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世界一片乌烟瘴气,不实言论、恶意揣测与盲目跟风的浪潮翻涌,搅得人心惶惶。就在此刻,科学公园站长吴兴川,正与一位气质不凡、尽显知识分子模样的中年人相对而坐,相谈甚欢。
这位中年人,便是中科院院士李家洋。
李家洋院士担任着大夏国农业机关负责人,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主任。
“李院士,当下网络环境对科学知识的传播极为不利,充斥着各种伪科学和无端质疑,您怎么看?”吴兴川眉头微皱,眼中满是忧虑,向李家洋请教道。
李家洋轻轻放下手中的茶杯,神色从容却又透着几分凝重,缓缓说道:“小吴啊,这是时代发展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阶段。网络的普及让信息传播速度呈几何倍数增长,但同时也降低了信息筛选的门槛。不过,我们不能因此而气馁。科学的力量在于它经得起检验,只要我们坚守科学精神,持续努力传播正确知识,定能拨云见日。”
吴兴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接着说:“是啊,可很多时候,我们精心撰写的科普文章,却被一些博眼球的虚假信息轻易淹没,感觉科普工作举步维艰。”
李家洋微微一笑,目光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鼓励道:“科普工作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转变思路,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文字科普。现在多媒体技术如此发达,我们可以利用短视频、动画等形式,以更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科学知识。而且,要多与公众互动,解答他们的疑惑,让他们真正参与到科学探索中来。”
“李院士,您说得太对了!”吴兴川眼前一亮,兴奋地说,“我们可以组织一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普活动,让大家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就像您一直从事的植物分子遗传学研究,对于大众来说既神秘又陌生,如果能通过有趣的活动展示其中的奥秘,肯定能激发大家对科学的兴趣。”
李家洋赞许地看着吴兴川,点头表示赞同:“没错,比如我们可以模拟植物生长环境,让大家亲手种植,观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变化,这样他们就能更直观地理解遗传学原理。而且,我们还可以邀请一些年轻的科研人员参与科普,他们思维活跃,更能贴近年轻人的兴趣点,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投身科学事业。”
两人越聊越投入,仿佛忘却了外界网络的喧嚣与纷扰。他们深知,在这看似混乱的网络时代,科学的火种更需要他们用心去守护、去传递。
李家洋目光炯炯,继续对吴兴川说道:“小吴啊,就拿这新绿色革命来说,它承载着解决全球粮食问题的重大使命。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论上的突破,更要让这些成果实实在在地造福百姓。”
吴兴川不住点头,紧接着问道:“李院士,您提到的这些新技术,尤其是转基因技术,虽说科学层面已经完全证实了安全性,但大众对其接受度仍有待提高,您觉得我们该如何更好地推动呢?”
李家洋微微沉吟片刻,神情认真且耐心地解释道:“这需要我们多方面发力。首先,要加强科普宣传,把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发展历程以及严格的安全评估体系清晰地呈现给大众。就像之前说的,我们已经对转基因作物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涵盖了各种大小动物,历经多年的严谨观察,结果都表明其安全性与传统作物无异。可这些信息,很多民众并不了解。
有人会问‘转基因大米上餐桌前需要做什么检验程序’,我会说,对于消费者来说你什么都不需要做,因为它在销售之前该做的都做了,已经完成了600多个环节的各种安全实验。所以到了消费者这里,实在是没有可做的了。
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比展示,让大家直观看到转基因作物在产量提升、品质改善、抗逆性增强等方面的优势。比如那些抗寒、抗盐碱的转基因植物,在原本不适宜耕种的土地上也能茁壮成长,这对拓展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非凡。
从产业角度来讲,我们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只有让农民切实从新技术中获得经济效益,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和应用。这就要求我们科研人员不仅要做好科研,还要与企业、农业部门紧密合作,完善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转化链条。
在科技创新方向上,我们必须做到‘顶天立地’。‘顶天’意味着要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农业科技的实力,勇攀科技前沿高峰。不断探索新的基因编辑技术、分子育种手段,保持我国在该领域的竞争力。‘立地’则是要将科研成果落地生根,让每一项新技术都能精准对接农业生产实际需求。从优化农作物种植方案,到提高农产品加工效率,全方位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同时,我们要大力加强农业基础研究。这是科技创新的根基,只有对作物生长发育机制、基因功能等基础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为应用技术的突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加快推进前沿技术研究,像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新兴领域,蕴含着巨大的潜力。我们要抢先布局,抢占技术制高点。还要着力突破农业技术瓶颈,比如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对环境的影响等,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小吴,咱们科研工作者肩负重任呐!”
这时,李家洋的手机突然响起,是他的助手打来的电话。挂断电话后,李家洋的脸色有些凝重:“小吴,我的助手说,刚刚网上有个叫做岳正义的人,发表了一系列攻击国家国策的文章,还煽动网友抵制我们农业机关,说我们是在推销孟山都的毒粮。你可知这个岳正义是何许人士?”
