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冯唐率领的大军如同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接连攻克汝宁、归德、卫辉三府。
战场上,军旗猎猎作响,刀光剑影中,敌军节节败退,冯唐的将士们以无畏的勇气和卓越的战术,书写着胜利的篇章。
这一个月的征战,可谓是马不停蹄。从一场战斗到另一场战斗,士兵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不断前行。
每一次冲锋,每一次厮杀,都耗尽了他们的体力与精力。
如今,虽然胜利的喜悦弥漫在整个军队,但疲惫也如同阴影一般,笼罩着每一个儿郎。
冯唐骑在高头大马上,望着麾下那些满脸疲惫却依旧眼神坚毅的士兵,心中满是感慨与怜惜。
他深知,这些士兵是这场战争胜利的基石,是帝国的脊梁。然而,此刻他们急需休整。
经过一番思索,冯唐大手一挥,下达了命令:“将大营迁至汝宁府境内,让兄弟们好好休整一番!”
随着命令的传达,大军缓缓向汝宁府进发。一路上,士兵们步伐虽显沉重,但纪律依旧严明。
到达汝宁府后,营帐迅速搭建起来,军医们开始为受伤的士兵诊治,伙夫们忙着生火做饭,整个大营逐渐恢复了生机。
与此同时,冯唐坐在营帐内,眉头紧锁。他深知,战争还未结束,想要进一步扩大战果,军队需要补充新鲜血液,钱粮也必须充足。
于是,他铺开纸张,蘸饱笔墨,将此次战役的详细情况以及军队面临的需求一一写在战报上,着重提出希望能自行招募兵士钱粮,
以保障后续作战的顺利进行。写罢,他仔细地将战报装入信封,选派了一名精锐的信使,命其快马加鞭送往京城。
………
在京城那金碧辉煌的宫殿中,昌隆帝正坐在龙椅上,审阅着各地呈上的奏章。
太监总管戴权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殿内,手中高举着一份战报,高声喊道:“陛下,前方加急战报!”
昌隆帝微微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期待,他放下手中的奏章,说道:“呈上来!”戴权赶忙上前,将战报递到昌隆帝手中。
昌隆帝迫不及待地打开战报,目光迅速扫过字里行间。
看着看着,他的脸上渐渐露出惊喜之色,不禁拍案而起,大声赞道:“好!好一个冯唐!竟能如此迅速地连下三府,实在是朕的得力战将!”
然而,当看到冯唐在战报中提出的请求时,昌隆帝陷入了沉思。他缓缓走下龙椅,在大殿中来回踱步。
此时,一旁的林荀大人上前一步,躬身问道:“陛下,可是冯将军的请求让您有所顾虑?”
昌隆帝微微点头,说道:“林爱卿,冯唐请求自行招募四万大军并自行征粮,此事虽能解他燃眉之急,可朕也担心会引发诸多问题啊。”
林大人思索片刻,说道:“陛下,冯将军久经沙场,忠诚可靠。如今前方战事吃紧,若不满足他的请求,恐怕会影响后续作战。
况且,冯将军在当地招募兵士,可利用熟悉地形之便,更快形成战斗力。至于征粮,只要加以监管,制定明确的规则,想必不会出现大乱子。”
昌隆帝停下脚步,目光坚定地说道:“林爱卿所言有理。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朕若连这点信任都没有,又怎能让将士们为朕效命?”
说罢,昌隆帝回到龙椅上,大声吩咐道:“拟旨!朕准冯唐再招募四万大军,可自行征粮。命他务必尽快整军备战,扩大战果,早日平定叛乱!”
戴权立刻应道:“遵旨!”随后,匆匆去安排拟旨之事。
没过多久,圣旨便以八百里加急送往汝宁府。当信使将圣旨交到冯唐手中时,大营内一片欢呼。
冯唐躬身接旨,眼中满是感激与坚定。他深知,这是昌隆帝对自己的信任,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陛下如此信任末将,末将定不辜负陛下的期望!”冯唐站起身来,对着京城的方向抱拳行礼,随后转身面向麾下将士,大声说道:“儿郎们,陛下恩准我们招募新军、征粮备战。我们定要养精蓄锐,等新军一到,便再次出击,为陛下、为大周平乱!”
