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与帝后的交谈已经是一个时辰之后了。
周彧脸色臭臭的,因为天色已晚,他们该回去了。
因为在外面说话不方便,两人没说在茶馆发生的事。
在街边的摊上买了些小玩意儿,便结束了夜游。
出乎意料的是,府里周二夫人和安安还都没睡。
周二夫人是怕他们回来要吃宵夜,安安是在等他们的礼物。
秦瑛谢了周二夫人送她回去休息,周彧则把买回来的糖葫芦和泥捏的胖娃娃送给安安,哄她去睡觉。
等回到房间,洗漱完毕,已经快要子时了,秦瑛这才问:“今晚皇后娘娘同我说的话,你可听到了?”
“嗯,”周彧点点头,“柳皇后是个心口如一的人,她托你的事,可以接下。”
秦瑛自嘲地笑了笑:“看来是我小人之心了,同皇后娘娘说话的时候,我可是留足了防备之心,唯恐她是在试探咱们。”
“你做得对!”周彧催着她躺下,一边说道,“防人之心不可无,京城里随便拉出来一个人心眼子多的都跟筛子一样。
“更何况咱们与柳皇后之前并未有过接触,防备才是正常的。
“即便是答应了她,往后也不可与她交心。
“黄工啊,就是个墨池,进了那里头,还能保持本心的人,不能说没有,但很少。
“咱们不能拿全家的安危,来赌别人的不改初心。”
秦瑛深以为然,这世上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始终保守本心呢?
但,只要柳皇此刻是真心的,就足够了。
她站的位置足够高,影响力足够大,有她登高一呼,大周能发生的改变便不容小觑。
周彧打了个呵欠,探过手臂将妻子揽入怀中,含含糊糊说道:“太晚了,快睡吧。”
七夕过后,天气渐渐转凉,过了中元节,地里的玉蜀黍便日益鼓胀起来,有些早播的,甚至已经变得饱满。
秦瑛摘了一些鲜嫩的玉蜀黍,一部分拿来煮熟了直接吃,一部分烤了吃,还有一部分和了牛乳打成汁喝。
口感十分鲜甜。
同时作比较的,还有一些别的农家种出来的早播玉蜀黍。
差别十分明显。
秦瑛这些明显要长一些,颗粒更为饱满,口感也更好。
她将这些都记录下来,交给周彧,又准备了一些生的玉蜀黍和做熟了的,让他一并转呈给新帝。
新帝几乎立刻召集了户部所有官员,亲自品评。
作为对照组的玉蜀黍,是户部主管农业的官员亲自去乡下摘来的。
如此一来,对比出来的结果他们才更信任。
他们也才知道,原来生的玉蜀黍还有这么多种吃法。
其实这些吃法并不是秦瑛发明的,只不过,从前粮食产量低,若有谁采摘还未完全成熟的粮食,便会被视为糟蹋粮食,是会被唾弃的。
但户部官员由此也想到:“若是能有多种口感不错的食物,做出来,百姓的受益比纯卖粮食要高,恐怕他们也是愿意提前收获的。”
另一些官员立刻站出来反对:“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解决粮荒,如今普罗大众还未解决温饱,便想着一部分人享乐,岂不违背了初衷?”
新帝也道:“承恩侯进献鲜嫩的玉蜀黍只不过是想让我们提前试验一下新品种的口感,直观感受一下不久之后的丰收。
“这种新的吃法,朕暂时是不支持推广的。但以后,咱们大周物阜民丰了,想要多做一点好吃的东西出来,也无可厚非。”
原本户部官员对于周彧在朝堂上提出的可以做出丰产作物的说法是持怀疑态度的,如今看到了实物,心中疑虑就打消了一半。
但他们怀疑,这样丰产的玉蜀黍是不是个例,因此便风尘仆仆赶去京西田庄亲自查看。
秦瑛手里的田庄连成了片,不光有她自己的,还有周家很多亲朋好友的,数量就十分可观了。
户部官员亲眼目睹之后,大喜过望,又去问了佃户们种植的过程,得知种植都是侯夫人提供得知后,十分意外。
一番商量之后,去拜访了秦瑛。
秦瑛正在棉花地这边巡视,棉花叶已经落了大半,雪白的棉絮从炸裂开来的棉桃中吐露出来,令人心神俱醉。
这一批棉花不光植株强壮,每一株上结的棉桃也十分硕大,散开的绵朵几乎有半个手掌大。
头茬的采摘已经开始了。佃户们腰间围着一个大大的包袱皮,摘下来的棉花塞进里面,装满了之后便回到地头装进麻袋里。
顺便喝点水。
新采下来的棉花并不能直接入库,还需要暴晒过后才可以。
秦瑛簪了一朵棉花,仔细地将隐藏在其中的棉花籽取出,与旧的棉花籽作比较。
耳边忽然传来提醒:“侯夫人,有户部官员请见。”
这是周二夫人特意给她安排的婢女,是武婢,名叫春桃。
秦瑛抬眸看去,便看到了几个神色拘谨的官员,他们穿着便服,风尘仆仆。
秦瑛将手里的棉花塞进口袋里,转身走过去,一番寒暄过后,请他们到一旁吃茶。
田边设了草棚,有临时搭建的炉灶,用来烧水做饭。
佃户们赶着摘完这一茬棉花,中午是不回家休息的,秦瑛提供餐食。
户部官员们问了几个专业性的问题,秦瑛一一解答。
半下午的时间过去,户部官员们对秦瑛已经十分敬佩,小心同她打商量,能不能带走一部分新棉。
秦瑛爽快答应了,命人给他们准备了一大麻袋装满的棉花,还细心提醒他们回去之后一定要完全晒干,不然容易发霉。
很快,繁忙的秋收就到来了。
甚至等不及颗粒归仓,户部的官员们就赶了来,亲自参与了整个秋收的过程,他们的嘴巴自始至终也都没合上过。
尽管身体是前所未有的疲累,但内心也是前所未有的欢喜与满足。
甚至有几个户部低品阶小官主动提出要留下来在田庄上久住,参与下一季的播种与收获。
秦瑛很爽快地答应了,还命人给他们安排好了住处。
这些小官年轻而充满抱负,正是踏实肯干的时候,有他们在,将来新品种的推广才会更顺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