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娶妻一个月,才知岳父朱元璋 > 第370章 渤泥商队归来,发财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70章 渤泥商队归来,发财啦

此外。

水泥路也要远离水域。

至于道路宽度。

由于成本较高,路也不可能太宽。

现阶段,按照标准的十六尺,也就是两匹马车并行即可。

离开工部。

陆知白眯起眼,望着天上的太阳。

日光温暖,普照大地。

朱元璋明显在逐步实施各项改革。

这让他觉得,大明的未来,很有前途!

……

转眼到了十二月。

又快要过年了。

不期然的。

一队来自渤泥国的商船,返回了大明。

这是去年年底派出去的。

一年刚好一个来回。

现在没有市舶司了。

船队到了太仓,当地军卫暂封船上所有货物,送赴京师。

毕竟是皇家和驸马派出去的船队,倒是非常顺利。

此外。

朱元璋派去见黄森屏的使者,也回来了。

使者名叫罗为。

在海外漂泊一年,皮肤变得黝黑。

朱元璋得知消息。

命他速来觐见。

罗为面圣,倒是口齿清晰,讲了一些渤泥国的事。

“黄森屏忠心归附,已接受任命,现为渤泥卫都指挥使!

他愿献上当地华人所筑城池,一共四座,占地数十万亩,如今尽为大明领土!”

说话间,从怀里掏出了黄森屏写给朱元璋的回信。

朱元璋两眼放光,不由得笑了两声。

他红光满面,连连点头:

“不错,你这差事办得漂亮!咱重重有赏!”

于是就赏罗为钞百锭、锦帛四十匹、衣四袭。

罗为行礼谢恩。

朱元璋道:

“好啦,你万里奔波,快下去歇着吧。”

朱元璋展开黄森屏的信,细细阅读起来。

上面用的是都指挥使的印章。

他越看越是高兴。

天上掉馅饼儿!

谁不高兴呢~

最高兴的是,这事没有节外生枝,如之前预想一般,稳步推进。

这让朱元璋感觉很舒服,一切尽在掌控。

朱元璋略作思索,道:

“明日大朝会,应参会的官员,必须前来!”

……

陆知白也收到消息。

有人来到侯府,告知他商队回来了。

顺便还带来账簿和货物清单。

去年,带了丝绸、瓷器去渤泥国。

卖掉之后。

又买了大量的香料。

香料在当地价格不贵,足足装了上百箱。

黄森屏还送了他两条中等大小的商船!

以及一些当地特产。

比如珍珠、玳瑁、珊瑚等珍宝。

陆知白翻看着账簿,嘴角翘到耳根。

他现在在造船、打通商路等方面都有投入。

虽说固定资产一直在增加,但流动资金确实不多了。

真是大旱遇甘霖啊!

最起码,可以过个好年。

话说回来,海外贸易真是令人上瘾啊。

怪不得沿海那些大走私商,为了外贸,宁可成为倭寇……

陆知白又想起,他小时候玩过一个文字游戏,叫做《纵横四海》。

那里也是明朝背景。

现在实际体验一番,感觉非常爽!

朱长乐抱着陆清嵘过来,见陆知白笑容满面,便笑道:

“何事如此开心?”

陆知白接过娃儿,轻柔地捏捏他q弹的小脸蛋,笑道:

“爹爹发财啦~”

陆清嵘睁着黑亮的大眼睛,一脸迷茫的望着他。

这时,小厮通传道:

“老爷,刚才外面有一个御史,带话儿说,明天必须去朝会~”

陆知白嘴角一撇,对陆清嵘说:

“爹爹破财啦~”

朱长乐顿时忍俊不禁:“……”

……

第二天。

大朝会。

朝廷中有不少人,都听说了,昨天有商船靠岸。

至于具体的情况,却没多少人知晓。

于是。

当朱元璋命宦官,说清楚一切的前因后果之后。

几乎文武百官,都露出震撼之色。

大着胆子,抬头望向御座。

紧跟着。

便响起了声声议论。

“我大明,竟已在海外开疆辟土?!”

“这黄森屏,真是一个奇人啊……”

喧闹了一阵子。

几个年老些的大臣,清咳几声。

众臣的议论,渐渐平息。

然后。

大家齐声开始歌功颂德:

“天佑大明,吾皇万岁!”

陆知白在人群之中,实在是忍不住,笑了出来。

朱元璋倒没留意他,看着群臣,神色舒畅。

但他自个儿昨天高兴过了,现在早已冷静。

朱元璋摆手,示意大家安静,而后问道:

“海外之地,前所未有,如何治理,也是一大问题。”

虽说他仍然没有放开海禁的意思。

但是成天的看着那万国舆图,心里惦记着那日不落帝国。

潜移默化之间,朱元璋也能意识到,海洋有多重要!

如今在渤泥多了一块飞地,的确是天佑大明。

这让向来脑回路清奇的朱元璋觉得,这是一个在海外进取的好兆头!

但好是好,问题是太远了,来回就要一年。

如何治理,的确是个问题。

一时间,满朝文武窃窃私语,商议起来。

朱元璋耐心地等着。

过了一会。

兵部的一个老臣,拱手说:

“从汉至唐,皆有交趾郡,若从交趾前往渤泥,自然会近上不少……”

朱元璋哈哈大笑起来。

想起了高丽和倭国。

也有一些大臣侧目,看向那兵部老者。

这一点他们也能想到,但是不敢说出来,会惹事端。

好在朱元璋没有生气,反而眯起眼睛,思索起来。

实话说,这一点,说到他的心坎里了。

安南自古就是中华的领土,若是能将之收回,便可凭此掌控海外……

但问题是。

欲拿交趾,先下云贵!

前方还有许多障碍要清除。

这让朱元璋不禁叹了口气。

他说:

“此法目前不可行。咱觉着,海外那块地方要改名!

再设宣慰司,让当地华人管好自个儿。”

“这宣慰使,自然是由黄森屏担任,同时也兼着都指挥使之职。

朝廷也要派官员进驻,把整套的班子架起来,也要在那边新修水利、劝农桑……”

虽说满朝文武早有预感。

但真的听到这里。

还是不由得菊花一紧,后背发凉!

会派哪些倒霉蛋去万里海外?

啊这。

这一去。

这辈子还有回来的机会吗?

朱元璋接着说道:

“关键还有一点,就是那渤泥国!

渤泥和苏禄等国也是不时的起纷争,却也要防着他们勾结起来,戕害我大明领地。

所以,礼部也要派机敏胆智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