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太空农业机械原型机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全球农业机械创新联盟将目光投向了更为神秘深邃的海洋,开始着手深海农业机械的预研工作。
在联盟的深海农业机械预研项目启动会议上,气氛热烈而又充满期待。
王大山目光坚定地说:“同志们,深海农业是一片尚未充分开发的广阔天地,那里有着独特的环境和巨大的潜力。我们要像攻克太空农业机械难题一样,勇敢地探索深海农业机械的创新之路。”
来自英国的海洋生物学家汤普森教授率先发言:“主席,深海环境极为特殊,高压、低温、黑暗是其显着特征。我们首先得考虑机械的抗压结构设计,要研发出能承受深海巨大压力的材料和结构,这是深海农业机械的基础。”
法国的机械工程师皮埃尔接着说:“同时,能源供应在深海更是关键。深海阳光难以到达,常规的太阳能肯定不行,我们得探索其他能源形式,比如利用深海的热液能源或者研发高效的储能装置,确保机械在深海中长时间稳定运行。”
日本的农业专家佐藤则提出:“在种植和养殖技术方面,我们要研究适合深海环境的农作物和水产养殖品种,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精准投喂、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毕竟,深海的生态系统与陆地和浅海大不相同。”
王大山认真听完大家的发言,点头说道:“各位的分析都切中要害。我们先组织专业团队对深海环境进行更深入的勘探和研究,收集数据,为机械研发提供依据。各成员单位根据自身优势,承担相应的研发任务,技术研发委员会要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于是,各成员单位纷纷行动起来。
光明厂联合一些有海洋工程经验的企业,组建了深海机械结构研发团队。
他们在实验室里模拟深海高压环境,对各种新型材料进行测试。
光明厂的技术骨干小李和团队成员们日夜奋战在实验室。
小李皱着眉头看着测试数据说:“张工,这种新型合金材料虽然强度不错,但在高压下还是出现了微小的变形,这可能会影响机械的长期稳定性。”
张工思索片刻后回答:“我们可以尝试在合金中加入一些特殊的强化元素,再调整热处理工艺,看看能不能提高其抗压性能。”
在能源研发方面,德国和韩国的企业及科研机构合作,深入研究深海热液能源的利用。
他们派遣了一艘科考船前往深海热液区域进行实地探测。
在科考船上,德国工程师汉斯看着探测仪器的数据说:“金博士,这里的热液能源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但如何将其高效转化为机械可用的能源形式,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目前的转换装置效率太低了。”
韩国的金博士回应道:“我们可以参考一些现有的海洋能源转换技术,结合深海热液的特点,设计一种全新的转换系统。也许可以采用多级能量转换的方式,提高整体效率。”
而在种植养殖技术研发团队,他们在特制的深海模拟养殖池中进行实验。
日本的研究员铃木看着养殖池中不太理想的养殖成果,无奈地对同事说:“我们尝试了多种深海藻类和小型鱼类的养殖,但由于环境模拟不够精准,它们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都不高。我们需要更精确地控制水温、水压、水质等参数。”
中国的农业专家赵教授说道:“我们可以和海洋环境研究机构合作,获取更准确的深海环境数据,然后改进我们的养殖系统。同时,研究一些适合深海环境的生物营养剂,促进养殖生物的生长。”
然而,随着预研工作的推进,困难接踵而至。
深海机械结构研发团队在材料和结构的创新上遇到了瓶颈,多次试验的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在一次项目研讨会上,小李沮丧地说:“王厂长,我们已经尝试了各种方法,但还是无法找到一种既能满足抗压要求又具有良好加工性能的材料。现有的材料要么强度不够,要么成本太高,难以大规模应用。”
王大山鼓励道:“小李,不要灰心。科学研究本就充满挑战,我们可以扩大国际合作范围,寻找更多的材料专家和科研机构参与进来。也许在一些新兴材料研究领域能找到突破点。”
能源研发团队也面临着巨大的难题。
深海热液能源的不稳定性和难以持续性采集,使得能源供应系统的研发陷入困境。
汉斯在电话会议中焦急地说:“各位,我们在深海热液能源采集装置的稳定性上遇到了大麻烦。深海的地质活动频繁,热液喷口的位置和流量经常变化,这导致我们的采集装置难以持续稳定地工作。”
佐藤提出建议:“我们是否可以考虑研发一种可移动的、自适应的能源采集装置,能够根据热液喷口的变化自动调整位置和采集方式?”
在种植养殖技术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距离实用化还有很大差距。
赵教授在技术交流会上说:“我们在深海养殖生物的品种选育上有了一些新发现,但如何实现大规模的养殖和收获,以及如何与机械作业相配合,还需要深入研究。比如,深海养殖设备的自动化投喂和捕捞系统,目前还存在很多技术漏洞。”
尽管面临诸多困境,联盟成员们并没有放弃。
他们不断调整研发策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继续在深海农业机械预研的道路上艰难前行,为实现深海农业的机械化和可持续发展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