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康熙三十八年

在紫禁城的深宫中,叶赫那拉氏家族的官员们,面容凝重,跪成一片,大气不敢出,仿佛整个宫廷都被一层厚重的沉默所笼罩。

朝廷上下,从王公贵族到文武百官,无不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一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感到震惊与愤慨。

这些条约,不仅割让了大清的领土,还赔款无数,对一个自诩为“天朝上国”的国家而言,是何等的奇耻大辱!

前朝皇帝们的批评与嘲讽,犹如利箭,穿透了每一个在场者的心。

汉武帝的言语,更是让满朝文武无地自容。

康熙帝,这位曾以雄才大略闻名于世的君主,此刻怒不可遏,拍案而起,头顶仿佛蒸腾着怒火。

“岂有此理!堂堂天朝,竟沦落至此,任由外夷欺凌,割我大清之土,此乃国之奇耻大辱!”

索额图眉头紧锁:“回陛下,看来清朝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我们需未雨绸缪,提前解决这些潜在的危机。”

明珠则语气慎重地提醒:“光绪帝被迫与小日子签订《马关条约》,小日子必须解决,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他列强的威胁。”

陈廷敬迟疑地开口,提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叶赫那拉氏家族如何处理?

那一时期,后宫干政的现象极为严重,光绪帝的决策也深受慈禧太后与朝中大臣的影响。”

康熙帝,面容狰狞,冷笑道:“叶赫那拉氏?剥夺姓氏……”

然而,索额图急忙打断了他:“陛下,此事需慎重考虑啊!”

叶赫那拉氏家族的官员们纷纷辩解:“陛下,后世之事岂能由前人担责,臣等冤枉啊。”

康熙帝冷眼扫视着这些朝中重臣,怒火在心中翻腾。

他闭上眼睛,试图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

叶赫那拉氏家族的成员,个个身居要职,在内外交困的当下,确实不宜轻举妄动,否则恐将引发朝野动荡。

他一字一句,话音咬得极重:“叶赫那拉氏女子改姓叶,往后不得入宫。”

叶赫那拉氏家族还想说什么,被索额图拦下,朝他们使眼色。

大哥,你们家的姑娘入宫干政惹得皇帝沦为傀儡,外敌不断,一再受辱。

这惩罚都算轻的了,可快闭嘴吧。

“谢主隆恩吧,陛下已念你们劳苦功高,格外开恩。”

叶赫那拉氏家族还能怎么办,只能咽下这口天降大锅:“谢陛下开恩。”

索额图:“禀陛下,臣建议用小股兵力试探各国实力,以防后日他国突然袭击我大清,而大清却对他国武器、作战方式一无所知。”

康熙点头赞同:“但路途遥远,恐怕需费不少时日。”

陈廷敬:“回陛下,臣认为索额图的提议甚好。

如今沙俄已对大清蠢蠢欲动,难保其他国家不会如此,也需提防其他国家与其联手。

毕竟我大清疆域辽阔,物产丰富,难免招人觊觎,对此,武力镇压才是良策。”

大将军费扬古上前一步:“臣附议,虽路途遥远,但也难抵敌人的狼子野心。对此,吾等唯有早做准备,以防万一。”

礼部尚书李光地:“禀陛下,臣以为,不可同时用小股兵力试探各国,若一个不慎恐惹其恼怒,联手以大清为敌。

臣提议,先用小股兵力试探小日子,若他不堪一击,可直接屠尽,以绝后患。

同时使用计谋挑起其他各国互相为敌,以免其联手会我国不利。

待解决小日子后再逐一击破。”

其余众人纷纷点头赞同。

“那便依礼部尚书所言,先用小股兵力试探小日子,诸位爱卿觉得谁可担此重任?”

鄂扎,这位曾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敏锐察觉到康熙帝对他近来表现的不满,心知肚明此刻是挽回圣心的良机,于是毅然决然,挺身而出。

“陛下,臣愿领此重任,带兵前往东洋。”

康熙帝的目光落在鄂扎身上,沉默中透出几分深沉。

鄂扎的懈怠,他心中早有不满,本想解除他的职务,不料今日他竟自请出征。

康熙帝心中复杂,却也见到了鄂扎的忠诚与勇气。

“鄂扎,你可知晓此行之艰?东洋小日子,隔海相望,风浪难测,你可有备无患?”

鄂扎心中忐忑,却面不改色,坚定回禀:“陛下,臣身为大将军,何惧风浪?纵使刀山火海,臣誓要为大清扫平障碍,不辱使命。”

康熙帝闻言,眼中闪过一抹赞许:“好!鄂扎,有此决心,甚好,此行便由你领兵。”

鄂扎心中一松,跪地谢恩:“谢陛下信任,臣定不负所托。”

随后,康熙帝转向群臣,询问:“诸位,朕问你们,如何才能挑动敌国内讧,以减轻我大清之压力?”

群臣面面相觑,陷入深思。

康熙帝见状,宽慰道:“此事非一日之功,筹备兵马粮草亦需时日,三日后,再议此事,诸位可有更多良策。”

麟德元年

中书侍郎上官仪,一位饱学之士,重新展开了那封被尘封的废后诏书,其内容直指皇后家族权力的过度膨胀。

这封诏书原本已得到了唐高宗李治的首肯,由上官仪亲自起草,然而,武则天的敏锐与机智让一切发生了转折。

她巧妙地施展软硬兼施的手段,成功地说服了高宗,使他收回了废后的决定,展示了她在宫中不容小觑的影响力。

“陛下,太宗常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如今光幕让吾等得知慈禧干政的后果,吾等当应以此为鉴啊。”

司徒长孙无忌紧随其后:“陛下,近来朝野上下,对于皇后家族的权力膨胀,多有非议。

臣等认为,昭仪家族之权势过盛,恐有损朝纲,不利于国之长治久安。”

中书令褚遂良:“臣附议,臣等并非针对皇后,而是担忧家族权力过大,易生骄横,有悖于圣上之治。”

李治看见了光幕上后世对慈禧的唾弃,心里早已决定了要废后,绝不能让唐朝陷入如此境地。

群臣的一番话更是如同警钟,当即就要下诏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