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江宁省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暂时被分为了十个郡;

除了最大的建康郡外,苏州郡面积排名第二,面积约六万平方公里。

被分为12个县;

姑苏县作为苏州郡郡城所在的县,面积颇大;

西面是吴江县,东面是元和县,北面是昆山县,四县的中心就是姑苏山,以其分水岭为界。

姑苏山南面山脚下,一个小镇拔地而起。

小镇中央;

坐南朝北(南半球,向阳面在北)建设着一座巨大的祠堂,以正门入口核心,规划了丁字形宽阔大道。

道路两旁都在建设各种苏州园林式宅子。

祠堂左面,一座三进白墙灰瓦院子已经快到收尾阶段。

“踢踏、踢踏……”

一阵马蹄声响起,李开诚骑着一匹骏马,几个个后生骑马跟着他,最后面还有十多辆四轮马车。

到宅子前停下。

大门牌匾为:“李府”。

新中式苏州园林民宅

宅子里很快出来一个年逾不惑的老者,见到李开诚后,面露疑惑询问道:

“老大,你怎么回来了?”

“爹,我运送一批牲畜回大清,交给二弟售卖后就马不停蹄回来了。”

“发生何事?”

“我给秀武定了一门亲事,等他退伍后就要办婚礼,我们当提前做好准备。”

“那感情好,我大孙年纪也不小了!”

这老人叫李耀光,在这乡下监督镇子的建设,特别是宗祠。

对于中国人来说,城市里再大的房子也抵不过乡下有院、有田、有地。

“女方家里条件如何?”

李耀先从来都是以大孙子为荣,他们家大多田地都是用大孙子的战功兑换土地额度购买来的。

加上他们家男丁多,每户150亩累积起来也是蛮多的。

李耀先有四个儿子!

大儿子李开诚更进一步,有六个儿子!

其它三房也是儿子多,他老李家有生儿子的基因。

“爹,就是咱家在姑苏城里的邻居马家,原本是有些高攀了,没想到你大孙子争气,最近刚升副营长了!”

“好好好,我就说咱们家要靠秀武吧!”

李耀先得意的对大儿子炫耀,他从小就宠溺大孙。

所以才养成大孙子从小不学无术、无法无天的性格。

这是溺爱导致的。

“咱们家有秀武,再建好李氏宗祠,我们李家镇也算是立住了!!”

说起宗祠;

就要说起大夏帝国这些年的一项有趣的政令,为省钱而逼出来的国策。

这些年;

大夏帝国政府又要打仗、又要义务教育、每年移民数量也暴增,财政非常紧张;

国内的老移民们,反而有大把的钱。

于是乎;

大夏帝国对新土地开发,采用了另一种模式。

从以前‘自上而下’,先设立官府机构,再分配移民到来。

现如今分为两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

在新土地上就规划好城镇位置,官方出让镇子、道路、小河流的命名权!

让老移民踊跃报名;

官方下发一份标准镇级规划图模板,就交给老移民来规划、建设。

还会自发迁移亲人、旧朋、宗族人口过来。

第二步;

等小镇有足够百姓之后,政府再来建设镇政府、学校和道路等官方机构;

而吸引这些老移民的最大吸引力,乃是——宗祠文化!

国家鼓励各地建设宗祠,对姓氏追根溯源,甚至提供全额无息贷款。

这种政策对于政府好处有三:

1、政府节省了大量先期开发建设、移民安置的费用;

财政压力大减。

2、敬天法祖,是华夏人自古以来、亘古不变的文明信仰。

前世;

很多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当真是狗屁不通。

他们理解的信仰,太过狭隘,以为信仰就是宗教。

然而,真正的信仰是精神寄托,不管寄托的东西是任何东西,都叫信仰。

3、发扬祭祖文化是同化原住民,打压基督教的最大利器。

而对于百姓,也有很大吸引力。

有什么比族谱单开一支、称宗做祖更让人向往的呢?

李家就是因为这个,特意在苏州郡姑苏县领取一个小镇建设任务,从无到有建设镇子。

名字都叫——李家镇!

“要不这个镇子改名叫秀武镇?”

李耀先呢喃一句,他现在有些疯魔了;突然,他似乎想起什么:

“嗯,不行;祠堂前街有些空旷,老夫觉得大孙值得一座牌坊。”

“爹,这,秀武还年轻,没必要吧!!”

李开诚真是对自己老爹无语了,他们李氏宗祠才开始建设。

就要给小辈立牌坊。

倒反天罡!!

而且;

在传统封建社会中,牌坊只有通过御制、圣旨、恩荣、敕建等途径才有的殊荣。

不管怎样,都得皇帝许可。

大夏帝国虽然没有限制这么严格,但也有一套严格的数量控制;

根据宗祠等级,可以建设相应数量的牌坊,给宗族大贡献者,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享受的。

李耀先怒目而视:“怎么没必要,这都是我大孙用命换来的!”

“更何况他现在是营长,管数百士兵呢!”

“爹,后面马车上都是新到的族人,老家丰县的族长也来了,您去迎接一下吧!”

李开诚扶额,没法和老子争辩,只能转移话题。

“好!”

李耀先瞬间就被转移注意力,安置族人是他最喜欢的事情了。

他只是丰县李氏旁支中的庶出;

幸好四个儿子在他的教育下,非常团结,移民大夏帝国后开始发家。

赚到钱,就想单开族谱!

六十多岁的老头脚步飞快,招呼一群年轻小伙子来到马车前。

当看到马车上下来的一个头发发白的老人后,他那趾高气扬的气势一收;

“九爷!”

李耀先恭敬的喊了一声。

来人是他们的族长,是他爷爷辈中硕果仅存的了老大人。

“耀先啊,过来扶我一把,这一趟差点把老头子折腾走了!”

九爷用颤巍巍的手向六十岁的李耀先一指。

“好嘞,九爷!”

华夏传统美德,敬老爱幼。

“这就是你们家建的祠堂?”九爷用昏花的眼睛打量着正在建设的宗祠。

“是的!”

“嗯,很气派,比我们丰县李氏祠堂要好太多!”

放个插图看看

“嘿嘿,九爷,这不是想在海外为丰县李氏开枝散叶嘛。”

说起祠堂,李耀先又恢复了傲气。

“带我进去看看!”

九爷没看李耀先的表情,杵着拐杖当先向祠堂里面走去。

“耀先啊,你想分支单独立祠,这事我不同意!”

“九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