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从益州争霸开始 > 第72章 暗流涌动,凉州刺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2章 暗流涌动,凉州刺史

“监察使!”

“你是...?”

“奴才是永乐宫的御房主管,将军称呼老奴为王公公就好!”

永乐宫?那不是皇后居住的宫殿吗?

刘真暗自嘀咕,这个时候来找他,指定不是什么好兆头。

“王公公,你来找我,所为何事?”

“回将军,我家娘娘想要见您!”

果然,这个节骨眼上,后宫掌权者都坐不住了!

“我若不去呢?”

“那奴才只好得罪了!”

显然,王公公有备而来,刘真周围,数十位黑衣人现身。

以刘真的武艺,对付这些人,轻而易举,但这里是皇城,对方又是皇后的人,贸然动手,只怕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既然皇后娘娘诚心相邀,我就走上一遭好了!”

……

永乐宫,宽敞辽阔,每个建筑各有特色,分布均匀,且宫殿用料充足,连铺路的石料都极其稀有,整体看去金碧辉煌,秀丽绚烂。

“将军在此稍后,容奴才禀报一声!”

“好!”

他去过长乐宫,两宫大同小异,装饰风格,相差无几,因此并没有表现的过于惊讶!

王公公进去没多久,一名丫鬟就走了出来。

“大人,请随奴婢来!”

前殿内,布置精妙,随处可见的名贵花瓶、装饰,占据房内三分之一的空间。

继续深入,刘真越发疑惑,前殿都到尽头了,再往后就是后殿,那可是后宫嫔妃沐浴、休息的地方,除皇帝、太监、宫女以外,不允许他人涉足,一经发现,论罪当诛!

但刘真是个例外,不仅去过太后的寝宫,现在还来到皇后寝宫。不出所料的话,刘宏早已知晓。因此,究竟是皇帝的试探,还是皇后、太后的阴谋,一时间无从判断。

“大人,娘娘吩咐过,您在此等候即可!”

又是熟悉的场景,硕大的浴池,水雾弥漫,若隐若现的屏纱,增添一抹神秘感。

“皇宫里的达官贵人,嫔妃皇后都喜欢这样会面吗?”

刘真很无语,太后之前就给他搞这么一出,现在皇后也来这一出?

不多时,一道倩影缓缓映入眼帘。

“刘监使久等了!”

魅音如丝,撩人心弦,这位大汉皇后,明显不是简单的主。

“不敢,不知娘娘叫微臣前来,有何要事?”

“不急,旁边有茶水,爱卿自行取之!”

刘真明白,对方不表明来意之前,自己是走不了的,只好寻桌而坐。

“本后何氏,请监使前来,有事相问!”

女人边说,边褪去薄纱。洁白无瑕的玉脚,轻点池水,温度刚好。

“娘娘有何吩咐,尽可说来,臣若能做到,定当全力以赴!”

池中佳人,娇艳一笑,百媚千娇,阵阵涟漪,络绎不绝。

“此事简单,只需监察使一句话即可,事成之后,重重有赏!”

刘真沉默,他不是重利之人,不在乎所谓的重赏,他所担忧的,是怕皇后跟太后一样,让他站出来支持刘辩继承大统。

“还请娘娘示下!”

“百官皆知,皇上命不久矣,而太子迟迟没有结论,陛下所有皇子中,唯有刘辩、刘协可担大任,本后希望爱卿能够支持刘辩为皇太子!”

果然,越怕什么越来什么!

摆脱太后魔掌,又入皇后圈套。

“娘娘,下官人弱言微,不敢妄谈军国大事!”

“人弱?言微?爱卿莫不是跟本宫说笑?”

“地方上:独断专权,拥有任免地方官员的权力,上至刺史、太守,下至地方县令。

朝堂上:位比丞相、大将军,既可弹劾百官,又能调动军队,只手遮天,莫过于此。

就这样的权威,监使自诩人弱?”

何氏有理有据,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刘真确实大权在握。同时也意味着,他要面对敌人,多不胜数。

“娘娘此言差矣,下官为处这等爵位,乃是陛下隆恩,实际权力,可没有这般大!”

