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耳和陈余跑到邯郸,听说周章那边撤退了,更糟糕的是,那些给陈王四处打仗回来的将领好多都被小人陷害,惨遭灭门。
俩人合计了一下,劝武信君(就是赵歇),说老兄啊,咱得自己当王。
于是到了八月份,武信君真就宣布自己是赵王了,提拔陈余做大将军,张耳当右丞相,邵骚成了左丞相,然后派人告诉陈王。
结果陈王火冒三丈,想把武信君他们留在陈地的一大家子全杀了,再出兵干掉赵王。
不过,他的相国房君挺冷静,说:
“咱们还没搞定秦国呢,先杀武信君家里人,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还不如恭喜他,让他赶紧领兵往西打秦国。”
陈王想想也是,听了相国的话,把武信君他们家人软禁在皇宫里,给了张耳儿子张敖一个成都君的名号。
派使者过去跟赵王说恭喜,催着他快点发兵西进。
但是张耳和陈余对赵王说:“你在赵地称王这事,其实楚国根本不愿意,他们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
要是楚国灭了秦国,下个盯上的肯定就是你。
所以我们的建议是,你别忙着西进了,先往北边拿燕、代,南边把河内收了,这样你的底盘才稳。
到时候,你南边有黄河挡着,北边又有燕、代护着,不管楚国能不能赢秦国,都不敢随便对你动手。
趁着楚秦两败俱伤的时候,咱们正好坐享其成,天下事也就容易多了。”
赵王一听,觉得靠谱,就不西进了,转头让韩广去占燕地,李良拿下常山,张黡则负责上党。】
咸鱼翻身:“赵王歇和齐王三兄弟也算是六国贵族后代出类拔萃的最后骄傲了。”
西汉·司马迁:“赵王此举虽稳一时之局,却失大义,长远看恐难成气候,毕竟合纵连横,需审时度势,不可轻言自立。”
三国·诸葛亮:“张耳与陈余,智者也,识时务者为俊杰,其谋略虽出于私,却亦合于国之大计。”
南宋·岳飞:“赵王背盟自立,乃失信之举,虽得一时之安,却失天下之望,非长久之策!”
明·太祖·朱元璋:“乱世之中,自立为王虽可图一时之快,却需有吞并四海之志,否则终将为他人所并。”
三国·曹操:“赵王此举,虽得一时之安,却种下日后祸根。”
唐·太宗·李世民:“治国如弈棋,需步步为营,赵王此举,虽解一时之危,却失大局观。”
清·纪晓岚:“诸位高见,赵王此举确是棋差一着,不过,若无这般反复,咱们后人又怎会有这许多谈资呢?”
落落余晖:“要是我是赵王,肯定先立威于天下,再图谋长远,不过历史上的英雄,往往都是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咱们也就图个乐呵。”
夜月:“赵王歇这事,不就是职场上那点儿事儿嘛,升职加薪,自我独立,有时候也得看准时机。”
万历三年
“张阁老,”万历皇帝启齿,声虽童稚,力透金石,
“览赵王歇行径,朕颇觉君臣间机巧幽微。
彼自封为王,暂脱险境,然此策难称经纶。”
张居正聆音,眸中精光一闪:“圣上慧鉴!
赵王举措,虽获片时之宁,实则播撒日后患咎。
古贤有云:合纵连横,须量时度势,岂可率性而动?”
“西汉班固载,赵王此举虽稳瞬息风云,却是悖逆大义。”
万历皇帝言谈间,饱蘸史家之思,
“放眼长远,恐难以兴盛,此话怎解?”
张居正默想少顷:“班固之论,洞悉赵王眼界有限。
自立王者,仅解近忧,罔顾与列侯之关联,未筹谋乱世立命之法。”
“张耳、陈余,皆智者也。”万历皇帝沉吟,
“审时度势者,方为豪杰,其筹划虽基于私利,却契合国运宏图。
张阁老,此言何义?”
张居正抚须一笑:“张耳、陈余诚然明智。
献策虽源于私心,却兼顾社稷久远。
赵王倘若采信,或可稳控时局,静守以胜。”
“宋将岳武穆曾言,赵王叛盟独霸,乃背信弃义。”
万历皇帝蹙额,“虽暂获平安,却丧尽民心,绝非善策。”
张居正颔首赞同:“岳将军一针见血。
诚信为立国基石,赵王抉择,虽稳当前,却铸就信仰裂隙,非长久之计。”
“明开国祖朱元璋也曾评,乱世自立,可逞一时之勇,然需怀包举宇内之志。”
万历皇帝眼神坚毅,“不然,终将为人所吞,并入他人版图,此话如何释义?”
“太祖见解,可谓一脉相传。”张居正剖析道,
“乱世唯强存焉,无囊括寰宇之愿,难以立足于英雄争霸之地。
赵王策略,欠奉深远,恐难成大事。”
“朕尝读三国曹孟德之语,赵王此举,虽获片刻宁静,实则埋伏后世灾殃。”
万历皇帝引述,“唐明皇李世民曾讲,治国若下棋,每步均需谨慎。
赵王此举,虽解眼下危机,却失全盘视野。”
张居正恭顺颔首:“圣上所论至当。
历史洪流里,凡决策皆需慎始敬终,赵王举动,只图权宜,未曾通观大局,实为治政者莫大教训。”
“然哉,张阁老,”万历帝语带沉思,“处庙堂之高,面百官众论纷纭,朕又该何去何从乎?”
张居正拱手而答:“圣上明鉴,此诚考验吾皇英明之时也。
治国之道,犹若布阵沙场,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百僚争鸣之际,圣心当广纳雅言,析理究真,择善固执,方显帝王之德。”
“古有训曰:‘不窥全局者,无以定一隅之策’,”
万历帝眼望穹宇,声含远志,
“察一邦,必先知八荒之变。
张阁老,朕欲问汝,今日庙堂之上,何事最亟待裁夺?”
张居正敛神肃容:“吾皇圣问,臣不敢辞。
依臣浅见,苍生福祉、四夷安靖及府库丰盈,实乃今日朝廷亟待关注之三大要务。
百姓安乐,乃国之磐石;边陲宁固,关乎江山永祚;财赋充盈,则为一切政事根基。
三者并重,方可国泰民安。”
闻斯言,万历帝颔首赞许,目蕴深邃之光:“张阁老,尔所言甚契朕心。
明日早朝,即诏诸公共议此事,务求良策,应急亦应远,俾我大明基业永固。”
张居正闻言,心中顿生欣慰,知万历已初具明君之象,大明未来,在其手中必将书写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