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给大皇子和二皇子分别选了两个伴读,此刻四个孩子已经进宫。陶顔言到了之后,太后便给她介绍。
“这是户部刘侍郎的儿子,这是礼部周侍郎的儿子,这是翰林院王编修的儿子,这是工部赵侍郎的儿子。他们四个品学兼优,哀家特意选出来以后陪两位皇子读书。皇后你看看,哪两个给锦安。”
太后觉得四个都好,陶顔言觉得都可以,所以道:“太后认可的人,臣妾觉得都行,大皇子先选,剩下的就给锦安吧。”
说完看向一旁今日没去蒙学的大皇子。
贺晔脸色有些不好,虚弱道:“一切但凭皇祖母做主。”
太后看了看他的脸色,望向刘侍郎和周侍郎的儿子:“那就你们两个吧。”
没被选中的工部赵侍郎的儿子赵益舟上前一步跪下:“启禀太后娘娘,我不愿做二皇子的伴读,我想做大皇子的伴读。”
太后不悦,不过也没有当场发火,只问道:“你说说看,为何不愿做二皇子的伴读?”
赵益舟看了看陶顔言,小心道:“因为二皇子是从民间被认回来的皇子,并不是正统的皇子。既然是要陪皇子读书,所以……还是正统的皇子有前途些。”
陶顔言挑眉,她上下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孩子,看上去也只不过比锦安大了两岁而已,没想到考虑事情已经这么世故了。放在后世,那也就是个小学生而已,哪会想到这些?
太后一听这孩子话语中隐隐有看不上锦安的意思,脸都冷了下来。
“既如此,那就算了。”说完,又看向另一个孩子:“你呢?若是让你给二皇子做伴读,你可愿意?”
翰林院王编修的儿子皱着眉头,小心跪下:“做皇子伴读,皇子犯了错,要替皇子受罚,我父亲说,能做皇子伴读是福气,可我不想要这福气,我不想替任何人受罚,更别说……二皇子的身份……求太后娘娘开恩,别让我做伴读了!”
一见接连两个孩子都不愿跟着锦安,陶顔言心里也不舒服起来。
太后瞬间觉得掉面子,轻咳一声,看向另外两个孩子:“你们呢?有什么想法不如今日就说开来,免得日后又诸多不满。”
那两个孩子跪下,纷纷说愿意做大皇子的伴读。
大皇子一看眼前的形势,脸上露出一抹得意,不过他气色实在是差,没得意多久便歪在凳子上,扶着肚子。
太后看向陶顔言,有些不太好意思,忙道:“你看,之前哀家只顾着挑选几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出来,倒没实际了解过他们的想法,好在锦安还小,人也自律,暂时选不到合适的孩子,那就继续选着。”
陶顔言笑笑:“臣妾也觉得不能强人所难,否则日后朝夕相处下来,难免有怨言。给锦安找两个志趣相投的伴读才是要紧,至于他们父亲的官职,倒也不必卡的那么严。”
太后听明白了她的意思,这陶皇后是压根不注重门第,给锦安选人只看品性与志趣了。
这样一来,范围倒是也能扩大一些,太后默默记下,准备把所有京城官员的子嗣都再瞧一遍。
“好了,既然已经选定,那未选中的两个先送回家去吧,选中的两个,你们陪着大皇子去偏殿坐坐,聊一聊,明日起就一起入国子监蒙学同班吧。”太后打发了几人下去。
陶顔言看着大皇子的身影,疑惑道:“大皇子是哪里不舒服吗?看上去好像气色不好。”
太后摇摇头,叹了口气:“许太医来瞧过,说是吃坏了肚子。这天气日渐热起来,多半是贪凉,吃了寒食所致,养几日应该能好了。”
陶顔言点头:“让太后操心了,原本您以往这时候都要去行宫避暑的,如今要管着大皇子,就耽搁了。”
太后瘪瘪嘴:“可不是嘛,哀家都多少年没好好带过孩子了。可也没办法,他母妃没了,宫里也没有合适的人选,你又那么忙,总不能再给你一个?”
陶顔言礼貌地笑笑,心想您就算想给我,我也不接。
暴戾乖张的小孩哥,我惹不起。
太后说着说着,话匣子就打开了:“这晔儿也不知这几年是被她母妃怎么教养的,总感觉没有小时候可爱了。有时候哀家与他说话都要小心翼翼……总之,不让人省心。”
又想起其他几个孙儿孙女,太后脸上露出了喜色:“锦安他们就被你带得极好,每次来看哀家,小嘴都甜的啊,专会哄哀家开心。”
说完,一脸慈爱的看着陶顔言:“你如今正位中宫,又诞育了两个双生子,帮皇帝培养了三个可爱的孩子,功不可没。”
陶顔言立即谦虚道:“孩子们都很乖,也很好学,品性纯良,臣妾能抚养他们,是臣妾的福气。再说了,有陛下时常以身作则,孩子们从陛下身上学到许多,倒不用臣妾时时管教。”
陶顔言本就不邀功的性子让太后十分满意,她又聪明的话里话外表扬了皇帝,太后能不高兴才怪。
婆媳二人相谈甚欢,就见大皇子身边的小太监匆匆忙忙进来:“启禀太后,大皇子不知何故,吐血了!”
太后十分担忧,立即派人去传许太医。陶顔言也不好这时候离开,所以一同在长春宫等着太医来诊断。
许太医倒也来得很快,见大皇子脸色发暗,一口口往外吐血,就暗道一声不好,上前给他诊脉,时间越久,许太医的表情就越沉重。
“许太医,大皇子这是怎么了?”陶顔言扶着太后问道。
许太医给大皇子扎了两针,暂时止住了吐血,这才道:“之前臣给大皇子诊脉,并未看出异常,只以为是吃坏了肚子,调理两日便好了,可今日过来看这情况不妙,臣又细细诊断,发现……发现大皇子是中毒了。”
“什么?中毒?”太后眉头紧锁:“在哀家的眼皮子底下,竟然有人给大皇子下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