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正然开始四处寻访非遗传承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找到了几位擅长剪纸、刺绣以及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的艺人。他为艺人们安排了专门的展示场地,就在村子中心的广场附近。
当这些非遗展示项目推出后,游客们纷纷围拢过来观看。老手艺人手指灵动,剪刀飞舞间精美的图案便跃然纸上;绣娘手中的针线如同穿梭的精灵,一幅刺绣渐渐成形。游客们惊叹不已,不少人当场拜师学艺。
随着非遗项目的深入开展,金龙沟又吸引了学校组织的研学团。孩子们在这里体验农耕生活、学习传统文化技艺。为了接待好这些孩子,虞正然又组织村民开设了亲子民宿,里面布置各种适合儿童游玩和学习的设施。金龙沟的名气再次大增,成为远近闻名的多功能旅游胜地。而虞正然站在田埂上,望着热闹非凡的村庄,心中满是自豪,他知道金龙沟的美好未来仍在不断延续拓展之中。
随着金龙沟的持续繁荣,虞正然发现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忙于旅游事务,传统的农耕知识传承面临危机。于是,他决定在村里设立农耕文化学堂。请老一辈的村民担任讲师,教年轻一代关于播种、灌溉、收割等古老的农耕技术。
与此同时,金龙沟的美食文化也逐渐受到关注。虞正然组织厨艺大赛,鼓励村民挖掘家传菜谱。获胜的菜品被加入到旅游餐饮菜单中,如阿婆秘制的野菜团子、大叔拿手的土灶炖鸡等。
然而,知名度扩大也引来了不良商家企图抄袭金龙沟的创意。虞正然冷静应对,带领村民注册了集体商标,保护金龙沟的独特项目。并且通过媒体宣传金龙沟正版旅游体验的优势之处,让游客能够轻易分辨真假。经过这番努力,金龙沟依然稳稳地走在发展的康庄大道上,每一步都向着更美好的未来迈进。
随着金龙沟发展越来越好,虞正然意识到环境承载能力面临挑战。他开始倡导绿色旅游理念,在村里设置多个垃圾分类点,还请来专家指导污水治理。村民们积极响应,他们深知只有保护好这片山水,才能有长久的利益。
为了进一步丰富游客夜间活动,虞正然又策划了萤火虫之夜活动。他们在合适的区域种植了吸引萤火虫的花草植物,夜幕降临时,点点萤光闪烁在草丛间,游客们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梦幻世界。
同时,虞正然还打算与科技企业合作,开发一款金龙沟专属的旅游App。游客可以通过这款App了解金龙沟的所有旅游项目、预定房间、查询农事体验课程等。这一举措大大方便了游客,也让金龙沟的管理更加智能化。在虞正然的不懈努力下,金龙沟继续蓬勃发展,它以独特的田园风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创新的旅游模式,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而虞正然也继续满怀憧憬地描绘着金龙沟更绚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