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 > 第133章 大唐朝廷的应对之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3章 大唐朝廷的应对之策

明太祖朱元璋:“若是黄河能将安禄山叛军铁骑挡住,给封常清争取足够多的时间训练长安招募的新兵,或许安史之乱就不会长达八年,将大唐的根基都给毁了。”

周世宗柴荣:“唐玄宗李隆基在安史之乱当中,做的最错误最昏聩的一件事情,就是听信小人的谗言,把大唐名将高仙芝与封常清在潼关给冤杀了。”

“同时还逼迫哥舒翰率领一大群新兵出潼关作战,以至于唐军大败。”

“唐玄宗李隆基的一世英名,尽毁在老年的昏聩之上。”

“高仙芝与封常清被冤杀,也给后来势力渐大的各藩镇藩将们带来一个极为不好的警示。”

隋明帝杨广:“唐高祖李渊???是朕的那个老表吗??”

【安禄山起兵反叛的消息传到大唐朝廷之时,朝野上下无不震惊。】

【然唐玄宗李隆基起初是不相信的,但随着河北各地的战报奏折传来,唐玄宗李隆基才不得不相信,自己最宠信的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真的起兵反唐了。】

唐太宗李世民气打不一处来,指着天道画面的李隆基,被气得颤抖不已的骂道:“这...这...这李隆基,怎么会对一个胡人肥猪如此不同,真乃气煞朕了。”

唐太宗李世民的呼吸,也因此变得不均匀与急促了起来。

这一坨肥肉的胡人安禄山,他好在哪里......

莫要说唐太宗李世民如此气愤难平了,诸天万界里的无数汉人百姓,以及帝王们都同样如此。

这一胡人肥猪他究竟好在哪了?竟能得到唐玄宗李隆基如此的青睐......

【安禄山起兵反叛之后,大唐朝廷之中,最为兴奋异常的乃是宰相杨国忠,并顺势掌握了整个大唐朝廷,并且认为自己能够掌握一切局势。】

【大唐的开元盛世,都是建立在对外征战的胜利之上,杨国忠坚定的认为,大唐的所有军队都是非常强盛与拥有强大战斗力的铁军。】

【所以对于安禄山起兵反叛,大唐朝廷的上下官员们,并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与高度的认真对待。】

【尤其是宰相杨国忠,坚信只要大唐军队出征,安禄山的叛军必败,待平定了安禄山的叛乱之后,那将是他张国忠的时代了。】

【和杨国忠有相同观点,并且认为安禄山的叛军会速败,大唐铁军会速胜的人并不在少数。】

【他们似乎都不太把平日里在唐玄宗李隆基卖弄滑稽,换来恩宠的安禄山能有多大的能耐与军事才能。】

【唐玄宗李隆基也同样如此认为,认为安禄山仅凭边关三镇二十万的叛军士兵,就想撼动大唐根基,简直是在痴人说梦。】

【唐玄宗李隆基一度幻想着,等安禄山兵败之后,自己要狠狠的质问安禄山为何要辜负了自己给予他的信任与恩宠。】

明成祖朱棣冷笑:“呵呵,盛世大唐的铁军确实是很强大,但也要看怎么比,安禄山率领的叛军也一样是出自盛世大唐的铁军。”

“一支是长年累月在边关作战的铁军,岂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中原唐军能相比的?”

“大唐的强盛,以及中原大地将近百年没有过战事的因素,大唐中原军队,还能拥有多少的战斗力?”

“面对长驱直入汹涌而来的边关铁军,已经马放南山的中原唐军,拿什么去抵挡?”

“可惜了,大唐当时的朝廷之中有能人认识到这一点的话,安史之乱同样也不会出现。”

【于是,大唐朝廷都认为安禄山的叛乱大军,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尽管叛乱大军已到达黄河边上,朝廷之中多数的官员,仍旧不相信安禄山的叛乱大军能渡过黄河。】

【但,大唐朝廷还是设立了三道防线,阻挡叛乱大军。】

【第一道防线,设立河南节度使,下辖管理陈留等地区内的十三个郡县。】

【任命绮氏人张介然为节度使,任命程千里为潞州长史,在河南地区建立起第一战区防线,以组织防御和抵抗叛军。】

【第二道防线,则是由唐玄宗李隆基同意与任命的西域名将封常清,建立洛阳战区。】

【封常清在西域大败大勃律国威震西域,回朝复命之际,遭遇上安禄山的叛乱,遂自动请缨前去洛阳招募士兵,抗击安禄山的叛军。】

【第三道防线,任命同是在西域立下威名赫赫的大唐名将,高仙芝为征贼副元帅,率领长安禁军,京城边军,以及在长安城内紧急招募的新兵共五万人马,屯驻陕州。】

【同时,派朔方右厢兵马使、九原太守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右羽林大将军王承业为太原尹,加强对北方地区的军事控制,建立抵御叛军进攻长安的防线。】

【又派使者到朔方、河西、陇右等地区,令各镇除留城堡戍兵外,其余兵力悉数内调集结,以增强中原地区的军事力量与剿灭安禄山叛军。】

南宋武翼郞岳飞(青年):“可惜了大唐名将封常清,在大败大勃律国名震西域之后,有了骄纵轻敌之心,在洛阳毁了一世的英名,更让奸佞之贼有机可趁伺机报复与陷害。”

明兵部尚书于谦:“大唐朝廷对安史之乱的对应与安排,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他们都忽视了士兵与士兵之间的作战能力是大有不同的。”

“封常清更是如此,他在西域率领的是安西铁军,他到了长安所招募的新兵,就算他有信心能在短时间内将新兵训练起来,但时间已经不等他了。”

“安禄山在这个时候起兵反唐,是早就准备好了与筹划了许久了的事情。”

【在大唐朝廷都认为就算安禄山的叛军,能在二十多日连下一千六百多里,也无法渡过黄河。】

【都在认为等大唐铁军集结完毕之后,就是安禄山的末日之时。】

【天变冷了!】

【黄河边上,安禄山眼见成功在望,然而滚滚而来的黄河水却拦住了他的去路。】

【望着奔流不息的黄河,安禄山心中不知是喜是忧,他曾无数次进京路过此地,山川地形早已烂熟于心。】

【或许从起兵那一刻起,他便已想好对策,眼下只盼天气能如他所愿。】

【黄河本是一道天险,叛军本难以渡过,可当叛军抵达黄河边时,正值寒冬腊月,众人皆盼着黄河能结冻。】

【天,果然如安禄山所期盼的那样,很快就突变骤冷了起来。】

【于是,安禄山派遣士兵连夜将破船、树根以及草料等物扔入河中,阻断河流。】

【次日,众人惊讶的发现黄河果然上冻,叛军遂踏着浮桥渡过黄河,一路西进,使早已远离战争,习惯了安逸生活的中原唐军,被叛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