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除了轮作、连耕、休耕这些基础用词和概念教学,小白还有其他更费时费力的东西要教给他们,比如杂交试验和果木嫁接。

现在是秋天,天气逐渐转冷,不适合尝试果木嫁接,立春时节会更好些。

而植物的杂交实验,要选在它的繁殖季节来进行,大部分植物都是要等到春夏才可以进行杂交育种。

而小麦现在才种下,想试着杂交培育也需要等到三月下旬到四月,这个秋冬就是来慢慢学习理论就好。

席飞君和于驭边给这些农学班的学生们补基础语、数、科学,一边跟着天子学习基础农学和基础化学。

不学化学不行,他们后面还要研究肥料呢,各种微量元素得清楚,就比如豆科植物那个固氮。

待在长安开农业教学班的时候,益州给天子寄来了信。

“臣柳珀有本起奏……”

柳珀的奏本一拿起来,略皱的触感让小白都能透着它感受到蜀地还没过去的雨季。

这纸是在洛阳造纸坊的纸张产量全面提升之后,连着第一本日历一起送去全国各郡县的。越偏远的地方肯定量越少,但这是给他们写奏折的定期份例,蜀地也有。

为了方便柳珀记账,送去蜀地的纸不少,消耗也同样不小。

就算是重山也拨了几个造纸熟练工,带着一整本整理好的造纸工艺图文资料一起过去,但蜀地这会儿人力都在忙着煮盐挖河道呢,真拨不出人手来造纸。

慢慢看完柳珀的奏折,小白骄傲的表示这不愧是他认证的人才,柳珀这本奏折写的很满,排句段落错落有致,知道小白的阅读习惯,句与句中间都会空出一个字。

要知道他在蜀地的时候,洛阳的纸都没有造出来呢,柳珀已经能写的一笔漂亮的好字了。

他写的字虽多,偏又惜字如金,每个字都是细细斟酌才落笔写下的。

在问天子请安后,他细细给天子汇报了自己在蜀地的工作。

天子一走,他就和蜀郡郡守杨珺抢起人来了。

一边要煮盐,一边要开山挖水道,就是陛下都允诺蜀郡的刑徒都能来做人力资源,任由他们使用,那也要分个清楚才是。

不过好在蜀郡本地大族们虽然不是很看好杨珺的水利工程项目,但柳珀的食盐产业是已经看见成果了的。

至于为什么他们这么积极,因为私人不许采矿已经是大晋的成文铁令,他们拥有的小盐矿要么被朝廷买了,要么就守着一辈子不要卖盐。

在柳珀手段雷厉风行的处置了胆敢卖私盐的商人后,手持天子两仪剑的柳珀已经是本地大族们眼里的鬼见愁了。

这鬼见愁上头的大靠山是天子,人精明强干不好糊弄,还是上过沙场的将军,耍心眼耍不过他,也没人家手上的兵,他还是朝廷的代表,管着的益州盐政就是让蜀人能吃得起盐,民心也都在他,这怎么和他斗啊!

因为天子和杨珺有过约定,要让食盐的价格低到蜀地百姓都能买得起,同时蜀盐还要往四周贩运,和其他知名盐池一起配合,在朝廷盐铁司的计算调配下,让大晋领土内的其他地方都能吃上廉价盐,那益州盐政想挣钱,只能疯狂扩大生产、提高效率、压低成本,以及卖盐引,做点跨国贸易。

那些挣不到食盐利润的商人,基本都把目光盯在盐引上。

盐引分两种,对内和对外。

对内的盐引,其实商人们就是帮着朝廷做了一回食盐运输。

要去外地做生意的商人们都可以去盐政官署报备,说他们要去哪个地方,路上可以顺路带多少盐去给目的地的衙门,盐政看你家世清白,信用不错,就会给发相应数量的盐引和盐,只要你带过去了,当地衙门就会给你路费和做买卖减税政策。

