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了六月初,张华收到了一份重要的调令,要求他回到中央,担任中宣部的常务副部长。这是一次重要的晋升,也是对他多年来工作成绩的肯定。
与此同时,齐鲁省的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马长征也接到了新的任命,被调到国家电视台,担任国家电视台的常务副台长和国家电视台党委副书记。
马长征与张华年龄相仿,都正值壮年,有着丰富的领导经验和政治智慧。从表面上看,马长征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总是面带微笑,但作为一台之长,他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意图又有多少能展现在脸上呢?
张华并没有急于离开,他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与马长征完成工作交接。而马长征上任后,表现出非常低调的态度,工作作风扎实务实,他首先召集了各个频道的总监和制片主任,深入了解全台18个频道的发展状况。
在这些人中,杨一鸣作为电视台的党组成员,自然成为了马长征第一个召见的副台长。
杨一鸣是副部级干部,国家电视台党组成员,副台长之首,获此殊荣,正在情理之中。
在语后添情茶楼的茶室里,柳江微笑着端起茶杯,向杨一鸣询问道:“杨台,马台长对电视台的评价如何?”自从杨一鸣晋升到副部级,柳江与他的交往变得更加频繁,彼此之间的态度也越发随意自然。原因在于他们已经紧密地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虽然杨一鸣所搭乘的是贺铭这条大船,与老宋家并无直接关联,但在国家电视台这样的环境下,这种差异并不显着。由于这种特殊的关系,柳江和杨一鸣时常相聚于此,一同品茶聊天。
对于杨一鸣来说,语后添情茶楼宁静宜人的氛围以及高雅的格调令他颇为喜爱。考虑到他的年龄和地位,那些过于喧闹繁华的娱乐场所已不再适合他的喜好。
杨一鸣刚被马长征召见没多久,如果柳江没有主动邀请他喝茶,他自己也会想这么做。
实际上,目前整个国家电视台里所有拥有一定级别和地位的干部们,内心都感到一丝慌乱。毕竟一下子换了台长和常务副台长,来了两位新领导,大家都不知道他们的脾气如何。
而且这两位一把手都来头不小,都以工作能力强而出名,看起来中央是下定了决心要改变国家电视台的现状。尤其是方浩明,传闻中他的作风非常强硬。贺铭在国家电视台已经待了近五年,但仍然束手束脚,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由此可以看出国家电视台的保守势力有多强大。现在把方浩明这样一个手段和背景都非常强硬的猛将调到这里,显然中央已经开始对国家电视台的保守势力动刀了。
因此,杨一鸣感到不安也是理所当然的。
其实杨一鸣现在的处境确实非常尴尬。
首先,作为一名留任的干部,想要赢得方浩明的信任并非易事。其次,他并不属于张派这个最大势力圈子中的一员,甚至还与张华结下了梁子,间接导致他不讨邱老的欢心。换句话说,他背后并没有强大的势力圈子作为支撑。而贺铭的调离,更是让杨一鸣陷入了困境。
原本,他认为在邱老退居二线后,凭借着综合频道和综艺频道的出色成绩,自己有很大机会在职位上更进一步。然而,世事难料,贺铭的调离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使得他不得不面对现实,努力解决“生存”问题。
因此,对于马长征此次的召见,杨一鸣可谓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来应对。
\"评价?呵呵,自然是非常好的!\"杨一鸣也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然后淡淡地笑了笑回答道。
柳江也笑了。
马长征刚到任,不太可能马上找茬儿,他需要时间来了解情况,因此不会轻易对原班人马给出负面评价。
柳江轻轻转动手中的瓷杯,看似不经意地问:“那你觉得马台长如何?”
杨一鸣的笑容逐渐消失,表情变得严肃,沉思片刻后,缓缓回答:“很难说清楚,我看不透他!”
柳江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杨一鸣为人谨慎,虽然在魄力上稍有欠缺,但他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优点——看人极准。过去,当他受到张华和杜文澜的联合压制时,他一点一点地建立了自己的小团队。尽管人数不多,但每个人都非常能干且忠诚。杨一鸣的原则是宁缺毋滥,对于那些不能满足这两个要求的干部,即使他们担任较为重要的职务,他也坚决不拉入自己的圈子。四年来,他的小团队中的成员从未出现过任何问题。
这一点,便是柳江也相当佩服。
现在,杨一鸣给马长征的评价是——看不透!看来这位马台长,确实是很难琢磨啊!当然了,毕竟马长征有过主政一省的经历,与国家电视台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杨一鸣又是第一次和他打交道,看不透也不足为怪。
“不过,柳主任,马台长对你似乎很感兴趣……”杨一鸣喝了一口茶,不经意地说道。
“何以见得?”柳江坐直了身子。
“我和他的谈话,主要是围绕频道改制和地产公司这两块展开的……”
“哦?”柳江问道:“你提的头还是他提的头?”
“他提的头。差不多一上来就问到这两块的工作,问得很详细。尤其是频道改制,他非常关注。认为改制势在必行,但对于职工的分流再就业工作,一定要做好妥善的安排,不可疏忽大意。”杨一鸣望着柳江,缓缓说道。
柳江沉默片刻后,微微颔首,表示认同马长征的观点,并露出严肃的神情。可以看出,马长征看待问题的眼光确实敏锐,准确地把握到了频道改制的关键要点。这两点至关重要:一是必须改变;二是要谨慎行事,确保改革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