“愿为陛下效命!愿为将军效命!”士兵们的呼喊声震耳欲聋,响彻在汝宁府的上空。在这欢呼声中,
冯唐看到了军队的士气与希望,他坚信,在陛下的支持下,在全体将士的努力下,这场战争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
………
江南大地上,局势波谲云诡。当冯唐在北方战场势如破竹之时,
南直隶方面,牛继宗率领的大军也在紧张地与吴王陈德定对峙。
牛继宗帐下,谋士如云,但面对陈德定坚固的防线,众人一时也无良策。
就在这时,牛继宗想起了临行前林如海交给他的锦囊妙计。他赶忙打开锦囊,只见上面寥寥数语,却让他眼前一亮。
林如海的计策,乃是利用江南复杂的水系与陈德定内部的矛盾,来一场釜底抽薪的奇袭。
苏州府,水网纵横交错,这既是防御的天然屏障,也是可利用的弱点。牛继宗依计行事,首先派出细作,深入苏州府城,四处散布谣言,称陈德定在金陵府战事不利,即将放弃苏州府,
要将城中的财富和粮草运往后方。这谣言如同一颗颗种子,在陈德定的军队和城中百姓心中种下了猜疑的根。
与此同时,牛继宗暗中调集精锐水军,趁着夜色,沿着错综复杂的河道,悄然向苏州府逼近。
这些水军将士,个个熟悉水性,在大将尉迟迥的带领下他们乘坐着轻便的快船,
在夜幕的掩护下,如鬼魅般穿梭在河道之间。
而在金陵府,牛继宗同样布下了棋子。他买通了陈德定麾下一名重要将领苟富贵,许以重金和高官厚禄,让其在关键时刻倒戈。
这苟富贵平日里就对陈德定的独断专行心怀不满,如今见有如此诱人的条件,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当苏州府城中人心惶惶之时,牛继宗的水军已悄然抵达苏州府城下。一声令下,火箭齐发,瞬间点燃了城门外的防御设施。
与此同时,内应打开了城门,牛继宗的大军如潮水般涌入城中。陈德定的守军本就军心不稳,此刻更是大乱,
纷纷丢盔弃甲,四处逃窜。牛继宗的军队势如破竹,迅速控制了苏州府的各个要害部位。
在金陵府,那名被收买的将领也按计划行事。他趁陈德定在府中议事之时,
突然发动兵变,带领自己的亲信部队冲入府中。陈德定毫无防备,仓促应战,但已无力回天。
牛继宗的大军随后赶到,与内应里应外合,一举攻破金陵府。
这两场战役,让吴王陈德定元气大伤。他的精锐部队损失惨重,粮草辎重也被牛继宗缴获大半。
面对如此惨败,陈德定深知大势已去,不得不考虑退守之地。
按照江南地区的地理分布,陈德定最终选择退守到了宁国府境内。
宁国府地处山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周围群山环绕,只有几条狭窄的山路可供通行,这为陈德定提供了天然的防御屏障。
而且,宁国府在之前的战乱中并未受到太大的破坏,城中尚有一定的粮草储备,能够支撑军队一段时间的消耗。
牛继宗虽然取得了苏州府和金陵府的胜利,但他也深知陈德定在宁国府的防御不可小觑。
因此,他并没有急于追击,而是先稳固在苏州府和金陵府的统治。他安抚城中百姓,恢复商业贸易,让这两座江南重镇逐渐恢复往日的繁荣。
陈德定退入宁国府后,立刻着手加强防御。他命令士兵们在各个山口修筑工事,设置关卡,布置了大量的弓箭手和投石车。
同时,他还派人四处招募流民,补充军队的兵员。然而,经历了这两场大败,他的军队士气低落,
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元气。而且,他深知牛继宗的大军就在不远处虎视眈眈,稍有不慎,就可能再次遭受攻击。
在宁国府的日子里,陈德定时常登上城楼,望着远方,心中满是不甘与无奈。曾经,他妄图凭借苏州府和金陵府的财富与人力,
成就一番霸业。如今,一切都化为泡影。他只能龟缩在这宁国城中,暂时不敢再有大的动作。
牛继宗的这一系列胜利,不仅稳定了南直隶的局势,也为大周朝在江南地区的统治重新奠定了基础。
江南的百姓们,在经历了战乱的动荡后,终于又看到了和平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