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我罩着傻柱,谁敢反对? > 第417章 蓝图初绘,翠谷村的多元发展之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17章 蓝图初绘,翠谷村的多元发展之路

翠谷村的清晨,被公鸡的打鸣声唤醒。

王大山早早地起了床,简单洗漱后,便来到院子里,伸了个大大的懒腰,望着村子里逐渐升起的袅袅炊烟,心中满是对新一天的期待。

“大山,快来吃早饭!”

秀兰在屋里喊道。

王大山走进屋子,看到桌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玉米粥、窝窝头和自家腌制的咸菜,笑着说:“秀兰,每天都辛苦你做饭了。”

秀兰嗔怪道:“说啥呢,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你呀,多吃点,一会儿还得忙村里的事儿呢。”

两人吃完早饭,王大山刚准备出门,就看到小李急匆匆地跑了过来。

“王支书,早啊!我把您昨天要的村里土地和人口数据都整理好了。”

小李一边说着,一边把手里的本子递给王大山。

王大山接过本子,满意地点点头:“小李,辛苦你了。这么一大早的就送过来。”

小李挠挠头,笑着说:“不辛苦,这都是为了村里的发展嘛。对了,王支书,您说咱们真能把乡村旅游搞起来吗?”

王大山拍了拍小李的肩膀,坚定地说:“肯定能行!咱们翠谷村有这么好的自然风光,还有独特的编织文化,只要好好规划,肯定能吸引不少游客。”

两人正说着,老张也走了过来。

“王支书,我听说要搞乡村旅游,这事儿可得好好琢磨琢磨。咱村的路不太好走,要是游客来了,可别摔着碰着的。”

王大山说:“老张叔,您说得对。这基础设施的事儿,正是我接下来要考虑的重点。咱们得先把村里的路修一修,再把卫生环境好好整治整治。”

老张点头表示赞同:“对,还有住宿的地方也得安排好。咱不能让游客来了没地方住。”

王大山思索片刻后说:“这样,咱们先开个村民大会,把想法跟大家说一说,听听大家的意见。毕竟这乡村旅游要是搞起来,家家户户都能参与,都能受益。”

不一会儿,村民们都陆续来到了村子中央的广场。

王大山站在一块大石头上,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乡亲们,今天把大家召集过来,是想跟大家商量商量咱们村未来的发展。现在咱们的编织厂发展得不错,产品都出口到国外了。但是咱们不能满足于此,我和几个村干部商量了一下,打算利用咱们村的自然风光,发展乡村旅游。”

村民们听了,顿时议论纷纷。

“这乡村旅游是个啥玩意儿啊?能赚钱不?”

一个村民疑惑地问道。

王大山耐心解释道:“乡村旅游啊,就是让城里的人来咱们村,看看咱们的山水风光,体验一下咱们农村的生活。他们来了,要吃要住,还会买咱们的编织品,这样就能给咱们村带来不少收入。”

“那这得花不少钱吧?咱们村哪有那么多钱搞这个啊?”

又有村民提出了担忧。

王大山笑着说:“这钱的事儿,咱们可以慢慢来。一方面,咱们可以向上级申请一些扶持资金;另一方面,咱们也可以发动村民们一起出一份力。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办法总比困难多。”

这时,赵大叔站了出来:“王支书,我觉得这事儿可行。咱们村的山水这么好,以前咋就没想到呢?只要能让大伙过上好日子,让我干啥都行!”

在赵大叔的带动下,其他村民也纷纷表示支持。

“王支书,我们都听你的,你说咋干,咱们就咋干!”

看到村民们的热情这么高,王大山心中十分感动:“好,既然大家都支持,那咱们就开始干!首先,咱们得把村里的路修一修。这路好了,游客才能方便进来。”

“王支书,修路的事儿我可以出一份力。我家那辆板车可以拉石头。”

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说道。

“我也可以,我有力气,能帮忙搬东西。”

又有几个村民响应道。

王大山看着大家,眼眶微微湿润:“谢谢大家!有大家的支持,咱们翠谷村肯定能越来越好。接下来,咱们再说说住宿的事儿。我想着,咱们可以先把一些闲置的房子收拾出来,改造成民宿。这样既能解决游客的住宿问题,又能让村民们增加收入。”

