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长庚看了一眼郭静明,无奈说道。
“观众看不明白,我可以理解。”
“我万没想到,身为评委,也有看不懂的。”
郭静明咧着嘴摇了摇头:“懂的都懂是吧?”
“不好意思,我就这水平,实在是没有看懂。”
顾长庚无奈地摇了摇头:“我本不想再多说话,以免打扰大家的沉浸式体验。”
“但是有些剧情不替苏辰给大家解释清楚的话,我怕有些人又要做文章来攻击《三国演义》这部优秀的作品。”
郭静明当场愣住:我没想做文章啊。
顾长庚道:“关于吕蒙之死,苏辰写得十分含蓄。”
“用一个使者的对话,就轻描淡写地交代了。”
“但是,关羽鬼魂附身这种话,你们信吗?”
郭静明以为顾佬这次要帮他说话,他一拍大腿跳了起来:“顾佬,你太懂我了。”
“我刚才看的时候,就感觉不对劲。”
“这是历史小说,不是鬼神小说。”
“死后还能附身,那赤壁八十三万鬼魂索命,三国世界恐怕要变诡异世界了!”
“苏辰这样写,整个三国世界观就崩塌了哈哈哈哈……”
顾长庚提起拐杖,无语地指着郭静明:“我就知道,我就知道!”
“苏辰写得太含蓄了,这里根本就没有什么鬼神之说。”
“从我多年研究历史的经验来看,吕蒙就是被孙权所杀!”
“我们仔细看文就会发现,吕蒙下令杀关羽之前,孙权已经派陆逊前去传令,命其不要杀关羽。”
“可见,孙权是不想杀关羽的。”
“但是吕蒙立功心切,自作主张杀了关羽,这就犯了大忌。”
“孙权作为东吴之主,自然不会容忍一个功高盖主,不听军令的大都督。”
“东吴的大都督军权极大,军中之人,听从大都督命令的人,一定少余听从孙权命令的人。”
“如果孙权下令削吕蒙之权,以吕蒙这种莽夫性格,做出造反之事,也不是不可能。”
“因此庆功宴上下毒,成了削权代价最小的方式。”
郭静明嘟起嘴:“人家还以为,这次终于有人跟我站同一战线了呢。”
顾长庚接着说道:“吕蒙中毒后,显然是发现了孙权的阴谋。”
“因此大骂孙权,暴毙而亡。”
“最后以讹传讹,成了关羽鬼魂附身索命。”
郭静明感觉自己被摆了一道,本来还以为顾长庚这次会站在他这一边,结果最后,小丑还是他自己。
郭静明强行让自己平静下来,表面平静,内心却五味杂陈。
每一次当众当小丑,都让他对苏辰的恨意更多一分。
直播间的观众们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这样一来,一切就都说得通了。”
——“笑死,小四不会真的以为苏辰写的是鬼魂索命吧。”
——“郭静明只会写那种大白话的故事,哪里搞得懂这种含蓄的创作手法哦。”
——“这才是《神来之笔创作大赛》舞台上,应该出现的作品。”
——“哈哈哈哈,郭静明又小丑了吧。”
——“其实,我刚才也没看明白的,顾佬这么一解释,我瞬间就懂了。”
场外的喧嚣,并没有打乱苏辰的创作。
写完魏、吴,苏辰回过头继续写蜀国。
【西川,城都。】
【刘备带领文武百官,为关羽送葬。】
【葬礼上,刘备、诸葛亮等一干大臣痛哭流涕。】
【关羽亲子,关兴前来奔丧。】
【刘备更觉惭愧,痛哭不已。】
【诸葛亮劝慰道:“主公少忧。”】
【“自古道‘生死有命’。”】
【“云长平日刚而自矜,故有今日之祸。”】
【“主公且宜保养尊体,来日方好报仇。”】
——“大胆,居然说关羽刚而自矜。”
——“也就孔明敢这么说了。”
——“关兴?关羽还有一个亲儿子在西川养着嗦。”
【刘备哭诉道:“孤与云长、翼德桃园结义时,誓同生死。”】
【“今云长已亡,孤岂能独享富贵乎!”】
【刘备一边哭,一边颤抖着道:“孤与东吴,誓不同日月也!”】
——“那你倒是跟他一起去啊。”
——“刚娶了孙尚香那会儿,可不是这么想的。”
【诸葛亮道:“据探马报,东吴已将云长首级献与曹操。”】
【“曹操已按王侯之礼安葬。”】
【刘备不解,哭着道:“这是何意啊?”】
【诸葛亮道:“曹操识破东吴移祸之计,故而厚葬云长,以使主公归怨于东吴。”】
【刘备哭着道:“可怜云长……云长他身首两地呀……”】
——“曹操这人能处。”
——“东吴栽赃给曹操的计谋失败了。”
——“张昭:我的妙计竟然落空了。”
【刘备突然站起,哭着道:“即刻发兵,问罪东吴,报仇雪恨!”】
【诸葛亮拱手谏言:“主公不可。”】
【“方今,吴想让我伐魏,魏则想我伐吴。”】
【“各怀鬼胎,以便从中渔利。”】
【“眼下主公只宜按兵不动,先为云长发丧。”】
【“待吴魏不和之时,乘机攻之,方为上策。”】
【刘备点点头道:“孤明日,亲往南门外招魂祭奠。”】
【“大小将士,尽皆挂孝,为云长发丧。”】
【阆中张飞听闻关羽去世噩耗,仰天痛哭:“二哥!!”】
【“二哥!!!”】
【“二哥!!!”】
弹幕:
——“确实啊,如今吴魏两国友好,蜀打哪个都是不利。”
——“亮子哥也是真的不容易,这种时候了还在保持思考。”
——“即刻发兵,刘备未免也太冲动了吧!”
——“这不叫冲动,这仇非报不可。关羽是在他一无所有的时候就陪他出生入死几十年的人,被人偷袭身首异处。”
——“这大哥的心态从来都是个大哥,没拿自己当一国之皇帝。”
【曹操安葬关羽之后,每日心神不安。】
【旧疾复发,头痛难忍。】
【华歆举荐华佗为其医治。】
【曹操按着痛头:“就是那个,为江东周泰医治伤病的华佗?”】
【“虽闻其名,不知其医术如何?”】