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营丘城的北部区域,摩步第十师与第十四师的将士们整齐地排列着,这座古老的城市曾经见证了无数的风雨沧桑,而如今它再次成为了军事战略要地。

遥想当年,着名的军事家姜子牙被周王分封定都在此,国号为齐。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转眼间已过去了三千多个春秋,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仿佛都还残留着往昔金戈铁马、硝烟弥漫的气息。

营丘城作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名城,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记忆。

城中的大街小巷、亭台楼阁无不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荣耀;那古老的城墙虽历经风雨侵蚀却依然屹立不倒。

如今为了消灭日寇,恢复我中华河山,这里再度燃起了烽火。

数百门火炮齐聚,随后便是瞄准对营丘外围的鬼子进行无尽的炮击,天空中的飞机也是不时投下炸弹。

如今局势已经很明了,东海舰队已经在威海登陆,由于小鬼子并未想到竟然有部队从海上登陆,所以威海卫的防御十分的薄弱,随着沿海的炮台被一一的占据,小鬼子已经没有了反抗之力。

本来威海卫作为军事重镇,按理说应该布防大量的火炮的,但是自以为是的小鬼子认为根本没有人能够从海上进攻他们,所以基本上都被拆除,如此自掘坟墓的做法简直是可笑。

部队如同两只凶猛的巨兽一般,分别从东西两个方向汹涌地向前推进。

与此同时,位于青州的八路军 115 师也在战场的中心紧密配合,犹如一把锐利无比的尖刀,直插敌人的心脏。

他们协同作战,不断地收复着曾经失去的土地。

随着战斗的持续进行,鬼子的战线就像被挤压的弹簧一样,不断地向内收缩。

战场上的局势已然呈现出了一边倒的态势,胜利的天平正在向着我方倾斜。

面对这一不利局面,丧心病狂的鬼子已经开始驱赶着大批的伪军和汉奸冲上前线,妄图用这些人的血肉之躯来阻挡林宇所率领的钢铁洪流般的兵锋。然而,这种做法无异于痴人说梦。

只见我方阵地上,无数门大炮齐声怒吼,炮口喷吐着愤怒的火焰。

炮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形成了一片密不透风的弹幕。

那绝对的炮火覆盖之下,别说是地上爬行的蚂蚁,就算是一只飞鸟也难以幸免。

每一发炮弹落地都会掀起一阵烟尘和火光,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更是能够将周围的一切摧毁殆尽。

炮弹的密度之大令人咋舌,它们几乎覆盖了整个鬼子城外的阵地。无论是碉堡、战壕还是敌军的指挥所,都无法逃脱这片死亡之雨的洗礼。

在如此猛烈且密集的火炮攻击下,鬼子们被炸得哭爹喊娘,伤亡惨重。

原本坚固的防线瞬间土崩瓦解,只剩下一片狼藉和满地的残肢断臂。

榴弹炮、火箭炮不断的向着鬼子的阵地开炮,猛烈的炮火犹如平地惊雷,震的大地都在颤抖。

营丘、东营、海曲、威海卫等地都是在发生着战斗,莱阳、平度、高密等县城也是响起了八路军的枪炮声音。

青州的115师虽然不如跟着林宇在晋省搞事情的129师和120师那样丰厚的家底,但是其战斗力却是丝毫的不差。

毕竟如此整个青州都在燃烧着战火,鬼子自顾不暇根本就没有能力支援其他地方,这也照成鬼子防守的县城不过是有着几百上千头鬼子和汉奸驻扎,就连莱阳这样的重要地方人数也不过才不到三千人,而攻打县城只需要两个团外加两门火炮那就绰绰有余了。

各地的百姓听说有人打过来了,大部分都是十分的高兴,纷纷盼望着青州早日被收复。

林宇的海陆空加上八路军的115师,人数已经接近四十万,如此恐怖的数字是鬼子的接近十倍,直接便是让青州中东部鬼子苦不堪言。

这场激烈的战斗竟然整整持续了一整天!双方士兵都杀红了眼,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动地。

直到夕阳西下,各部队方才接到命令,停止了凶猛的进攻。

此时,疲惫不堪的战士们纷纷开始行动起来,准备起锅做饭以补充消耗殆尽的体力。

要知道,这可不是在空旷原野上进行的那种简单粗暴的歼灭战。

在旷野之上,大家只需一门心思地思考如何将敌人彻底消灭即可;然而,眼下却是一场残酷的攻防战,情况就要复杂得多了。因为这里有一座城池,里面居住着众多无辜的老百姓。

所以,在作战时必须时刻考虑到城中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财产保障。

而且,经过长时间的激战,这些穷凶极恶的鬼子显然已经陷入了绝境,正在做着最后的垂死挣扎。

谁也无法预料,走投无路的他们会不会像疯狗一样不顾一切地发起疯狂反扑,甚至做出一些丧心病狂、危害百姓的事情来。

因此,我方将士们不仅要奋勇杀敌,还要小心谨慎地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确保能够守护好这座城市以及城中的每一个人。

“总座,战报统计上来了。我方今日进攻,共计死伤七百三十二人,击毙日寇4512头,伪军1342头,伤亡无数,鬼子的医院已经是人满为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