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崇祯版公车上书
水师战船在逆流而上,郑芝龙手里拿着从宁波收到的《九问》。
开智。
思潮大争。
其实比战事更激烈。
这玩意最终的成败,代表着整个阶级的兴亡,实际上比战争杀戮更彻底。
陆天明没有对南边动刀,但也没让他们安心。
一如三年前在泉州告诉自己的那句话:战争有很多方式,刀枪的战争看着血腥,其实最简单,经济战、舆论战、政治战、心理战、特种战…我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很显然,那家伙只是在京城写了一篇文章,就把江南搞炸锅了。
新军还未出现,监国藩王还未到位,江南士绅大族被吓得瑟瑟发抖。
到处在联络串联,表面上沸反盈天,郑芝龙怎么看,都有股胆怯的味道。
把纸折起来,重新收回袖口,郑芝龙露出一丝微笑,江南根本接不住‘唾沫战’,天下人加起来都不行。
若不出所料,等江南好不容易反应过来,轩辕报该扔政治经济理论了,中间再夹杂五千年的王朝兴衰和儒家学说,你们一回合都接不住。
因为…老子当初也没接住关于海商的理论。
圣人嘛,现世星君,一通百通,掐指一算,能准确算出两年后某时某地发生何种战争的人,你们怎么斗?
就算他后来解释不是星象师预言术,而是根据诸多信息推算出来的。
好家伙,还不如不解释,更恐怖了。
还好,郑某早就知道这种人不凡,关系一直不错,如今更是一家。
等儿子郑森娶陆家女,一切…安逸了。
郑芝龙闭目沉思间,船首舱门嘎吱一声开了,进来个年轻人,是郑芝龙本家堂侄郑彩,也是义子,海匪就兴这个。
“义父,刚刚收到二叔从朝鲜发回来的信,催促我们到汉城接应。”
郑芝龙睁眼,眉头一皱,“这才三月中旬,时间宽裕,李开先不过一万兵马,着什么急?”
“呃~二叔没有写信,不过,带口信的亲卫说,上位在送李总兵和二叔出海的时候,说过一句话,火药充足,时间不限,地域不限,结果不限,别写信问京城怎么办,一切自己决定。”
郑芝龙眨眨眼,“火药充足?”
郑彩点点头,“应该是秦夫人和张将军打的太漂亮了,准备的火药没用一半,大都督宋裕本也不想在京城保存过多火药,更不想倒来倒去,北方的炮兵和火铳兵又不在京城训练。”
郑芝龙猛得起身,连连搓手,哈喇子都流下来了,陆天明曾说过,等北边打完东虏,火铳可以给他们去‘走商’,火器军会小批量打造新火铳。
他在船舱转了一圈,立刻对郑彩吩咐道,“你坐小船回崇明,带五艘船去天津卫,火药、火铳,多少都行,只要有那玩意,海面上的事太简单了。”
郑彩一指旁边安静的郑森,“义父不是要带公子入京吗?”
“先搞了朝鲜再说,空手入京多不好意思,上位不稀罕江南的消息,银子更不稀罕。”
郑彩哦一声,躬身离开,战船依旧在逆流而上,郑芝龙在船舱来回踱步,显然坐不住了。
两年前的海战,自己准备了二百多艘火船,准备打一场惨烈的战事,没想到那家伙从陆地让驮马走千里,送到泉州三百根窜天猴,让他在海上试试效果。
他妈的,一辈子没打过这么舒坦的海战。
红毛鬼总共十一艘战列舰,每艘二百门火炮,看着挺吓人,全是实心球。
窜天猴不一样,只要靠近,咻咻咻,挨一下直接就把战列舰甲板炸四分五裂,燃起熊熊大火。
还有火铳,自己也有连发的手铳,只要够多,以后哪有跳帮战,等两船靠近,火铳都把甲板清空了。
郑芝龙想到这,扭头对安静的儿子问道,“森儿,你老师给你的铁甲舰画像呢?”
郑森从胸口摸出一封信,“父亲交代过这是大学问,孩儿带着。”
郑芝龙立刻打开,父子俩放桌子上看着流哈喇子。
上面一幅图,是王徵给陆天明的画像,也是王徵所着《远器图说》中‘火船自走’的模型,不是陆天明的发明。
一艘宽大的铁甲船,两侧有水车,中间顶着一个黑烟囱,烧炭出行,不惧风浪,使用二百万斤铁料。
王徵在山西汾河打造了个十万斤的小船,郑芝凤还去看过,走是能走,陆天明嫌太丑了、太慢,浪费时间,连山西兵仗局的一门臼炮都放不下,让王徵两年内想办法,打造二百万铁料的大船。
臼炮这玩意大明很少有人知道是什么玩意,郑芝龙当然清楚,红毛鬼和佛郎机人守港的火炮,炮口吓人,底座很大,一尺大的石弹能抛射一里,多大的船都能瞬间砸穿。
山西的臼炮小,但更猛,是开花弹,能打三里远。
美中不足的是,臼炮打十来次,炮闩就坏了,兵仗局也没几门,还在试验呢。
以后出海,咱开一艘铁甲船,顶着一门臼炮,嘭嘭嘭,单艘船就可以横扫海洋,天下无敌手。
想想就美。
“将军,钱先生和杨先生突然从南京来了,正在发信号登船。”
外面一声汇报,郑芝龙马上把信收起来,叮嘱儿子不可示人。
这里是江阴地界,来到甲板,正好看到杨谷丰和钱谦益在对面摇手,郑芝龙挥挥手展示一下热情,眼里却闪过一丝杀意。
钱谦益这狗东西,跳来跳去也不嫌累,谁强匍匐谁,枉费你还号称东林三代领袖,一点骨气都没有。
杨谷丰登船后立刻热情拱手,“一官到南直隶,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哪里哪里,杨公客气了,您二位不是在南京吗?郑某准备明日到南京。”
“那边可以迟两天,这边有点急,江南十万士绅联名上奏,驳斥威远大将军惑世谣言。汉朝以公家车马送应举之人赴京,如今江南准备公车上书,十万士绅反对陆天明,宣扬江南骨气。”
郑芝龙眨眨眼,“郑某能帮什么忙?”
“一官签字当然不一样,浙江福建士子也会上书,哦,我们还要去苏州,周延儒在复社驻地,说服他一起上书,一官若去,底气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