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中军大帐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三人凝重的面庞。

史文恭将地图平铺在案几上,手指在地图上划过,说道:

“如今吴玠大军驻扎在永年县,我们必须主动出击。阳河平原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又是洺州的中心之处,距离永年县和平恩县大致相同,是决战的绝佳之地。”

李助点了点头,沉思片刻后说:

“吴玠的边军训练有素,战斗力不容小觑。我们虽然士气高昂,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许贯忠则皱着眉头,分析道:

“我们可以先发制人,发出战书,约定在阳河平原决战,打乱他们的部署。”

三人商议良久,最终决定发出战书,与吴玠相约在阳河平原一决雌雄。

史文恭亲自提笔,写下战书,言辞激昂,尽显挑战之意。

战书送出后,史文恭便开始着手准备决战事宜。

他命令士兵们加固营寨,打造兵器,储备粮草,同时加强对士兵的训练,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阳河平原,位于阳河附近,广袤无垠的平原上,枯黄的野草在风中摇曳。

这里地势平坦,没有任何遮挡,视野极为开阔。

远处,阳河如同一条银色的丝带,蜿蜒流过。

河面上波光粼粼,偶尔有几只水鸟飞过,发出清脆的叫声。

这里不仅是洺州的中心之处,更是兵家必争之地。

史文恭站在平恩县的城墙上,望着远处的阳河平原,心中感慨万千。

他在心底早就想和这大宋最后的底气——十万边军,好好较量一番,看看这传说中的边军实力到底如何。

对于边军统帅吴玠,史文恭前世也有所听闻。

吴玠在历史的长河中,真正出彩的时期是在南宋,他率领宋军对抗金国,取得了和尚原之战和仙人关之战的胜利,名垂青史。

如今,自己即将与这样一位名将对决,史文恭心中既有兴奋,又有一丝紧张。

在等待吴玠回应的日子里,史文恭每天都会到军营中巡视,鼓舞士兵们的士气。

他看着士兵们整齐的队列,听着他们响亮的口号,心中充满了信心。

他知道,这将是一场艰苦的战斗,但他有决心带领自己的军队取得胜利。

吴玠在前世的历史中,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逐渐成为南宋抗金的中流砥柱。

他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在风雨飘摇的南宋边境,守护着南宋半壁江山。

吴玠用兵如神,尤其擅长依据地形特点制定精妙的战略战术。

在与金兵的交锋中,他敏锐地察觉到山地、险关等地形的优势,巧妙利用这些天然屏障,成功抵御了金兵骑兵如潮水般的冲击。

每次战斗,他总能精确地分析战场形势,如同一位高超的棋手,每一步都恰到好处,让金兵在复杂的地形中寸步难行,损失惨重。

不仅如此,吴玠深知军队训练和纪律的重要性。

他对待士兵如同严师,要求极为严格。在他的训练下,所部将士作战勇猛,纪律严明,宛如一把锋利的宝剑,随时可以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无论是在艰苦的长途行军中,还是在激烈残酷的战斗中,士兵们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纪律性和战斗力。

他们的英勇表现,为南宋政权的稳定和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

吴玠也因此声名远扬,成为南宋初期着名的抗金将领,在南宋抗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军事成就,不仅保卫了川陕地区的安全,如同坚固的盾牌,挡住了敌人的进攻,也为南宋朝廷在江南的统治提供了有力保障,使得南宋在风雨中能够站稳脚跟。

然而,这一切辉煌都存在于历史的记载之中。

如今,吴玠年仅29岁,正处于意气风发的年纪。

此时的他,虽尚未取得日后那些震古烁今的功绩,但在与西夏的交战中,已然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凭借亮眼的表现崭露头角。

按理说,刘光世无论是资历还是战功,都在吴玠之上。

但世事无常,如今刘光世却沦为了吴玠的副将。

究其原因,与刘光世在江南的军事行动中遭遇挫折密切相关。

江南一战,刘光世的军队遭遇了重重困难,损失惨重,士气低落。

而吴玠则在此时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冷静的指挥,赢得了上级的信任和赞誉,从而取代刘光世,成为军队的主将。

尽管吴玠年轻,但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已然让众人刮目相看,不可小觑。

史文恭为了发起这场对决,送出战书的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情报司的身上。

永年县外,秋风如同猛兽般肆意地吹刮着,卷起地上的尘土和落叶,漫天飞舞。

此时正值战时,往日热闹的官道上冷冷清清,只有一道身影骑着战马疾驰而来。

马背上的男子样貌俊俏,身形挺拔,身高七尺左右。

他身着轻便的黑色劲装,腰间佩着一把锋利的匕首,身后背着一个包裹,在秋风中如同离弦之箭般向着永年县奔去。

当他策马来到永年县外时,眼前的永年县宛如一座戒备森严的堡垒。

高耸的城墙威严耸立,城墙上巡逻的士兵如同警惕的老鹰,目光扫视着四周。

城门口,厚重的城门紧闭,几个士兵手持长枪,严阵以待。

远远望见有人策马而来,城头之上,一名将领迅速弯弓搭箭,箭头稳稳地瞄准了来人,同时对着城下高声喝道:

“城下止步!来者何人!意欲何为!!!”

声音如同洪钟,在空旷的原野上回荡。

面对这紧张的气氛,马背上的男子却一脸淡然,没有丝毫的慌乱。

他缓缓勒住缰绳,停下战马,抬头看了看城墙上的将领,眼神平静而自信。

随后,他不紧不慢地伸手从身后的包裹内拿出一封信件,对着城头的将领用力摇晃了几下,接着高声回应道:

“大梁信使!奉我家梁王之命,前来向吴将军下出战书!!!”

此言一出,城头的将领眉头不禁一挑,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显然,眼前的这一幕超出了他的意料。

他本以为在这战乱时期,来者要么是敌人的探子,要么是遭遇战乱的流民,却没想到是来下战书的信使。

秋风卷着枯黄的落叶,在永年县城头盘旋。

守城将士的甲胄在夕阳下泛着冷光,弓弦紧绷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刺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