朝廷是会调配食盐平衡地方,给商人们发对内盐引,这个主要是节省一些人力资源,鼓励商业。

对内盐引赚的不多,但不会亏路费,也能和官府做交易,混个减税和熟脸。

对外的盐引,那才是能赚的大头。拿了盐引,就能去领盐买卖,但是只能外卖,金银铜钱交易还是以物换物都可以,你能在外面挣多少,给朝廷交利润的1\/3,剩下的都是你的。

这个政策是洛阳那边讨论之后定下来的,是益州和吴地独有的政策,因为他们一个对着西南百濮和荆蛮,一个对着东南百越。

至于北边盐政,他们要对的是匈奴,又是一套和关市挂钩的独有盐政。

他们益州今年已经发了盐引了,虽然不多,但对南边百濮和荆蛮很有吸引力,换来了很多珍贵的药材、动物皮毛、象牙、角什么的,这些东西他已经挑了一些出来,争取能在陛下过年的时候给您送个礼物。

百濮和荆蛮很喜欢他们雪白细腻的蜀盐,现在盐商的队伍在那边很受欢迎。

不止是南边的人,蜀地本土那些住在山上的山民,也因为这些盐,会想主动和山下的蜀民以物换盐。

只是盐再便宜,那也是蜀民们要自己花钱、花粮食来换的,他们自己盐都不多,本地卖盐的官府对他们每个人什么家庭条件都知道,买多就会引起注意。

就算不说这些,双面郎君柳珀持两仪剑剑斩不法私盐的故事,已经随着蜀盐在蜀地铺开,传遍蜀地。普通百姓不想因为卖这点盐,就被盐政官斩于剑下。

不是很想挑战法律的蜀民,也把这些事情都老老实实告诉了山民们。

虽说躲在山上的少民和山下的蜀民关系不错,但这不值得他们和山民交易自己手里不多的盐。

在蜀民们都表明自己的态度后,已经有几个山上的部落主动派人下山来接触晋人官府,想要拿他们的东西来换盐交易。

柳珀表示,陛下,你放心,我一定会让这些躲在山上的少民能沐得圣恩,穿我晋服,写我晋字,要么下山做晋人,要么在山上也成为晋人,总之都会是陛下您的子民,西南的蛮荒小国也会臣服在我大晋天子手中!

看完了的小白:挺好的,但是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柳珀你慢慢来吧,千万不要着急。

蜀地这会儿也不是没人,只是山上的人要是愿意下来,这人口资源就算再少,也能给蜀郡再创收一波。

咱不能竭泽而渔,要可持续性发展,那些下来的山民也是我大晋百姓,你悠着点,不要太过分。

还有,往南边去的商队记得把控把控,往西南小国卖去的盐有多少,你作为盐政必须有数,不能让人钻到空子走私。

臣不臣服的不重要,我要的是大晋成为南北西东边陲小国子民心中的天上人间。

光看这份奏折的书面排版,小白都能给个99分,更别说工作汇报的内容同样质量优秀。

不过柳珀这空字的习惯也让他想起来了,该是时候统一标点符号了。

蜀地森林资源丰富,还有各种品种的竹子,这些竹子既能是煮盐产业的重要工具,也能作为重要的造纸原料。

只是今年扶仙宫那些熟练的造纸匠人人手有限,老带新训练一大批出来需要等明年,明年这些匠人会去齐地、吴地和蜀地,给那些地方也带去造纸作坊,优先发展这三个地方的文化产业。

