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简介

蒙恬,姬姓,蒙氏,名恬,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秦国将领和军事家。他出生于武将世家,自幼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胸怀大志,且天资聪明,逐渐培养出了极高的军事素养。蒙恬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奉命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并主持修筑了万里长城和直道,对保卫秦朝边境安全、促进中原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他的忠诚和才能却最终未能逃过政治斗争的漩涡,被秦二世和赵高等人冤杀。

二、人物生平

1. 将门之后

蒙恬的祖籍是齐国蒙山,故里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联城乡边家城子村。蒙氏家族世代为将,其祖父蒙骜在战国时期投靠秦昭王,领军攻打韩、赵等国,累官至“上卿”。父亲蒙武也是秦国的名将,曾任秦内史,与王翦联手灭掉了楚国。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蒙恬自幼便胸怀大志,立志要冲锋陷阵,报效国家。他天资聪颖,熟读兵书,逐渐培养出了较高的军事素养。

2. 伐楚建功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二十二年),蒙恬与李信分兵伐楚。两路秦军共计二十万人,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楚军。然而,在随后的战斗中,李信军因昌平君的反叛而遭受重创,蒙恬军也不得不撤军。尽管此次伐楚之战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目标,但蒙恬的军事才能已经得到了初步展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被封为将军,攻打齐国。他凭借出色的指挥才能,成功破齐,因功被拜为内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这一职位不仅是对他军事才能的认可,也标志着他开始涉足政治领域。

3. 抵御匈奴

秦国兼并天下后,北方的匈奴成为了一大威胁。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三十二年),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他收复了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并在此地设置了三十四县,迁徙人民充实边县。随后,他又渡过黄河,占据阳山,进一步巩固了边防。

为了更有效地抵御匈奴的侵扰,蒙恬主持修筑了万里长城。这条长城西起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逶迤万余里。长城的修筑充分利用了地形天险,设置了多处要塞,有力地遏制了匈奴的南进。此外,蒙恬还受命为秦始皇巡游天下开直道,从九原郡(今内蒙包头市西南)直达甘泉宫,全长一千八百里。尽管直道因工程难度巨大而未能完全竣工,但它对加强北方边防、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在驻守上郡的十多年里,蒙恬威震匈奴,使得匈奴不敢轻易南犯。秦始皇对蒙恬非常尊宠和信任,经常让他参与朝政大事的决策。同时,蒙恬的弟弟蒙毅也深受秦始皇宠信,官至上卿,兄弟二人一时成为秦朝政坛上的风云人物。

4. 惨遭冤杀

然而,蒙恬的忠诚和才能却并未能让他逃过政治斗争的漩涡。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冬,秦始皇在游会稽途中患病去世。赵高担心扶苏继位后蒙恬得到重用对自己不利,便扣住遗诏不发,与胡亥密谋篡夺帝位。他们假造遗诏指责扶苏和蒙恬有罪并赐其自尽。扶苏自杀后,蒙恬内心疑虑请求复诉但被囚禁于阳周。

胡亥杀死扶苏后本想释放蒙恬但赵高深恐蒙氏再次得势对己不利执意要消灭蒙氏。他散布谣言称蒙毅曾在始皇面前毁谤胡亥导致胡亥囚禁并杀死了蒙毅。随后秦二世又派人前往阳周去杀蒙恬。面对使者蒙恬慷慨陈词表示自己虽有权力背叛但不愿辱没先人的教诲和忘记先主的恩情最终吞药自杀。

三、主要成就

1. 北逐匈奴收复失地

蒙恬北击匈奴是秦朝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他率领三十万大军成功收复了河南地并在此地设置了多个县份迁徙人民充实边县。这一行动不仅削弱了匈奴的实力还巩固了秦朝的边防为中原地区的和平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2. 主持修筑万里长城

蒙恬主持修筑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勤劳和智慧的伟大象征。这条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逶迤万余里充分利用了地形天险设置了多处要塞有效地遏制了匈奴的南进。长城的修筑不仅加强了边防还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北方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开通直道加强交通

蒙恬受命为秦始皇巡游天下开直道从九原郡直达甘泉宫全长一千八百里。尽管直道因工程难度巨大而未能完全竣工但它对加强北方边防、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直道的开通使得军队和物资的调动更加便捷有力地支持了秦朝的边疆防御和统治。

4. 改良毛笔贡献文化

传说蒙恬在作战期间改良了毛笔的制作工艺。他利用兔毛等材质制作出了更加顺滑易用的毛笔使得书写更加流畅和方便。这一改良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毛笔成为了中国古代书写工具的代表之一。

四、轶事典故

1. 造笔传说

相传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带兵在外作战时定期写战报呈送秦始皇。当时人们用竹签写字很不方便蘸了墨没写几下又要蘸。一天蒙恬打猎时看见一只兔子的尾巴在地上拖出了血迹心中不由来了灵感。他立刻剪下一些兔尾毛插在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然而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效果并不理想。蒙恬又试了几次还是不行于是随手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石坑里。有一天他无意中看见了那支被自己扔掉的毛笔捡起来后发现湿漉漉的兔毛变得更白了。他将兔毛笔往墨盘里一蘸兔尾竟变得非常“听话”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原来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的油脂去掉了变得柔顺起来。这就是毛笔的来历。

尽管出土的文物已经证明毛笔在蒙恬之前就已经存在但蒙恬作为毛笔制作工艺的改良者其贡献仍然不可磨灭。他制作的毛笔精于前人对毛笔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造筝传说

汉代应劭着《风俗通》记载:“仅按《礼乐记》,(筝)五弦筑身也。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后人根据这段文字又有如下说法:“古筝五弦施于竹如筑。秦蒙恬改为十二弦变形如瑟易竹以木唐以后加十三弦。”然而西晋傅玄在《筝赋》序中驳斥了这种说法认为筝并非蒙恬所造。尽管《史记·蒙恬列传》中并没有蒙恬造筝的记载但这一传说仍然流传甚广反映了人们对蒙恬多才多艺的敬仰和赞美。

3. 精修秦道

蒙恬在打败匈奴、拒敌千里之后继续坚守边陲。他根据“用险制塞”的战术调动几十万军队和百姓修筑长城将战国时秦、赵、燕三国的防护城墙连接起来并重新加以整修和加固。这一壮举不仅加强了边防还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北方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蒙恬还派人马从秦国都城咸阳到九原修筑了宽阔的直道克服了九原交通闭塞的困境对调动军队、运送粮草器械物资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五、后世纪念

1. 故里纪念

蒙恬故里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联城乡。这里地处三县交界之地风景秀丽人文荟萃。为了纪念蒙恬这位历史名人蒙阴县人民政府在联城乡树立了“蒙恬故里碑”并在县城修建了“将军亭”。这些纪念设施不仅让人们缅怀蒙恬的丰功伟绩还促进了当地文化旅游的发展。

2. 雕像树立

2000年临沂市人民政府在临沂广场为蒙恬树立了一座雕像。这座雕像高大威猛栩栩如生展现了蒙恬作为一代名将的英勇形象。蒙恬被列为临沂“十大历史名人”之一成为当地人民引以为豪的文化符号。

3. 文化传承

蒙恬的故事和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讲述蒙恬的英勇事迹和传奇故事传承和弘扬了忠诚、勇敢、智慧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蒙恬作为毛笔制作工艺的改良者也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蒙恬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出身于武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为秦朝的统一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他的忠诚和才能却最终未能逃过政治斗争的漩涡被冤杀于阳周。尽管如此蒙恬的历史功绩和文化贡献仍然被后人铭记和传承。他作为一代名将的英勇形象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