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都市言情 > 我是一条小青龙,开局要求上户口 > 第204章 如何低成本地进行空间跳跃(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4章 如何低成本地进行空间跳跃(一)

有没有一种低耗能或者说低成本的空间跳跃方法呢?

答案自然是——有的。

这种低成本的空间跳跃方法就是——穿越虫洞。

对于人类而言,想要穿越虫洞实现空间跳跃,或者说超光速移动,面临三个挑战。

第一个挑战,找到虫洞。

虫洞的概念最早由物理学家路德维希·弗拉姆在1916年提出,随后爱因斯坦和纳森·罗森于1935年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

他们提出的“爱因斯坦-罗森桥”概念,描述了一种通过虫洞连接两个不同时空区域的桥梁。

1957年,物理学家约翰·惠勒首次使用“虫洞”这一术语来描述这种时空结构。

虫洞的理论基础是广义相对论,它允许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存在这样的时空结构。

虫洞可以被视为时空中的一个隧道,其两端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时空位置,这两个位置可能在空间上相隔甚远,甚至可能在时间上也有所不同。

尽管虫洞的概念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科学家们尚未找到虫洞存在的确凿证据。

此外,虫洞的存在还面临着许多理论上的挑战,例如如何维持虫洞的稳定性,以及是否需要某种未知的物质或能量形式来支撑虫洞的结构。

也就是说虫洞目前还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存在,人类目前尚未找到或证明虫洞的存在。

前文我们提到过,物质在进入黑洞之后被转化为了暗物质,然后从平行宇宙的白洞中被喷发出来,这个嫁接黑洞与白洞的通道就是虫洞。

那么在本宇宙范围内也存在虫洞吗?

答案是存在的,但是本宇宙之中,或者说同一纬度的虫洞运行机制与平行宇宙之间的虫洞运行机制是不一样的。

在平行宇宙中,虫洞的入口和出口是黑洞和白洞。

但是在本宇宙中,虫洞的入口和出口却不是黑洞和白洞,而是两个黑洞。

1915年,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改变了我们对引力产生原因的看法。

他认为物质使空间弯曲,移动的物体会沿着这个弯曲空间的曲率移动,这就是重力的产生原因。

虫洞是由时空弯曲形成的,它在宇宙中两个独立的区域之间形成了一个隧道。

隧道进入太空的地方被称为“口”,而虫洞有两个口,由于两个口之间相隔很远,所以虫洞本身被称为“喉咙”。

也就是说如果有两个“洞”,这两个“洞”质量足够大,大到可以把空间上的两个点弯曲到重叠,那么一个虫洞就形成了。

这样的“洞”有没有呢?

有啊,宇宙中有无数个,那就是黑洞。

但是所有的黑洞都能在本宇宙中制造虫洞吗?

当然不可以。

因为两个黑洞想要在物理层面上重叠到一起必须满足一个条件——

那就是两个黑洞弯曲的空间节点恰好重叠在一起。

这种情况在宇宙中非常罕见,因为这需要两个黑洞满足一系列物理条件,其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两个黑洞必须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简单来说就是进出两个黑洞的物质所产生的能量得保持一致。

只有这样两个黑洞在扭曲时空的时候才会在太空中的某一个点实现“对接”。

这种情况在宇宙中太少见了。

如果人类能够发现,意味着人类就找到了空间跳跃点,从而实现两个空间位置的跳跃。

那么人类进行空间跳跃的第二个挑战是什么呢?

答案是,如何维持虫洞。

因为虫洞是由质量无限大的黑洞打通的,这也就意味着想要进入虫洞,必须抵消黑洞的强大引力。

而能够抵消这种强大引力的物质被称作负物质。

负物质是一种特殊的物理概念,指的是具有负质量的物质。

负物质的概念最早由天文学家邦迪在1957年提出,他基于稳恒态宇宙论探讨了负物质追逐正物质的可能性。

这种物质的质量与正常物质相反,例如,如果正常物质的质量为+1 kg,那么负物质的质量则为-1 kg。

科学家们认为,如果负物质存在,它将与正物质产生斥力,而不是引力。

说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能够产生斥力的是什么?

想起宇宙膨胀理论了吗?

宇宙是怎么膨胀的?

是不是就是由于暗能量的“斥力”来推动着宇宙以超光速膨胀的?

所以,所谓的负物质,其实就是暗物质。

只不过是正在进行互动有序运动的暗物质。

简单来说就是当两个黑洞满足能量守恒条件,实现空间折叠重合的时候,黑洞吞噬物质形成的暗能量就会在两个黑洞之间就会进行交互。

此时如果有一艘暗物质组成或者被一层暗物质包裹的飞船进入其中一个黑洞,那么这艘飞船就不会被压扁,而会随着暗能量的交互从另一个黑洞穿越出来。

这就是本宇宙中的空间跳跃。

所以人类进行空间跳跃的第三个挑战就是打造一艘暗物质飞船或者给飞船穿上一层暗物质防护罩。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找到、使用暗物质呢?

宇宙中大约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东西由暗物质和暗能量构成,但至今没人清楚知道这些究竟是什么东西。

然而一台超级计算机也许知道,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大量计算和理论分析,可以对暗物质的物理本质有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首先,就像我们身边的“普通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一样,暗物质也应有其基本组成粒子,但对暗物质的探测已是全世界的科学难题,更不用说组成暗物质的基本粒子。

但利用一台超级计算机可以描绘出形成暗物质的粒子轮廓,2016年第一次有超级计算机预测出轴子(假设存在的粒子,是宇宙中暗物质的最佳候选者)的重量,约为一个电子的100亿分之一。

其次,利用超级计算机对宇宙从大爆炸开始的形成过程进行模拟,或许可以窥探暗物质的由来。

模拟结果显示,宇宙初期聚集在一起的暗物质随着时间的演变可最终形成星系、星团等大型结构。

因此,暗物质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黏胶”,将整个宇宙结构“粘”到一起。

未来需要研究的问题是,暗物质是否充满了整个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