蓟州和定州这种西北和东北的地方,那就直接从中原运纸过去,等以后产量高了看看能不能打下来。

洛阳和长安为中心的地方,本就是中原文化最强势的地方,有这两个都城造纸作坊的供应,价格较高的纸张对外售卖也还只是紧俏,不至于稀缺。

给吴地和齐地的,算是补偿他两个王兄,给他们丢一份好产业,给蜀地的,是培养培养他们对大晋的归属,因地制宜给个产业。

中原文化再先进,再多姿多彩,那也得外面能看得到啊。不把传播途径搞多一点,这怎么传播出去。

商人和士会把《洛字》在内,洛阳城里的见闻,学宫的辩论,成非的诗赋,带去各地,那些记录一切的纸张,就是能让各地知道洛阳文化现在有多强势的重要载体。

比如他吴王兄的吴地,那里虽然有矿有盐的,森林资源还丰富,但是以前是越人居住的地方,现在还残留一些百越文化,越国更是如此。

小白很支持地方发展,但必须以长安-洛阳为中心。

想搞地方经济,地方文化,可以,以洛阳为主要文化中心来辐射地方就很好。

柳珀的奏折看完了,是杨珺的。

杨珺的奏折里,说的是他带着鲁氏子弟这一年在蜀郡修河道的工程进度。

他还跟着鲁氏子弟一起,拿着洛阳送过去的纸,写了一份工程计划书,把预计做的工程,现在已经做了的工程都给写上,还标了各项工程预计人手、造价、时间。

穿越之前大学专业是网络工程的小白,觉得自己回老家完全没有什么跟不上时代的担心了。

就他做皇帝以来干的这么多工作,就业方向广的不行,还超高的工龄,能雇他的人算是了不得了。

除了汇报工程进度,杨珺还汇报了一下那些储存的罐装火药使用进度。

鲁氏子弟善于工器。

他们一起开山的时候,为了省时省力,减少人员伤亡,能用上工具的,都尽量用工具来完成。

杨珺的夫人也负责一些后勤安排,见过鲁氏子弟们造工具的现场,有所感悟,邀请了几个鲁氏子弟一起来改进纺织工具。

蜀地的丝绸本就有名,蜀地的刺绣也同样有名,蜀锦以图案生动、织纹精致、色彩艳丽而着称,贩去中原也同样受到贵族们追捧。

当初小白在蜀郡时,郡守夫人给他准备的衣服都是他自己家里织的,就是蜀锦。

蜀郡织造工艺已经很成熟,郡守夫人想着,既然工艺没有什么可以改进的,那能不能改进一番工具,让蜀锦的制作方式能够更便捷,效率更高。

鲁氏子弟听了夫人的想法,觉得这大有可为,做好了以后,对蜀地的益处不比盐差。

商议一番之后,鲁氏内部挑出了几个善于改造工具的弟子出来,协助郡守夫人完成此事。

杨珺表示,纺织这事他不懂,就交给弟子和夫人操办了,盐政有柳珀在一切都好,蜀地内政都有郡丞桌英在,益州牧从不插手他们搞的这些事,人不瞎搞事,挺好的。

看完奏本的小白点点头。

很好,不需要自己提醒,鲁氏子弟已经找到了合适他们的发展方向。

把自己的技能放在这些民生相关的地方,去帮助当地百姓生活的更好,不管自己的学说受不受君王重视,都能让他们在当地受到尊敬,也让自己的学派在后世留下不少东西。

只是杨珺,你忙活你的水利工程就行了,不需要惦记着给孤送点蜀锦,孤不需要。

卓英,孤允了你暂代蜀郡政务能给孤上奏的权利,你管那些火药管的挺好,很是注重信息保密工作,但是给我写奏折可以用点正常的话,不需要用同音字。

小白停笔,让陈冬把这些奏本拿去边上,明天就跟着一批新的物资车队一起,趁着蜀郡雨季要没了,送去蜀郡。

-

小剧场

柳珀:陛下,您放心,我会让我大晋的领土之上只有晋人!

小白:倒也不用……算了,你慢慢来,不要着急。

阿飘们也讨论起来关于蜀郡的事情。

第五家某个祖宗:蜀郡啊,那里又远又偏,要不是冲着一统中原和那里的资源人口,谁愿意过去那里啊,派官员过去都要好好挑选一番。

但是柳珀这种人才,直接被小白留在蜀地,还能毫无怨言的在那里做牛做马干活,他可真是个好臣子啊。

武帝黑线:要不要看看他给了柳珀多少权利啊。益州的盐政,先斩后奏之权,养兵的权力, 暂时财政私用……

太子疯狂赞叹:不愧是吾弟小白,能这么信任手下的臣子,不怪乎臣子愿意为他赴汤蹈火,汤武对伊尹的信任也不过如此

求定:父王说的对!

其他阿飘们眼神怜悯的看向武帝:最爱的大儿子和大孙子都是小白吹,你也是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