刘老师站出来说:“王支书,我觉得民宿的布置可以融入咱们村的编织文化元素。比如在房间里挂上一些编织品,床上用品也可以用带有编织图案的布料,这样能让游客更好地感受咱们村的特色。”

王大山眼睛一亮:“刘老师,你这个建议太好了!不愧是有文化的人,想得就是周到。”

大家又讨论了一些关于乡村旅游的细节问题,比如如何开发特色美食、设计旅游路线等等。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升到了头顶。

“乡亲们,时间也不早了,今天的会就先开到这儿。大家回去之后,也可以再想想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咱们一起努力,把翠谷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王大山说道。

村民们散去后,王大山和几个村干部留了下来,继续商讨具体的规划。

“王支书,我觉得咱们可以先划出一片区域,作为游客的活动中心。在那里可以设置一些游乐设施,还可以展示咱们村的编织历史和工艺。”

小李说道。

王大山点头表示赞同:“这个想法不错。另外,咱们还得成立一个旅游服务小组,负责接待游客、讲解景点、处理游客的问题等等。”

老张说:“那这旅游服务小组的人选可得好好挑挑,得找那些热情好客、嘴巴会说的人。”

王大山笑着说:“老张叔,您说得对。这事儿就交给您负责,您帮着筛选一下合适的人选。”

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初步制定了翠谷村乡村旅游的发展蓝图。

虽然前路还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王大山和村民们都充满了信心。

接下来的日子里,翠谷村热闹非凡。

村民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开始修路。

男人们负责搬运石头、挖土,女人们则帮忙做饭、烧水,照顾大家的生活。

孩子们也不闲着,在一旁帮忙捡石头、递工具。

“嘿哟,嘿哟!”

大家喊着口号,齐心协力地干着活儿。

汗水湿透了大家的衣衫,但没有一个人喊累。

“王支书,您看这路,修得差不多了吧?”

一个村民问道。

王大山看着已经初具规模的道路,满意地说:“还得再平整一下,再铺上一些细沙。不过大家干得真不错,照这个速度,用不了多久就能完工了。”

在修路的同时,王大山也在积极地向上级部门申请扶持资金。

他多次前往县里,向领导们汇报翠谷村的发展规划,争取他们的支持。

“张局长,您看,这是我们翠谷村乡村旅游的规划方案。我们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编织文化,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很大。希望您能给我们一些支持。”

王大山把规划方案递给县旅游局的张局长。

张局长认真地看着方案,不时点头:“王支书,你们村的这个规划很有想法啊!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能带动村里的经济发展,还能促进文化传承。我会把你们的情况向上级汇报,争取给你们一些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

王大山听了,心中十分激动:“太感谢您了,张局长!有了您的支持,我们更有信心了。”

从县里回来后,王大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村民们。

大家都欢呼雀跃起来,干活儿的劲头更足了。

与此同时,村里的民宿改造工作也在有序进行。

村民们把闲置的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按照刘老师的建议,在房间里布置了各种编织品,让整个房间充满了浓郁的乡村文化气息。

“王支书,您来看看我家这民宿布置得怎么样?”

一位村民热情地邀请王大山参观。

王大山走进房间,看到墙上挂着精美的竹编画,床上铺着带有编织图案的床单,满意地说:“太漂亮了!一看就很有咱们翠谷村的特色。等游客来了,肯定会喜欢的。”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翠谷村的乡村旅游项目逐渐有了雏形。

道路修好了,民宿也改造好了,旅游服务小组的人员也培训完毕。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这天晚上,王大山和秀兰坐在院子里,看着村子里灯火通明,心中感慨万千。

“秀兰,你看咱们村,变化多大啊!从一个穷山村,到现在要发展乡村旅游了。”

王大山说道。

秀兰笑着说:“是啊,这可都是你的功劳。要不是你带着大家努力,咱们村哪能有今天的变化。”

王大山摇摇头:“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没有乡亲们的支持和付出,我一个人什么也做不成。”

秀兰靠在王大山的肩膀上:“不管怎么说,我都为你感到骄傲。以后的路还长,咱们一起加油。”

王大山握住秀兰的手:“嗯,一起加油!我相信,咱们翠谷村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随着各项准备工作的完成,翠谷村的乡村旅游即将正式开启。

王大山和村民们满怀期待地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翠谷村一定会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个美丽的小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