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九月底,两御史因贪腐被极刑示众,骨骸经油炸后悬于大明门,震慑四方。

近日,三位嚣张跋扈的伯爷亦在承天门前遭皇权严惩,身首异处,家族流放琼州,一时间,京中权贵收敛锋芒,行路不敢再目空一切。

锦衣卫与东厂联手,大张旗鼓缉捕“流民乞丐”,京城治安得以显着改善。

即便是误捕之人,在西山、石景山等地劳作,无论是挖矿还是改造山河,皆获日结高薪,引得不仅是流民,连隆冬闲居的农夫也纷纷响应招募。

茶馆内,茶香袅袅间,新客王胖子与邻座刘瘦子热议时事。

王胖子提及煤商遭捕,刘瘦子则爆料更深内幕,言及锦衣卫连夜抄了煤商账房之家,因煤商们为逃税屡做假账,终难逃法网。

此等雷霆手段,令王胖子暗自心惊,暗自思量自家账目是否也需“清理”。

谈及朝局更迭,刘瘦子透露,自泰昌帝崩逝,十五岁的天启帝登基,新皇亲赴南海子,亲自督练徐大人之军,士兵待遇优渥,月饷二两,引得众人咋舌。

刘瘦子自豪自曝军户出身,祖上随成祖征战南京,虽遭众人调侃,却更添几分传奇色彩。

话题转回,王胖子追问南海子练兵后续,刘瘦子言及有人不知天高地厚,竟敢前往请愿,反对太监染指煤矿,其勇气虽可嘉,但结果未卜,引人遐想。

茶馆内,众说纷纭,一派热闹景象。

随后,皇爷爷雷霆万钧,命锦衣卫将滋事者一网打尽。这一擒,非同小可,诸位可知后续如何风云变幻?”

“哦?”

“经锦衣卫严审,真相大白,原是京城煤商收买之徒,妄图在南海子兴风作浪。”

“好个胆大包天,竟敢在天子脚下滋事!”

“正是,简直是自寻死路。”

“可如此一来,京城煤商皆遭擒,今冬取暖何从?”人群中,一杠精不合时宜地浇下冷水。

“莫急,吾今晨亲赴煤肆探视,铺面依旧,已有一龙兴商行接手,且张贴公告,煤价直降一成。”

“妙哉!此乃喜讯一桩。”

“今冬可免受严寒之苦,冻疮之患亦将远去。”喜悦之情在人群中迅速蔓延。

“诸位可知煤价缘何骤降?”刘瘦子适时插话,引人侧目。

“愿闻其详。”

“家兄原在京营,现调至西山煤矿监工。闻之,乃皇爷爷体恤民情,特令降价以惠百姓。”

“皇恩浩荡,真乃圣明之君!”百姓之心,质朴而直接,感念皇恩,赞不绝口。

刘瘦子心中暗涌波澜,眼眶微湿。他出身军户,与锦衣卫渊源颇深,兄长更是亲历沙场,虽残臂归来,却得皇恩抚恤。如今,他亦身负家族使命,于市井间为皇权正名。

周围颂扬之声不绝于耳,刘瘦子悄然拭去眼角泪光,随众附和,心中却五味杂陈。今日之任,已悄然完成。

而在南海子旧衙门内,朱由校正沉浸在《大学衍义补》的智慧海洋中,下方,詹事府少詹事钱象坤则略显疲惫,似已神游物外。

神宗虽对光宗不满,却为其留下了一班才华横溢的辅臣。

然而,光宗失策,亲近东林,导致天启即位后,旧臣多遭冷落,唯孙承宗得以重用。

朱由校自有一套治国之道,对于这些经验尚浅的臣子,他并未急于启用,而经筵之责,虽点将未至,却也未曾荒废,交由詹士府勉力支撑。

明朝皇储教育的纷争,在嘉靖朝间,犹如火山喷涌,达至沸点。嘉靖不惜以亲子为代价,深陷此漩涡。

细思极恐,国本之争背后,或许暗藏万历以福王为盾,庇护皇长子之智谋。

嘉靖十一年,长子朱载基呱呱坠地,名中寓含嘉靖厚望,却如流星划过,未满三月便夭折,留下无尽遗憾。

随后的嘉靖十五至十六年,嘉靖迎来生育盛况,五子相继诞生,然至嘉靖二十八年,仅存其三,犹如秋日落叶,凋零散落。

嘉靖痛定思痛,亲授皇子课业,将庄敬太子朱载壑、明穆宗朱载垕、景王朱载圳环绕膝下,悉心栽培。

然天妒英才,子嗣接连早逝,令嘉靖心生疑虑,求教于道士陶仲文,得“二龙不相见”之谶。

初时,嘉靖半信半疑,直至朱载壑册封太子后三日暴毙,嘉靖终信其言,将储君教育重任托付外廷,自此“二龙不相见”成铁律。

时至今日,朱由校虽已登基,却未受正统儒学熏陶,私下虽得孙承宗指点,但在朝臣眼中,仍近乎“白丁”。

他对传统儒家典籍不以为意,反对朱熹批注的四书五经,笑言:“何不授我太祖亲注《道德经》?”

其阅读偏好,独钟情于《大明律》、王安石《三经新义》及丘濬《大学衍义补》,此三书,各具千秋,却也让讲师钱象坤头疼不已,只得任由皇帝自学,自己则在旁假寐,以免露怯遭讥。

丘濬《大学衍义补》,煌煌巨着,一百六十卷,分十二章,涵盖国计民生,为朱由校重构朝纲提供了宝贵镜鉴。

正当朱由校沉浸书中,刘时敏悄然禀报:“陛下,秦良玉将军已至。”

朱由校闻言,惊喜交加,欲亲迎以示尊重,然刘时敏劝阻,恐此举有损秦将军与陛下威仪。

最终,朱由校按捺激动,静待秦将军觐见,一场君臣佳话。

\"尔等岂能尽知?\" 朱由校一语掷地,甩袖而去,途经钱象坤时,淡然留语:\"钱卿,今日议事暂毕,请归。\"

\"臣,遵旨告退。\" 钱象坤闻言,躬身而退,心中暗喜,天助我也,皇上有客,终得解脱。

步出旧衙,朱由校眼帘忽现一挺拔身影,正是门外静候的秦良玉,不禁叹曰:\"真乃巾帼不让须眉,高峻如松。\" 他自身不过六尺有余,而秦良玉则巍然超出一头,估摸八尺之躯,气势非凡。

秦良玉初见龙袍少年步出,怔愣片刻,旁侧小宦轻语点醒:\"此乃圣上。\" 她即刻跪拜,声如洪钟:\"命妇秦良玉,叩见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校急步向前,欲扶之起,却感臂力难敌,心中暗赞:\"此女非池中之物,力能扛鼎,且意志如铁。\"

\"将军英勇,请速起身。\" 朱由校言罢,目光扫过秦良玉一身软甲,风尘仆仆而不失英姿飒爽,刚柔并济,尽显军人风骨。

\"朕览昔时战报,万历二十八年,将军随李化龙平叛,大破杨应龙,其英勇令朕心驰神往。\"

他续道,\"古有李平阳、梁红玉,今有大明秦良玉,实乃国家之幸,万民之福。\"

秦良玉,史册留名,唯一以王朝名将之姿,载入将相列传之女杰。

明末朝野,功过是非,争议纷纭,唯秦将军之名,广受崇敬,无一例外。

川蜀之地,秦马两家,忠肝义胆,从未负国,令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