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羊肉锅子。
吃得浑身舒坦,热得不行。
秦野他们回来的时候天都黑了,秦小妮已经回去了。
“外面又下雪了?”姜笙见他们三个肩膀上都是雪白的,头发也也都是雪。
拿了毛巾给她们擦,白天这不还是大太阳,怎么晚上就开始下雪了。
“嗯,雪还不小。”秦野擦干净坐下来。
秦母脸上的神色不太好,姜笙一看就知道秦野姥姥的情况不好。
“你姥估计都等不到开春。”秦母心里难受。
老娘骨瘦如柴,头发全部白了,都没办法下床,伺候的人不尽心,那屋子进去都一大股味道,她有心想把人接过来,老人家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死活都不愿意离开家。
姜笙不知道怎么安慰,生老病死都正常,可亲人的离开,不是一时的天崩地裂,而是一生的潮湿。
“多去看她几次,多带点东西。”秦父安慰秦母。
他们能做的,就是老人家在世的时候,尽量照顾,别让自己留遗憾。
秦母点头,旁边的大宝和小宝估计感觉到奶奶的心情不好,爬过去露出个无齿笑容,口水顺着流下来,下巴一下子就湿了,秦母没忍住笑了出来。
她搂着两个孙子,心里被治愈了不少。
秦野的姥姥不仅没等到开春,十五都没过,十四的晚上就咽气了。
当时秦母没在,得到消息哭得天昏地暗。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
她只知道,从今之后,她没娘了。
姜笙带着孩子去不了,秦野几兄弟带着秦母回去。
把老人家的后事彻底处理好了才回来。
这两天都是宋云暖帮忙照顾的双胞胎。
因为这件事,家里的元宵节也没过,等回过神来,正月都快过完了。
秦母也渐渐从悲伤中走出来。
秦环她们听说姥姥去世,也回来了。
除了秦梅和秦建设,这两人也是秦家的老鼠屎。
不止是秦野姥姥,这个冬天,大队也有两位老人没熬过去。
这天也有人家办丧事,不过这年头丧事简单。
忙了丧事,紧接着又有一个姑娘出嫁,还有一家娶媳妇的。
悲欢并不相通,这边人生走到了尽头,另一边才刚刚开始。
大队全面复工,学校开学,天气渐渐暖和,不知不觉春耕忙起来。
“娘,你就在家里和我带大宝小宝,别去上工了。”姜笙给秦母塞了十块钱。
“做啥呀?谁要你的钱?帮着带的娃是我亲孙子!”秦母赶紧推拒。
她不是客气,是真没想拿。
“拿着吧娘,你在家里又帮着看孩子,又做饭的。”秦野把钱又拿回去。
秦母见他们真要给,无奈的收下了。
她了解这两人的脾气,真给的时候不由分说。
今年的天气还不错,春耕一天都没耽搁,有经验的老人会看天气,估计了今年也是一个丰收年。
这日子啊,一年比一年好了。
春衫褪去,换上了轻薄的夏装,田地里的庄稼苗绿油油的,一派欣欣向荣。
姜笙又收到了京都家里的来信。
信里告诉她,现在随时可以回城,不过高考恢复有望,到时候也可以考回去。
身在权力旋涡,政治中心的人,怎么能没点嗅觉?
这就是敏锐度了。
同时沈明奕和宋云暖也收到了家里的信。
他们俩面面相觑,似乎啥时候也听到有人提醒过一下他们。
可是他们根本没放在心上,不过还来得及。
两口子开始奋发图强,不知道的人以为他们疯了。
八月四日到八日,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通过了高考恢复的决议。
全场欢呼。
十月二十一日,各大媒体公布了高考恢复的消息,关闭了十年的高考大门重新打开,招生对象包括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的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以及应届高中毕业生。
秀水大队的知青们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在田地里挥汗如雨。
半天没回过神。
不知是谁先反应过来,号啕大哭,惊醒了愣住的大家,紧接着,田里一片哭声。
这么多年,就在他们都要绝望的时候,终于等到了回城的消息和机会。
看到这令人心酸的一幕,哪怕平时和他们不对付的大娘们此时也觉得心里酸酸的。
大队长也叹了口气,没有为难大家。
不过狂喜过后,就是惊慌,现在才公布高考恢复的消息,十二月份就要考,不过两个月。
所有人都顾不上上工了,纷纷投入到学习中。
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许多人没有书本,更没有学习的资料。
些时候,沈明奕两口子埋头苦学进入了大家的视线。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这两口子早就知道高考有可能恢复的消息。
也是,人家来自京都,家里又不一般,可惜的是这两人根本没有提前告诉大家的意思,不然他们也能提前学习。
这样想的人心里不免带上了一些怨怼,
他们也不想想,就算说了,他们会信不?
何况人家也没那个义务。
“我无语了,知青点那帮人,全部觍着脸来给我借叔。”宋云暖在姜笙这里发牢骚。
她家里乱哄哄的,经常有人上门。
“还是你家好,没人敢来造次。”
姜笙轻笑,她和秦野的名声震慑是一回事,另一方面,因为自家的院墙高,他们在家里干嘛也没人知道。
村里的人现在都不知道她和秦野在学习呢。
“反正家里宽敞,你们直接过来学习呗。”姜笙道。
西厢房就给她们住。
“我和沈明奕商量了一下,借了一套书和笔记出去,不管他们怎么安排,家里估计就消停了。”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
她在家里待着吧。
姜笙点头,也没多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秦野在书房学习了两个小时,出去闲逛的时候,遇到了忧心忡忡的大队长。
两人闲聊。
“这高考恢复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不止是知青点,村里结了婚的知青也在卯足了劲儿的学习……”大队长叹气。
要高考的人都不上工了。
“村里考出去几个大学生不是挺好的吗?名气一下子打出去了。”秦野玩笑。
大队长瞅了他一眼,“我要那名声干嘛,再说了,考出去能不能回来还不一定呢。”
他说这话的时候有意无意的看秦野。
秦野嘿嘿一笑,“我反正是跟着我媳妇走的。”
一副死皮赖脸,就跟定了的模样。
大队长嘴角抽了抽,他怎么就忘了这是个脸皮厚的混不吝。
姜笙想要甩了他,估计不太现实。
“你自己心里有数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