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火车滚滚北上;

火车在海拔300m-500m的高原上行驶,广袤的高原上,大量海拔两千多米的台地;

峭壁高达一千多米,上面竟有瀑布奔泻而下;

蔚为壮观!

“这环境是真美啊,要一直居住在这里,都能多活几年!”

“是啊,就是人太少了!”

他们车厢的前后、下面一层,时不时有人发出尖叫之声。

还有小孩子的一万个为什么!

“呵呵,济川省在济川河北面,有三郡一岛,南面三郡一台地,这里就是台地地区。”

栾大叔作为东道主,开始为两个李姓年轻人介绍情况:

“据三年前进行的第二次人口普查,济川省人口堪堪突破八百万大关;”

“台地这边人口还不足30万,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和河流沿岸。”

“堪堪?”

李秀文微微咋舌,他每到一地都会购买报纸观看。

东面十省,每省人口才两百来万,这北方省份人口这么多吗?!

“不愧是老牌省份,繁荣情况不是我们南方可比的。”

他真庆幸自己出来游历这一趟,不然真成井底之蛙了。

“我们济川省内有大平原、有济川三角洲、有庞大铁矿带,还是海陆交通要道。”

“除云梦省外,在东华王国北方九省一郡中发展最好,旁边同样是山东人的岭东省都赶不上。”

从栾大叔的语气中,已经能听出济川开始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

即使是相较于移民同出一源的岭东省;

他们已有了优越感!

“栾大叔,你们移民过来,光生娃了吧!”

李春语出惊人,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李春小哥,你还真猜对了;当初济川省从黄河灾区移民百万户,近二十年过去,每户至少都多出几个孩子。”

“呃……”

本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还是真事儿。

近二十年,人口增加一倍,年平均人口增长率将近5%;

(pS:满清中期,年平均人口增长率比这个还高;以大夏帝国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医药条件,作者这里保守的写。)

相当恐怖!

一行人就这么聊着,火车以50km\/h的速度前行。

“那里是济川省第一号水利工程-济川大坝……”

“那一排排烟囱,就是炼铁炉……”

“那是济南大桥……”

——

火车过济南城火车站后,火车隔间中又只剩下李春和李秀文两人。

火车越过济水;

迎来的是广阔的大平原,到处都是一片金黄;

那是一望无际的麦田。

一些‘大型’收割机正在田中收割,收割机旁边有负责运输的车辆。

这种收割机的“大”,体现在这是由多台机器组成的收割体系;

如操控柴油机车头的司机,负责牵引割麦机;

如负责脱粒的脱粒机;

如负责运送粮食的翻斗拖拉机,甚至是马拉车。

各个环节;

机器无法做的,就由人力来完成。

“秀文,进入这济川省,才让我切实感受到帝国的强大。”

李春指着那些忙碌的机器和百姓,发出感叹:

“从未想过收获粮食,会如此省力;听说蓝田研究院在陛下的指示下,在研究联合收割机。”

“就是那种只要数个人或者一个人操控机器,就能完成所有收割步骤。”

大夏帝国现在的耕种、收割体系;

对人力的依赖还很高,百姓们的收割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种,就是刚刚看到的收割体系,向官府租赁机器;

第二种,乃是更小型化的家庭收割机,机器用马匹拉动,替代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

大多环节还是靠人力。

现在;

大夏帝国境内,使用最多的还是第二种模式;

没办法,产能跟不上。

至于更复杂的一体化联合收割机,设计、研发、生产是一个庞大的工业体系;

不只是涉及机械工业;

还涉及冶炼工业、电力工业等等,不是这二十年时间可以弄出来的。

甚至;

连操控、使用的人,都需要一定的文化程度。

“现在这种效率已经是领先全世界,陛下竟然还不满足?”

李秀文非常好奇;

他是出生于南面省份,因为大夏帝国产能问题,南面连这种收割机都还没有普及。

“是啊,也只有陛下这位伟大的民族先知,才能带领大夏帝国一直强大下去!”

进入平原地区后;

郡县比较多,站台相对密集,经常有乘客上下火车。

“各位乘客,火车终点站到了;”

“长安城,既是东华王国的王都,也是大夏帝国的帝都,更是承载了华夏千年……”

最终;

火车缓缓进入帝都长安东站,一座矗立在大平原、两条大河之间的美丽城市。

“秀文,快,快;帝都到了,我们快下车!”

火车都还没有进入站台,还在滑行的时候,李春就迫不及待的拉着李秀文往外走。

“李兄,不用这么急吧!”

“这个可是帝都啊,你不激动吗?”

李春看着隔间外的走廊上,已经有大量乘客拎着行李排队了。

急的,可不只是他!

“我要去帝国皇宫外看看,不知道能不能见到皇帝陛下,想想都兴奋!”

“还要去帝国图书馆,那里汇集了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所有典籍……”

“嗯,还有帝国博物馆!!”

李秀文看着激动的在隔间里来回踱步的李春,无奈的摇摇头。

你连隔间都挤不出,急个毛线!

“李兄,稍安勿躁,这么些天都等了,还差这一刻吗?”

“秀文,你比我都小几岁,怎么就这么淡定呢!”

李春挠挠头,发出灵魂拷问。

李秀文没有回答他,而是稳坐床上,看着窗外;

这么些天的交往,他已经知道李春就是一个刚出校门的赤诚学生而已。

第一次出远门;

而且是公费旅游,对一切充满好奇情有可原。

不像他;

18岁完成义务教育后,就跟着父亲到江宁省独当一面,也算是‘见多识广’了。

李春见此;

也只能坐到对面的下床,趴着窗户往外看;

想通过窗户,尽可能看得更远、更广、更多。

半小时后;

他们如愿的从火车站出来,是一个看不到边的巨大广场。

广场中央有一个巨大高台,高台中央一座雕像,一人骑马的姿态;

马匹前蹄扬起,气势十足;

马背上的人一手持缰,一手向前指着,目光深邃;

背上披风迎风飘扬的形态。

这是大夏帝国皇帝冯瑞科的雕像,这样的雕像在天下所有火车站广场都有一座。

象征着帝国永远在征途之中!

“秀文,走,我们去向陛下的雕像行礼!”

那座雕像之下;

大量百姓聚集,躬身行礼后才离开。

这都是百姓自发的,而非官方要求;百姓们没有渠道感谢伟大皇帝的恩德;

只有如此才能表达心中的感恩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