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意外唐朝 > 第275章 权万纪劝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裴承先走了,很高兴的走了,临走还给李恪送上了一本古籍,说是现在用不上将来肯定能用上,李恪翻了一下笑骂着就将古籍放了起来,现在真是用不上呀!

次日早晨李恪收拾好了正准备出发上课时,赵钵来报权万纪求见,李恪也没耽搁直接让赵钵请到了客厅。

“老臣见过王爷!”

“权师快快免礼,这么早来您是有什么事吗?”

“老臣这些日子核算了一下燕王殿下您封地的税收,发现蓟州之地比往年多了不少,还有……”

李恪一听就急忙打断道:“权师,本王虽然封地在那,但地方的这些事情本王从来都没有询问过,而且本王也不想管,有刺史,大都督,尚书省呢!还有这税收之事,本王早就和父皇说过全部交于国库,本王还看不上那点钱!”

“可王爷!这不合制呀!前几年大唐又是蝗灾,又是讨伐突厥的,你不要就不要了,可现在天下太平,您不能仗着王府有钱就不理会此事,您让其他亲王怎么办!”

李恪摇了摇头,他对这长史真的没怎么接触过,自己从历史上也不怎么了解此人,而且自己也不想这么快参与其中,这些年一直都是相安无事,今日他这是怎么了?不过也得和他解释一番随即便道:“权师您看这时辰,本王还得去就学,要不午后您再来一趟,咱们再商量如何?”

权万纪想了想道:“那好吧王爷!老臣就在府中等候了!”,说完就自顾自的往前院走去,李恪无奈的笑了笑也立马出了门直奔皇城而去。

到了李纲下课的时候,李恪见李纲要走,便追了出去找到李纲,便说起权万纪之事。

李纲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此人权万纪,性刚直,守廉洁,只是有时过于严苛,不懂变通。他这般执着于你的封地税收,也是出于一片忠心,想要维护规制。你与他好好说,如果不能说服其改变想法,最好还是听他的,免得他去陛下那里诉苦,到时你还得落个不尊师长之名又得禁足,得不偿失!”

李恪听了点点头,心中对权万纪有了些许认识。送走李纲后李泰却凑了上来,笑着问道:“二哥,方才你与李师聊得那般严肃,可是遇到什么难事了?”

李恪叹了口气,将权万纪之事告知了李泰。见李泰略有所思便继续道:“青雀你也知道,我不差那点钱财,我只想着为父皇分忧,将我的那份纳入国库,尽点微薄之力!”

李泰听后眼珠一转心道:你尽点微薄之力?那你怎么不把四季祥的收入纳入国库?你怎么不把家具店,全城居……哼!说的好听,除了太子大哥,那个亲王不需要封地的钱粮呀!对了!你不是还有个弟弟呢嘛,嘿嘿我就拿他来说事,想到这便开口说道:“二哥,我看这事儿简单。你既无心打理封地税收,不如就按权长史所说,略作管理便是,也省得麻烦。至于税收一事我觉得你还是收着好,毕竟将来李愔和其他皇子都得去封地,如果你这么做出了表率,那他们以后可就苦了!”

李恪皱眉道:“我本就不在乎那点钱财,全交国库干净利落,何必折腾。不过青雀你说的也对,其他的皇子还是得靠封地的,我也不好破坏了规矩,嗯……,算了!还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吧!”

“二哥高义!”

“这事解决了,可权师非要我参与地方管理,这事我是万万不能答应,不说现在我们还在就学,就算授衣以后,我也不想被这事缠身!哪如自己做点想做的事!”

李泰拍了拍李恪的肩膀,“二哥,你这想法虽洒脱,可权长史既然如此坚持,必然有他的道理。你若强行违背,怕是会落下把柄。再者,你若接手部分管理,一来可堵住权长史的嘴,二来也能借此机会了解民情,日后说不定有大用。”

李恪沉思片刻,觉得李泰之言不无道理。下课后,李恪匆匆回府。权万纪当真在王府客厅等候了一上午,见李恪归来,忙行礼。

李恪笑着扶起他道:“权师,本王在上课闲暇时还是仔细思量了你上午所言。虽说本王不在乎那点钱财,但确实不应坏了礼制。况且其他的皇子有的未必能不靠封地岁入养活王府,所以封地之事还得多多仰仗权师!”

权万纪听后面露欣慰之色,对李恪和颜悦色的说道:“王爷您言重了,这都是老臣分内之事,王爷您能想通便是老臣的福分,至于管理地方……”

李恪一听急忙打断道:“至于管理一事,本王是这样想的,本王目前年纪尚小,学业还未授衣,况且本王还没有就封,所以不如暂时先这样等本王就封以后再行打算,您看如何?”李恪说完就看向权万纪。

“老臣也听陛下说起了,王爷您就算今年授衣,还需明年再朝堂锻炼一年才能就封,老臣觉得最晚明年您就得参与地方管理,否则真到您就封之时怕是……”

李恪点了点头接着说:“那就这么定了!对了权师这封地岁入之事,本王还是希望能更多造福百姓,本王打算拿出一部分用于当地水利修建和封地几州之间道路修缮,剩余就留在当地,等本王就封后再行使用,省的来回麻烦,权师意下如何?”

权万纪一愣,随即赞叹道:“王爷心怀百姓,实乃大善之举,老臣之前倒是狭隘了。”

李恪态度诚恳也表示愿意听从他的建议,虽然封地岁入未曾纳入王府内,但李恪终究算是自己收了,至于收了之后再干什么,那就是李恪自己的事了,反正他作为王府长史算是尽心尽力了,至于管理地方事务,也只能等李恪学业授衣后再议了。

李恪以为权万纪没事了,刚想说就他在王府用餐,结果他又掏出了一本奏折道:“王爷!老臣还有一事得跟您说说,这是老臣准备的奏折,您请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