色深浅、光泽度都跟着正经大哥走。但阳络就不同了,它可是个活泼的小家伙,颜色变化那叫一个‘无常’啊,就像是四季的衣裳,随着春风、夏雨、秋叶、冬雪,不停地在变换着色彩,应和着大自然的节奏。”

接下来,咱们再聊聊这“应其经”和“变无常”背后的科学道理。在中医的世界里,经络系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而络脉作为经络的分支,更是遍布全身,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将营养和能量输送到每一个角落。阴络之所以“应其经”,是因为它们与所属的正经在气血属性上保持一致,共同维持着身体的平衡与和谐。而阳络之所以“变无常”,则是因为它们更多地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季节、气候、情绪等,这些变化都会通过阳络反映到人体上,提醒我们要顺应自然,调整身心。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句,中医的智慧就在于这种“天人合一”的理念,它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所以,想要保持健康,不仅要关注身体内部的平衡,还要学会与外界环境和谐相处。

比如,针对阳络“变无常”的特点,可以设计一些能够随季节变化而调整成分的方剂,比如春季加入一些疏肝解郁的花草,夏季则添加一些清热解暑的草药,秋季则注重润肺生津,冬季则强调温补阳气。这样的方剂,不仅能够治疗疾病,更能够帮助人体适应自然的变化,达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话说啊,在很久很久以前,咱们的老祖宗就发现了自然界的奥秘与人体健康的微妙联系。他们说:“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这话听着玄乎,其实道理简单得很,就像咱们冬天穿少了冻得脸发青,夏天晒多了皮肤就泛红一样。

“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想象一下,如果你大冬天的穿着短袖短裤在雪地里狂奔(虽然不推荐这么做),回来一看,哎哟喂,脸色铁青,嘴唇发紫,这就是“凝泣”了。为啥?因为寒气一多,身体里的血液啊、水分啊,都变得懒洋洋的,流动得慢了,就像冬天的河流结冰一样,皮肤上的颜色也就跟着暗淡下来,青一块黑一块的。这时候,老祖宗就告诉你,得注意保暖啦,喝点热姜茶,泡泡脚,让身体暖和起来,那脸色自然就红润有光泽了。

“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反过来,夏天烈日炎炎,你如果不做好防晒,晒得跟个熟透的番茄似的,那就是“淖泽”了。淖泽嘛,就是皮肤被热气蒸腾得湿润又光亮,颜色也变成了黄红色。这时候,别急着去美容院做美白,先给自己来个清凉降温的小仪式:喝杯绿豆汤,吃点西瓜,再找个阴凉地儿躲躲,让身体自然恢复平衡,那肤色自然会慢慢回归自然美。

“此皆常色,谓之无病”——老祖宗说了,这些因季节、环境变化而出现的正常肤色变化,都是身体的自然反应,没啥大毛病。咱们只要顺应自然,合理调养,就能保持身体健康,面色红润有光泽。

“五色具见者,谓之寒热”——但如果你发现一个人脸上五颜六色,青一块紫一块,黄一块红一块的,那就得注意了,这可能是身体在告诉你:“嘿,哥们儿\/姐们儿,我里面冷热不均啦!”这时候,就得找专业医生看看,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得及时调理才行。

黄帝听了这番解释,频频点头,心想:“哟呵,这道理还挺简单明了的嘛!”咱们现代人听了,也应该会心一笑,原来古人的智慧如此贴近生活,如此实用。

你知道吗?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一个小宇宙,里面藏着无数的秘密和平衡。就像自然界的四季更迭,我们的身体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寒热、湿燥的微妙调整。所以,当我们感觉不舒服时,不妨先停下来,观察一下自己的身体,是不是哪里“失衡”了?

比如,你发现自己最近总是手脚冰凉,脸色苍白,那可能就是寒气太重了。这时候,你可以尝试一些简单的驱寒方法:比如喝点姜茶或者红枣桂圆汤,这些都是暖身的好帮手;再比如,晚上用热水泡泡脚,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从脚底暖起来。

相反,如果你发现自己最近总是口干舌燥,容易上火,那可能是热气太盛了。这时候,你可以多吃点清淡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再或者,泡杯菊花茶或者绿茶来清清火,让身体回归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