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二十六年
扶苏策马飞驰在大道上,心中却波澜起伏,难以平息。
关于自己的评述,清晰地映现在一片神秘的光幕之中。
他的心猛地一沉,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抓住,那些未曾经历过的未来事件,竟一一展露无遗。
光幕上的文字如同利箭,刺穿了他的胸膛。
原来,在之后,一道伪造的诏书将夺走他的生命。
那一刻,他看到了绝望,看到了误解,看到了死亡的阴影笼罩着他,就像一场无法醒来的噩梦。
扶苏的眼神变得复杂起来,既有震惊也有不解,更有深深的哀伤。
【扶苏一拿到信,哭得跟泪人似的,回屋就准备上吊……】
这些冰冷的文字,如同预言,宣告了他的命运。
“怎么可能?”他喃喃自语,声音带着颤抖。“难道这就是我的结局?”
然而,就在他沉浸在这突如其来的悲痛之时,另一段话跃入眼帘:
【蒙恬:公子,我去确认一下…】
【他一定是秦始皇最爱的孩子,给了他最好的教育,所以他品德如此高洁。却没有教他人心险恶,所以他只知自己要站在阳光下,却忘了防备在阴暗里的小人。】
这些话像一阵清风吹过,拂去了他心头的部分阴霾。
他知道,父亲给予他的是至高的信任和期望,而不是简单的溺爱。
但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在政治斗争面前的天真与脆弱。
他不禁反思,如果当时能够更加谨慎,是否能够避免这一悲剧?
“我明白了,我终于明白了。”扶苏低声道,眼中闪过决绝之色。
“我是父亲寄予厚望的继承人,却也是政治漩涡中的一粒尘埃。我本应更加警觉,不应轻易放弃生存的机会。”
随后,光幕跳跃出后世人对他评价的两面性。
有的认为他是理想的守成之君,有的则批评他在面对复杂的政治局势时缺乏足够的勇气和智谋。
这一切,让扶苏陷入深深的思考。
他意识到,作为一位皇子,不仅要拥有高尚的品格,更要具备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果敢的决策能力。
“或许,我过于理想化了。”他低声叹息,但眼中闪烁的却是坚定与不甘。
扶苏的心中翻涌着无尽的悔意与自责,如同狂风巨浪中的孤舟,颠簸不已。
如果,仅仅是如果,他能鼓起勇气,再次向父皇确认那道诏书的真伪,是否一切都会不同?
秦朝的命运,是否会因此改写,不会在二世便匆匆落幕?
“如果,我能够……”这个念头如同野草,在他心中疯狂生长,让他痛苦不堪。
“是啊,如果。”扶苏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如果我能有那么一丝怀疑,一丝犹豫,或许历史的轨迹就会改变。我,我怎么就如此轻易地相信了呢?”
他想起父皇那双充满期待与信任的眼睛,那股子深沉的父爱,以及自己背负的重责大任。
秦始皇对他的期望,不仅仅是继承王位,更是要继承那份雄心壮志,那份对大秦江山的深情厚意。
“我,作为秦朝的长子,本应是父皇最坚实的臂膀,却在最关键的时刻,选择了最软弱的方式退出。
这不仅仅是对父皇的辜负,更是对秦朝百姓的背叛。”
扶苏的眼中闪过一抹痛苦,但很快,这痛苦化作了坚定。
他意识到,悔恨无益,重要的是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以更加坚韧的姿态,面对未来的挑战。
“我不能让过去的错误,成为束缚我前行的锁链。”
扶苏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所有的懊悔都吸入胸腔,再以更加坚定的姿态释放出来。
此刻的他,不再只是那个温文尔雅的太子,而是即将面临生死考验的战士。
未来的影子并未击垮他,相反,给予了他前所未有的力量和决心。
“既然命运给了我这样的启示,我便不会轻易屈服。”扶苏的声音虽轻,却蕴含着无比坚定的力量。
“我要证明给他们看,我不仅能守护秦朝的荣耀,更能引领它走向新的辉煌。”
收拾好心情,他重新振作精神,继续前行。
眼前的路依旧漫长,但心中的信念却变得更加坚定。
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对未来充满迷茫的年轻人,而是背负着使命,踏上了探索未知旅程的勇士。
咸阳宫
嬴政少有的眼神飘忽不定,似乎在试图理清这突如其来的思绪。官员们也各自陷入了深思。
嬴政喃喃自语,语气中带着不可思议,“扶苏...竟有这般评价?”
他想起那个总是坚持己见,却又不失仁慈的儿子。
嬴政的眼神逐渐聚焦,一抹复杂的光芒在眼底闪烁。
“若是真如他们所说,扶苏有此德行,却为何不明真相便轻易赴死?”
这一问触动了嬴政内心深处的柔软。“是我教导不够,还是他太过单纯?”
“扶苏...”嬴政轻声呢喃,眼中闪过一丝痛楚,
“朕原以为你有仁德,有勇有谋,能继我大秦之业。
却没想到,你竟如此轻易地相信了伪造的诏书,如此轻易地放弃了你的生命。
朕给予你的信任和权力,竟是如此不堪一击。”
他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反省之中。
“身为帝王之子,不仅要通晓治国之道,更要识破人心诡谲,方能在乱世中立足。”
他闭上眼,试图将过往与扶苏相处的每一刻重新拼凑,寻找那个他未能察觉的细节,那个能解释扶苏为何会如此轻信,以至于万劫不复的细节。
“扶苏…我究竟该如何教导?”
他必须确保他所建立的帝国,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能够在他之后,依旧屹立不倒。
他睁开双眼,眼神带着坚定与自信:
“秦朝的继承者,不仅要具备治理国家的才能,更要拥有面对困境时的冷静与决断。”
嬴政的声音中带着不可动摇的决心,“朕将亲自教导他们,无论是政事还是人心,都不能轻易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