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都市言情 > 我的家乡老河湾 > 第409章 重回老河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入冬之际,天气渐寒,耿老爷子心中难耐寂寞之情。他向崇高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能回趟老河湾,去探望一下过去敬老院里的那些老伙伴。崇高心里明白,老爷子的这个要求并非仅仅出于个人意愿那么简单,其中或许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意义。他不敢擅自做主,急忙向赵启鸣县长做了汇报。

赵县长听了汇报后,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老爷子想回老家看看老伙计,这是很正常的事嘛,那就让他去呗,不用跟我汇报了。”

秘书魏启方善于察言观色,听了崇高的汇报后,连忙提醒道:“县长啊!这事您可得三思啊,崇高向您汇报此事是正确的。要是他自作主张带老爷子回老家一趟,万一老爷子在老家发现了什么问题,或者听到了一些不好的消息,出了事情可就麻烦了。”

赵启鸣听了这番话,坐在办公桌前低头沉思了许久。突然间,他恍然大悟,用力一拍桌子,迅速指示道:“快,快给河湾镇政府打电话,就说是我说的,通知他们连夜去拜访一下烈军属和孤寡老人,该安抚的要安抚,该提供帮助的要提供帮助,千万不能出半点差错,否则我就撤他们书记和镇长的职。”

魏秘书得到指示后,连忙给河湾镇打电话,通知他们马上行动。河湾镇政府接到县里的通知,不敢怠慢,急忙将通知下发到各大队,嘱咐各大队一定要做好孤寡老人和退伍军人的安抚工作。

县优抚办和民政局的领导根据河湾镇报上来的名单,一一做好了相应安排。出发那天,耿老爷子和张怀仁没有坐县里给他们安排的专车,而是坐在崇高那辆破旧的桑塔纳里,一路颠簸向老河湾驶去。前面领路的是赵县长的专车,他要亲自陪同老爷子去看望那些孤寡老人;后面跟着两辆车,一辆是县优抚办的,一辆是县民政局的,上面坐着两个单位的主要领导。

耿老爷子万万没想到自己回一趟老河湾,竟然闹出这么大动静。坐在车里,他一路上责备崇高:“崇高,你小子搞这么大动静干什么?我只是一个退休的老头,又不是什么高官显贵,回老家看看敬老院的老伙计们,何必如此兴师动众?”

“老爷子,您千万别生气。您这次回老家本来是很平常的事,但我也不知道那些老人现在生活得怎么样,不想让您看到不该看的情景,再伤心难过,所以提前给赵县长说了一下,让下面的人收拾收拾,也是合情合理的。”崇高笑着解释道。耿老爷子问:“难道他们生活得不好吗?”

“没什么不好。”崇高笑了笑。耿老爷子说:“那你担心什么?”

“老爷子,您要理解我的难处啊!要是这次回去,您看到了不该看的事情,以您的性格肯定会向上级反映的,到时候我可就难做了,所以我不敢擅自做主,只好向县里汇报了。”崇高笑着解释道。张怀仁也笑着说:“老耿啊,你也别责怪崇高多事了,他考虑问题还是比较周全的。现在的官场风气可大不如前了。你这次回老家看朋友,要是发现那些老伙计的生活状况不太好,肯定会向市里反映的。要是县里的主要领导挨了市里的批评,这擅自做主的责任可不是崇高一个人能担得起的,所以他跟县里的主要领导打声招呼,万一出了事也有个退路嘛!”

“瞧你说的,要是他们把各项工作都做好了,做到位了,让那些孤寡老人都能够安度晚年,我也没什么好说的啊!”耿老爷子笑着说道。张怀仁说:“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人们的愿望总是美好的,但真正做起来也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过失,谁敢保证自己一点错都没有呢?”

“好好好,我这次回家只带双眼睛,只看不说总行了吧!”耿老爷子笑着说道。崇高也笑着说:“看到好的要多说,看到不满意的要少说。”

“好,我听你的。”耿老爷子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汽车拐进河湾镇西大街时,耿老爷子看到许多人站在镇政府门口,拿着彩旗和花篮准备迎接。他连忙对崇高说:“崇建,等赵县长的车过去之后,你设法拐到另一条路上去,咱们绕过镇政府,直接去张庄户吧!”

“老耿,你这是干什么呢?”张怀仁笑道。耿老爷子笑着说:“他们既然把我们当成下乡查看的上级领导了,那我们就不能按照他们设定好的路线走了。这些迎来送往的场合就不去凑热闹了,崇高,你给赵县长的秘书打电话,告诉赵县长我们直接去了张庄户村。”

崇高不敢怠慢,连忙掏出电话打给魏启方,转达了耿老爷子的意思。赵县长听了魏启方的汇报,皱了皱眉头,二话不说,吩咐司机将车停在镇政府门口,摇下车窗告诉书记和镇长去张庄户,然后直奔张庄户而去。

张庄户是河湾大队最偏远的一个村庄,离镇政府驻地有十多里路,现在归属李堂大队。这里原本是大地主钱家的种地户暂住之地,因为姓张的人居多,所以村名就叫了张庄户。这个村子虽然不大,但却是个了不起的地方,双雄县的革命烈火就是从这里燃烧起来的。其实,耿老爷子就出生在这里。

耿老爷子出生的年代,正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那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当时官场腐败,尔虞我诈,内斗不断,国家处于频繁的混战状态。北洋政府对内搜刮民脂民膏,消耗国力,导致国家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对外屈膝投降,勾结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益,致使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耿老爷子的祖父耿文远曾参与过义和团运动,既支持过清政府,也抗击过洋人。运动失败后,为躲避官府追捕,他带领全家老小从直隶一路南迁,最终在一个仅有十几户人家的土围子里定居。这座土围子当初是为了抵御土匪而建,常被称为张家围子,后来才改名为张庄户。耿老爷子的祖父、父亲,以及二叔、三叔、姑姑都身怀绝技。这也是张家围子愿意收留他们的主要原因。

耿老爷子出生后,喜欢听祖父讲述义和团抗击洋鬼子的故事。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立志要开创一个太平世界。北伐战争时期,滨河的一批进步青年和革命知识分子积极赶赴武汉,参加北伐战争。随后,滨河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从此滨河地区开始了在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

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二叔、三叔等一批进步青年积极参加北伐,最终二人都牺牲在北伐战场上。但也有像张景山这样的青年才俊,如今已成为中央部委的领导干部。父亲则在一位以游方郎中身份作掩护的共产党人王复生的引导下,很快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张家围子成立了农民协会,领导农民打倒了地主“钱霸天”,将土地分给了农民,后来父母都被地主还乡团杀害。父母遇害时,耿老爷子还不到十岁。

全面抗战爆发后,二十岁的耿老爷子怀着家仇国恨,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随后跟随部队南征北战,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又随部队入朝作战,直到负伤离开部队,才回到双雄县。在此期间,祖父母去世,他也未能回来。姑姑终身未嫁,侍奉祖父母直至终老。当他回到老家敬老院时,姑姑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没几年就因大病离世。

当年和他一起参军的还有一个发小叫张明海,比他小一岁。在解放战争中,张明海被炮弹炸断了一条腿,未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他便解甲归田。在大队敬老院时,张明海经常去看望耿老爷子。一晃十多年过去了,耿老爷子不知道张明海现在怎么样了,心里很是挂念。他这次回来,就是想见见这位昔日的老战友、老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