刘真既知灵帝宏图,又怎敢轻言泄露,即便手握权柄,也不能暴露给当今太后、皇后。

何后眉头紧锁,能掌握此等权力的人,绝非泛泛之辈,自己若不拿出诚意,恐怕难以说服对方。

“刘爱卿,你若助我儿夺得太子之位,登基之日,本宫许诺你丞相之位,另赐王爵,如何?”

“娘娘,你这不是把微臣往火坑里推嘛?大汉有规定,非刘姓者不可威望,违逆者,天下共击之!”

何后听他这么一说,误以为王爵之位,吸引到了对方,随即道:“这简单,本宫让陛下赐你刘姓,如此一来,名正言顺矣!”

刘真嘴角抽搐,何氏真是胆大妄为,此等违逆祖训的行径,竟说的这般轻描淡写,好似祖训是她拟定的一样。

“还请皇后慎言,你我皆是大汉臣民,此等行径,娘娘比我清楚意味着什么!”

何后不怒反笑,意味深长道:“刘监使是觉得大汉还有救?当今天下,诸侯群起,朝堂混乱,稍有不慎,便是将死之局!”

“话虽如此,却不到江山倾覆之时,我劝娘娘好自为之!”

刘真转身离去,没有一丝拖泥带水。

何氏见状,眼角泛光,肤如凝脂的娇躯,微微一颤。

“有趣,本宫倒是要看看,你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

凉州,曹操快马而至,曹仁、曹洪紧跟其后。

“大兄,我们来这里作甚?”

“子廉呐,我记得老早就跟你说过,多跟子孝、子和学学,不要总是无头无脑的,子孝,你来跟他说说,我们来这里干嘛的。”

“额...那个...大兄,俺也不知道!”

噗!

曹操刚饮用水,猛的喷出,没料到曹仁也会如此。

“你们两个,唉...”

曹操恨铁不成钢,想他曹家先辈,文治之士层出不穷,怎么到他这里,全是武夫了呢?

“两头蠢猪,亏你们还在一边旁听,子成让我们来这里,无疑是说服凉州刺史,共同举兵讨伐董卓!”

“大兄,我要是没记错的话,凉州刺史是梁鹄吧?”

“不错,正是梁鹄!”

“听闻此人是我朝的大书法家,不知是真是假?”

“准确无误,梁鹄、蔡邕、马融可是当年的“三杰英豪”,可惜马融老先生故去,蔡邕老先生退出朝堂,梁鹄请命驻守凉州,二朝元老就此退隐,满朝文武鲜有人记得他们。”

曹操不免惋惜,汉桓帝在位期间,三人皆是肱股之臣。梁鹄负责学府教导、筛选官员;蔡邕协助丞相,监察百官,同时统筹军粮,便于出征,权力可谓极大;马融更是了不得,门生遍布天下,才智过人,故而受封为侯,桓帝念其能力不俗,再度加封为巡使,负责在外官员、刺史的行为举止,拥有独断裁决,先斩后奏之权,跟刘真现在的权力,相差无几。

凉州,西凉城,虽不如东都繁荣,百姓却能安居乐业,因为有梁鹄在,黄巾之乱并没有在凉州,当地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来者何人?”

曹操几人的衣着打扮,跟当地人大不相同,士兵故而将其拦下。

“这位将军,劳烦通报一声你家刺史,就说骁骑督尉曹操求见!”

“你是朝廷的人?”

“正是!”

士兵了解情况后,不敢怠慢,让其稍作休息后,疾驰而去。

府衙内,一中年男子正在办案,别致的官袍,尽显独到之处,见其眉宇清扬,神态自若,专心致志批阅公文,下笔如神。

咚咚咚!

“进!”

“大人,城门来报,朝廷遣曹操来访!”

“哦!孟德竟然来了,快快请来!”

“喏!”

梁鹄跟曹操同朝为官过一段时间,彼此有过几面之缘,二人很多事情都能聊到一起。

“孟德,许久不见!”

“曹操见过梁尚书!”

“你这人,不在其职,何须行此大礼!”

“哎,刺史亦是大官呀!”

“你呀,一点没变!”

“哈哈哈!”

“走,里面坐!”

客厅内,梁鹄屏退下人,亲自上茶。

“孟德怎的有时间来我这了?”