“岳正义?”吴兴川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愤怒,但很快恢复了平静:““李院士,岳正义可是个拥有几千万粉丝的公众人物。”
李家洋微微挑眉,颇感意外:“哦,几千万粉丝,这个力量倒是不小啊。”
吴新川接着解释道:“他以前是一家电视台的主持人,主持的那档《说三道四》节目,因大胆抨击社会乱象,被很多人视作敢说真话的代表,那时不少人都把他当成‘正义’的人间化身。但实际上,这人政治立场有严重问题,思想极端右倾,身边围绕着一群公知朋友。”
李家洋追问道:“他身边的公知朋友,都是些什么人呢?”
“您应该知道那个薛大力吧?”吴新川问道。
李家洋摇摇头:“薛大力?我不清楚。”
吴新川苦笑着说:“李院士啊,您一心扑在科研上,真是双耳不闻窗外事。薛大力可是有名的大公知,还是美籍人士。他在网络上到处发表各种扭曲事实的公知言论,被称为‘公知界的四大教父之一’。不过后来他因为嫖娼,被我国的警方拘留了。”
“哦,原来是这样啊。”李家洋恍然大悟,“我平常都忙于科研工作,对这些外界之事确实知之甚少。小吴啊,你继续给我说道说道。”
吴兴川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继续说道:“还有一个姓茅的老头子,也是个着名的公知。他开了个所谓的经济研究所,表面上搞‘学术研究’,实际上与反华组织暗中勾结。他发表的一些所谓‘研究成果’,竟荒谬地提出让咱们国家放弃在南海的权利,简直是无稽之谈!后来这个狗屁研究所被依法查封了。就是这样的人,岳正义还给他祝寿!”
“太过分了!”李家洋忍不住皱眉,气愤地说道。
“是啊,还有个女性公知,她以前拍过不少电视剧,在演艺界挺有名气的。”吴新川顿了顿,脸上满是惋惜,“可她头脑不清,后来加入了一个西方神神道道的洋组织,更是变本加厉。甚至跑到花旗国,在与我们交战中阵亡的花旗军战士墓前下跪,还声称一切为国牺牲的士兵都值得缅怀!”
吴兴川神情严肃,继续向他揭露岳正义的朋友圈,果然全是些油头滑面的公知人物。李家洋听完,脸色瞬间凝重起来,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吴兴川接着说:“李院士,岳正义这人极端不老实。后来,他竟私下与花旗国的国务卿会面。按组织规定,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可他故意隐瞒此事。这件事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单位只能将他开除。但考虑到他公众人物的身份,为顾及他的面子,对外宣称他是因病辞职。”
“太过分了!这种原则性问题怎能姑息!”李家洋忍不住拍案而起,愤怒之情溢于言表。
吴兴川无奈地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更离谱的是,他利用自己以往的影响力,竟跑到北海大学去当了所谓的教授。从原单位离开后,他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在课堂上,公然向学生们灌输他那些错误的政治理念和扭曲的价值观,误导了不少年轻学子。”
李家洋道:“必须得想办法制止他这种行为。教育是国家的未来,绝不能让他毒害了下一代。我们要联合各方力量,揭露他的真面目。”
吴兴川点头表示赞同:“李院士,我已经在收集他的种种劣迹证据了。但他在网络上的粉丝众多,要想扳倒他,还得从长计议。”
岳正义被单位开除之后,他又在此上大做文章,暗示自己是被科普界的一位支持转基因的专家所迫害,于是又赢得了公众的广泛的同情,瞬间又把他的这个形象提升了一大截。在公众眼中啊,他是一个为国为民的英雄,与邪恶的孟山都集团和走狗势力斗争,所以才被迫离开他热爱的电视台。有时这个世界上就是这样,一些卑劣的无赖和伪君子,他们会煽情,会卖弄,往往也就得到一些民众的支持。
当然,岳正义背后是一个庞大的公知团队,这些人利用资本的力量对他进行的鼓吹和推动,也是他拥有巨大影响力的至重要因素。”
李家洋沉默片刻,表情凝重地说:“这些人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传播错误思想,误导大众,危害极大。我们不能任由他们在网络上兴风作浪。小吴,咱们科研人员虽专注科研,但也不能对这种情况坐视不管。科学的精神在于追求真理,我们要让更多人看清这些人的真面目,不能让他们的歪理邪说蛊惑人心。”
吴兴川重重的点了点头:“李院士,我明白。我也一直在想办法,通过科学公园和其他的科学媒体平台,发布一些理性分析的文章,揭露这些公知的本质。但他们的粉丝数量庞大,很多人被蒙蔽了双眼,根本听不进去真话。”
李家洋沉默了片刻,神色凝重却又带着几分坚定,缓缓说道:“这个事情啊,急不得。我们关键还是应该争取到更多媒体界朋友的支持。不过我个人是有信心的,毕竟国家是支持我们的,真理和正义站在我们这一边。”
吴兴川听后,用力地点点头,眼神中透露出钦佩与认同:“李院士,您说得太对了。只是如今舆论环境复杂,不少民众和自媒体都被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带偏了风向,要争取他们支持,谈何容易啊。”
李家洋微微眯起眼睛,目光似乎穿透了眼前的阻碍,看向远方:“越是艰难,我们越要努力。相信只要是有良知的媒体人,都会明白我们的立场。为了这个国家的未来,我们不能退缩!”
在吴兴川和李家洋院士交谈的时候,张启则搭乘炎龙集团的私人飞机,向龙虎山境内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