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向大亨手拿一把信件,闯进相府,垂头丧气地连连道:“大势去也!大势去也!”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绝望,但更多的是无奈。
戴寿忙问向大亨如何处置危局。向大亨道:“事已至此,我等只有追随彭太后和少主了!”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但更多的是悲壮。
于是,戴寿决定:“放弃抵抗,向傅友德投降!”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决绝,但更多的是释然。
戴寿派人将成都府库中储存的物资造成清单,又拿出成都居民的户口册和军队编制手册,交给儿子戴某,请韩娥陪同他到明军北方统帅傅友德军营请降。他的面容上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坚定。他知道,这是为了成都的百姓,为了夏国的将士,为了一个更好的未来。
微风轻拂,成都的北门在沉重的声响中缓缓打开,戴某手持白旗,面色凝重,他的步伐虽坚定却带着一丝不安。在他身旁,韩娥英姿飒爽,她的眼中透露出一丝坚毅和决绝。他们一同来到明军的前沿阵地,这里是决定成都命运的地方。
韩娥和戴某报了自家名号,声音清晰而坚定,他们说明是前来接洽请降事宜的使者。明军前线将领郭英,这位勇猛的将军,早就听说韩娥的事迹,他的态度十分礼貌,但语气中带着一丝距离:“傅将军偶染小疾,不便接待。”
韩娥的眉头微微一皱,她并不知道傅友德的病情是真是假,但她的声音依旧坚定:“既如此,请转达傅将军,我韩娥请求他严明军纪,保全成都百姓生命财产和数万将士性命!”她的眼中闪烁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
郭英点了点头,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敬意:“韩将军请放心。我皇早已严令我等‘肃士伍,严纪律,以怀降附,无肆杀掠。’我等上下,哪敢有违圣旨?”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皇命的敬畏和对军纪的坚守。
韩娥这才放下心来,她示意戴某呈上成都居民户口册和军队编制手册。郭英接过来,要他们稍候,便策马走了。过了一个时辰,郭英返回北门,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喜悦:“大明征西前将军傅友德准予戴寿投降!”
随后,傅友德派郭英随韩娥和戴某到城内,与戴寿和向大亨具体议定投降事宜。决定于八月十五日举行投降仪式,明军正式入城。傅友德发出严厉命令:“所有明军将士,不准杀戮一人,不得擅入一室,不准抢掠一民,违者斩首!”他的声音在军中回荡,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和决绝。
中秋这天,月圆人团圆,戴寿命士兵在城头上挂起白旗,大开城门,令所有将士徒手列队城北。郭英将大夏三万余人马分别散编于明军各营。接着,戴寿带领在成都的文武官员到城北门,列队侍立,等候傅友德入城。
太阳中升之时,傅友德、朱亮祖、顾时率明军自北门开进城内。傅友德令人逮捕了戴寿、向大亨等人,并用囚车装载,连夜解往京城金陵,同时向朱元璋飞书报捷。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冷酷,但更多的是对国家统一的坚定。
这时,有人逮捕了韩娥。傅友德坚决制止说:“韩娥大忠大孝,深明大义,化干戈为玉帛,救军民于水火,功莫大焉,何罪之有?传我将令,立即释放韩娥,给予优待。”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赞赏和尊重。
傅友德令大军移驻城外,又发布安民告示,派部分军队维持城内秩序,稳定民心。因此,成都市民生活如常,商店营业,买卖照旧,社会安定。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百姓的关怀,他知道,战争的结束,不仅仅是征服,更是守护和重建。
成都的城墙在晨光中显得庄严而坚固,但如今它已属于明朝的版图。傅友德,这位智勇双全的将领,站在城头,目光远眺,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规划和筹谋。攻下成都后,他没有沉醉于胜利的喜悦,而是立即着手处理战后的事宜。
他遣人去招降原大夏番、汉地方官员及溃逃的士卒,将他们作为壮丁以供军用。这一举措不仅稳定了局势,也为明朝的进一步征战提供了人力资源。傅友德的面容上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坚定和果决。
稍事休整后,傅友德便兵分两路攻打没有归附明朝的州县。一路由将军顾时率领,并会合朱亮祖的部队,向北攻打保宁;一路则由他亲自率领,攻打成都附近的州县。他的战袍在风中飘扬,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胜利的渴望。
与此同时,汤和驻兵重庆,他也在积极行动,派人招降地方官员,同时征发壮丁以供军用。他的面容上带着一丝严肃,他知道,战争还未结束,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朱元璋在远方的京城,他的目光如炬,注视着战局的每一个变化。见汤和按兵不动,他便派人向汤和传达谕旨,语气中带着一丝责备:“作为将军,最重要的是仔细思考,反复分析和推究进退攻守的最佳时机,重视判断敌情。古人说,即使拥有智慧也不如乘着一定的势头而行动。现在整个蜀地已经被我们占领,只有吴友仁还占据着保宁,苟且偷安于早晚之命。如果全蜀都被攻下的话,我军抓住势如破竹的大好机会,那么,就没有不能攻克的城池。汤将军你徘徊不进,是为什么呢?我以平蜀大任托付将军,但是将军遇到困难的事情往往犹豫不前。我凭什么要你来主持军政,将国家命运托付给你呢?”
汤和收到朱元璋的谕旨,他的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他知道,这是皇帝对他的严厉指责,也是对他的一种鞭策。他不敢再有丝毫的犹豫,立即派左副将军周德兴率军向保宁进发。他的面容上带着一丝决绝,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胜利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