“要职在身,不得不来啊!”

“哈哈哈,我就知道你小子,无事不登三宝殿,说说吧,所谓何事?”

曹操见四下无人,便将两封书信拿出。

“这是...?”

“此乃陛下秘折,另一封是子成写给你的!”

“陛下?还有刘真?莫非有大事发生?”

“您看看信件,自会明了!”

梁鹄拿起密信,细细阅览,越看越心惊。

“这...丁建阳竟犯此等过错,还有董卓,他真的会谋反吗?”

曹操知道只靠信件难以说服对方,解释道:“刺史大人,试问,如果你有三十万兵马,又恰巧碰上天下大乱。而你的大军,离天子只有一步之遥,你会如何做?”

“当然是起兵护驾,扫荡外敌啊!”

曹操满是欣慰,大汉还是有忠臣的。

“刺史心怀大汉,曹某佩服,但不是所有人,都跟您一样满腔热血!”

“那依你之见,他们会如何?”

“起兵进宫,以护陛下之名,博取封赏,位极人臣,随后发兵天下,名正言顺!”

“这...孟德此言何解?”

梁鹄一脸茫然,曹操所言,跟他说的似乎没多少区别?

“梁兄,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当前乱局,确实只能放权,让才能出众之人,平定叛乱。但你想过没有,掌权者手握重兵,还会不会听从朝廷号令?”

“这...”换做以前,梁鹄会毫不犹豫回答,但现在的情况,非从前可比。

“若兄台想通,请观此信!”

梁鹄思索片刻后,还是打开了信件。

许久,他放下书信,眼中透露出怀疑的目光,“孟德,刘真的名号,我倒是听过一些,但他刚入朝堂,岂会被陛下如此看重?莫不是你们欺诈于我?”

“梁兄此言差矣,曹某是什么样的人,你还不清楚吗?至于子成为何会被器重,且听我细细道来!”

曹操将刘真先前顶撞皇帝,为民请命的故事侃侃而谈,又将“朝堂三策”如数相告。

“天佑大汉,降此人物,真乃百姓之福矣!”

梁鹄听后,倍感痛快,刘真的才能,完全值得重用。

“梁兄,现在可还有疑惑?”

“哈哈哈,孟德请原谅,多事之秋,我也是迫不得已,你也知道,西凉战乱频发,若大军出走,恐生变故!”

“子成早已考虑好了,只要西凉一郡兵马即可!”

“西凉郡只有三万兵马,董卓的并州军,可是有着三十万呐?”

“这就是子成的睿智之处,不管是凉州还是冀州,只要有一郡出兵就行,高举大旗,表明立场。董卓就算在目中无人,也不敢同时对抗三家,毕竟,并州也不安生,没有吕布的并州狼骑,还能震慑外族?”

“哈哈哈,孟德啊!大汉有你跟子成在,必定当兴呐!我们这些老家伙,后继有人了!”

“梁公老当益壮,亦是朝堂栋梁之材!”

梁鹄贵有自知之明,自桓帝驾崩后,他就知道自己该退休了,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他这样的前朝老臣,当今天子不会重用的。

“孟德,别的我不敢保证,但十万人马,我是能凑出来的,事不可取时,大可调用!”

“多谢梁公!”

“来,我们许久不见了,今夜不醉不归!”

“乐意之至!”

……

与此同时,孙坚也抵达了冀州。

冀州刺史名为蔡衍,字孟喜,汝南赣县人士。为人清正廉洁,桓帝在位期间,担任地方县令,后为王允、蔡邕举荐,入朝为官,因才能出众,又与丞相交好,故而担任冀州刺史,统领州内大小事务。

孙坚开门见山,说明此行缘由,蔡衍也是直爽之人,当即让其展现实力。并非他不想帮助朝廷,而是当下局势混乱,他必须保证冀州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出手相助。因此,朝廷的实力,务必要强于冀州。

“孟喜兄,你要如何证明?”

“这样吧文台,我也不难为你,你我出四员大将,各自带领百人互相攻伐,战至最后为胜,如何?”

孙坚想了想,欣然接受,自己的虎将可不少,只要不是遇见刘真、吕布这样的高手,赢下比赛也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