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爱情公寓里的美食家 > 第200章 声音好听的优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还停着电,楼道里应急灯闪着微光。

诺澜看到刘东出来,少了一丝紧张,但还是倔强的说道:“你回去吧,我没事。”

刘东看看电梯,也停了,再看看诺澜的职业装和高跟鞋。

“六楼呢,我背你下去。”

见刘东根本没说刚才的事,诺澜更放松些:“不用,我经常锻炼,能自己下去。”

夜深人静,高跟鞋“咔咔”作响,很刺耳。诺澜刻意放小了步伐,依然一声一声的,如同踏在人心坎上。

刘东见此,快步走到楼梯口,微微躬身,邀请道:“来吧,很快的。”

诺澜犹豫两秒,轻柔的趴到了刘东背上,将手环过刘东脖子。

刘东伸手托住诺澜的臀部,微微用力将她往上送了送,起身一步一步往下走。

感受到刘东手的温度,诺澜身体微微绷紧,让俩人中间留着一点点间隙。刘东有所察觉,笑着说:“你别紧张,怎么着都是一百斤,省不了力的。”

诺澜发出疑问:“你怎么知道我一百斤?”

刘东呵呵笑,稳稳的下台阶:“反正不重,我背习惯了,一百个来回不在话下。”

诺澜忽然惊觉,轻轻捶了刘东一下:“好呀,你把我当成一袋水泥了!”

经过这么一打岔,诺澜完全放松下来,柔软的身体贴到刘东背上,刘东也轻松了些。

之前听刘东讲还不觉得,现在被刘东背着下楼,那长长的台阶,转过来又转过去好似没有尽头,看着都有些头晕。

再联想到他当时又累又饿,还要一天背一百袋水泥上下楼,那得需要多强的毅力和坚持啊。

将脸搭在刘东肩上,感受着有节奏的肌肉律动,诺澜既心安又心疼。

不知不觉就踏上了平地,诺澜从刘东背上下来,神情有点恍惚。

她拍拍刘东褶皱的衣服,微微整了整:“好啦,你快点上去休息吧。”

刘东看看小区里,路灯全灭,也就是远处马路上有点微光。

“我送你回家吧。”

刘东伸出手,诺澜这次没有犹豫,将手搭了过去。

在刘东的意识里,对待女人,要么拒绝,要么主动,不让她们显得卑微,就是最好的尊重。

当然,具体情况还有不同,现在嘛,黑灯瞎火的,也不是为了占便宜。

刘东路熟,牵着往前走。

诺澜:“你看起来比他们小吧,他们为什么都喊你东哥?”

她语调柔和、声音悦耳,在夜深人静的环境里,格外亲切动听。

“可能是我心理年龄比较大,他们热情活泼,也不计较,让我混了个身份。”

诺澜又多了分开心:“嗯,是很活泼,生活在一起不会那么闷。”

刘东没有刻意替胡一菲解释,他没有这个权利,也没有这个义务。

“你声音好听,多说一点,我喜欢听。”

“好呀。亲爱的刘东同学,诺澜晨间电台,现在为你播报…”

诺澜家住得不远,都属于是围着电台一圈。不用诺澜邀请,刘东跟着一起进门。

房间的陈设看起来不错,客厅不小,地上有毛毯,摆着巨大的娃娃,散落着几本书。

“喝什么?”

“水。”

诺澜换上家居服,端着一壶水,还有一瓶酒出来,摆在茶几上。

“放在这,想喝就可以喝。”

刘东拿出手机看看时间,四点二十。

诺澜也坐下:“等天亮再走吧。”

“好。”

俩人都坐在沙发上,等水变温。刘东捡起一本小王子,随便翻着,气氛变得很柔和。

诺澜侧过身,歪着头枕在胳膊上问:“很奇怪,为什么你在这,我一点都不会紧张。”

刘东:“你看我不紧张,跟着学的。”

“呵呵呵…”

“天气有点冷,我还是给你拿床被子。”

诺澜穿拖鞋,步伐却很轻盈,很快抱着一床绒被来到刘东面前。

她身材苗条,四肢纤细,充满柔软协调的美感。

白皙漂亮的脸庞被包裹在浓密的波浪长发里,黑白映衬下显得格外弱小,让人怜惜。胸前软和的被子,更给她增添了温柔暖人易推倒的气息。

刘东瞬间愣住,心里产生了将她连着被子一起拥入怀里的冲动。

诺澜或许感觉到了,“噗嗤”一笑,认真将被子搭在他腿上。

刘东也自嘲的笑笑:“去休息吧,把门关好,不用管我。”

诺澜眼神明亮的瞟过:“你说什么呢,我又不怕你。”

她也在沙发上斜靠着,将台灯调暗,整个屋子也暗了下来。

“刘东。”

“嗯。”

俩人的声音都变得慵懒。

“我要向你道歉。”

“为什么。”

“哔,喝酒。呵呵…”刚刚慵懒的气氛,被破坏了些,掺进一丝欢快。

“游戏的时候,我不该打听你隐私的,但我那会是真的想知道。”

“你觉得我很小心眼。”

“不,你很有男子汉的胸襟。”

“别瞎吹捧,也别装作现在就不想知道。”

“那好吧,我不装了,能问问吗?”

“你声音好听,可以多说,我不一定回答。”

“我很喜欢你那首诗。”

“不是我的,古人的。”

“诗里包含的感情是你的。”

诺澜又说:“她送给你手机,或许还有别的,你还给了她什么?”

刘东沉默了,良久也没有出声。

窗外微微发亮,声音好听的人总有更多的发言权,只是变成了喃喃细语。

“两年了,我还是害怕,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